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仁”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8-10-21 03:19吴雪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爱人论语

吴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论语》则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精髓,给当今社会以无穷的启示。

《论语》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仁”,学思想是孔子建构的十分完整的思想体系,包含了精湛丰富的思想内容,代表了孔子整个思想学说的真正价值。 它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仁”

一、《论语》中的“仁”的思想

《论语》总共提及“仁”一百一十一次,或正面揭示其内涵,或指陈其于个体、群体、邦国天下的深刻意义,或讨论达于“仁”的各种途径,其内在体系性不容否认。毫无疑问,我们只有全面阐释这一体系,深刻把握其内在逻辑,才能真正贯彻对于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基本原则,使之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阐明了仁的真正起点:孝。所谓“本”,在此意为“本根”、“根苗”,是“仁”这一大树的“发端处”。亲情是人的本能情感,人来到世间,便处于父母的深厚关爱之中,并油然而生亲亲之爱,所以,“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就此而言,人并非仅仅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被抛入世界”而面对赤裸裸的无边无际的蛮陌荒原,相反,父母与子女血肉相连的亲情,本乎天真,发乎自然,每个人都可以真切体验,无须从外部植入。正是亲情的自明存在,才使得世界对于每一个体而言在最本原的层面上具有真切可感的价值意义。由此,孔子便将其核心概念深深植根于人的自然情感之中,使得儒学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的人性之学、人伦之学、人间之学。

(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若“仁”仅仅局限在由“孝弟”所规定的家庭、亲族范围之内,其意义必然极其有限,所以,以“孝弟”为“本”的“仁”终而被推至于“爱人”的阔大境界。可以看到,此处的人指的是所有的人,“爱人”正是“泛爱众”之意。只有从“亲亲”推论至“爱人”方才完成了对于“仁”的建构,从而具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当然,无条件的爱他人、爱一切人的观念并非儒家独有,但是,儒家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爱他人、爱一切人的“仁”置放于亲亲之爱这一深厚情感的基础上,从而使之所来有自、发乎本心,而非被动地执行外在的“教义”、“诫”的强制性后果。

(三)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就是说揣度自己的本心,明辨“己欲立”、“己欲达”者是何事何物,或者“己所不欲”者是何事何物,就是“忠”;进而,以“己欲立”、“己欲达”者“立人”、“达人”,而“己所不欲”者则“勿施于人”,就是“恕”。于是,“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后,所恶於后,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以及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清晰地展示了依据“忠恕之道”将“亲亲”推至“爱人”的理路。

二、《论语》中“仁”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里的仁就是告诉人们要立志,坚定自己的信念。今天,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要时刻做到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坚定自己的信念是及其不易的。孔子说,假如立志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只要养成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既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去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事了。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更应汲取“仁”的思想,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有利于加强道德修养

“人之过也,各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强调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摆在面前,道德冷漠、道德滑坡、道德无知等等,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个人的道德修养,总书记曾经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强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因此,无论是提高社会公德、加强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都离不开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人人讲道德,人人重修养,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三)有利于远离腐败的诱惑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很难抵御。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美女、权利的诱惑屡见不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无时不刻不在我们面前,只有仁者安于仁,在任何环境下才能够做到矢志不移,出淤泥而不染。

(四)有利于促進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收到的影响也大不相同。现代社会,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十分重要,但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孔子仁学思想中的中庸之美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在面对环境问题上也是如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作者单位:中共七台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爱人论语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再见了,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
爱人
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