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在高校改革转型中如何完善发展

2018-10-21 06:34梅根成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问题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设计更具有预见性、规划性和创造性,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也充暴露出诸多教育教学上的种种流弊问题。如何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重要关注的。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现代转型 问题

我国早期工艺美术教育主要是艺术与手工艺生产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教学与工艺美术产品生产环节过程的紧密联系。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催生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真正到来,使得科技与机器大生产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流程的严密分工,进而使生产的先行环节——设计,更具有预见性、规划性和创造性。但是,由于我国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主要是源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急速变革的现实原因和无法回避的体制原因,就充分暴露出诸多教育教学上的种种流弊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开展的讨论。

一、对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复杂性的认识

艺术设计教育的现代转型,如果是笼统的表述这么一个转变观念似乎并不困难;而要认识这种转变过程的实质却是相当复杂。这就涉及到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诸多关系问题。

首先,从社会变革的背景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重大社会转型对人们原有观念、秩序、准则、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撞击,沿着日益清晰且不可逆转的轨道行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一转型的速度更加快捷。在此情形下,艺术设计教育必然是在转型过程中寻找时代精神与教育改革本质的联系,这就是认识艺术设计教育的变化实质。所有这些归结起来,就是要求从事艺术设计的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周围社会生活的变革,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为自己创造幸福,同时自觉地有意识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其次,从教育改革的实施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艺术设计教育,成为艺术教育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热门学科。特别是随着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日益翻新,许多设计的最终完成所要求的知識范畴已远远超出设计师个人原有能力的范围,出现了设计师对设计活动无力控制的现象,这就使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性挑战。课程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较好地发挥课程的导向作用带来的社会效用。进而使学生不仅从外部世界的认识提出自身的要求,而且从认识内部、认识自我和形成自我的积极角度提出要求,突出具有综合性和丰富性的教育面貌。

总之,面对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转型过程的认识,一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探索,开发学生的潜能;二是通过现代转型培养新一代人的现代化意识,包括观念、知识和行为方式的全面改造。

二、揭示艺术设计教育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实质

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大转型过程,而这种转型无论如何是不应该以降低培养目标和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的,否则就失去了这种转型的意义。“我国的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在普通高校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没有拉开距离,教育方向不明确,培养目标雷同,甚至教学大纲没有界定,互相模仿,千篇一律,培养的人才显得通才教育不足,专业性又不强,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大多只注重技能表现而忽视实践环节的多样性需求,特别是与设计相关的综合性知识的传授,包括与工学、建筑学、传播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相互交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仍然不够”。出现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转型于工艺美术,以往传授方式过分强调某些技能的提高,拘泥于纯粹的技术含量所致。因此,找到教育的定位,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应是当务之急。

三、探寻艺术设计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去开展教学,是不会有长足发展的。因为人类造物活动本身与社会、经济、艺术和科技是分不开的。据此,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探讨与研究。

首先,要正确认识艺术设计教育的性质、特点以及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职业艺术设计是一门当今人们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需要研究生产技术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因而,设计的任务是根据设计产品的不同功能要求设立结构和相应材料,并结合生产流程设计造型和色彩,使之成为既实用又美观的双重价值意义的新型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理想与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对设计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显然,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培养这样的高水平的设计行业的从业者。

其次,在正确认识和把握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以制定出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规范要求,充分体现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研究理论课与技能训练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要注意具体课程培养目标的相互关联,渗透其相应的理论知识,将艺术与设计、人文与设计、经济与设计、科技与设计很好地统一于每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之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其三,我国当今社会产业正处在改革转型时期,这种改革转型更加促使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界开始倡导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时的教育质量观,要求学生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现在又提倡全面素质观,“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既要具备人文素养,又要具备科学素质”。“高职院校要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职业学校生命线的观念。”

总之,在面向市场,面向全球化的今天,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取得共识,要使艺术设计教育特色明显,我们应充分发挥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及人才优势,以本地区和本校学科的优势来制订学科方向,按市场需求而发展,因市场变化和需求而改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需要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J].设计教育研究.2007(06).

[2]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作者简介

梅根成(1969.03—),男,河南登封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类实训室管理。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