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稻田养鸭的推广

2018-10-21 18:17桑颜颜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养鸭稻田

桑颜颜

摘要:稻鸭共作是一项全新的生态种养结合技术,自2000年从日本引进以来,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多年,已成为国内有机水稻生产的主要模式。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蟲;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有机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牧技术。

关键词:养鸭;稻田;苕子;种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583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10-0004-02

1 苕稻田养鸭,生态环保

1.1 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

农药、化肥滥用导致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环境污染在所难免,食品安全存在隐患,昆虫耐药性增强。

1.2 种养结合符合环境友好的国策

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要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对开展种养结合模式试点高度重视。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其中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在稻田养鸭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1]。

1.3 农牧结合的开发与利用

在水稻田里养鸭,鸭吃草、虫,鸭粪肥田,是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出路。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牧模式,是利用禽畜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又能够给畜禽提供食物来源。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直接良性循环发展,降低了农田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牧产品产量和质量。

2 鸭的稻田养殖

鸭是苕稻鸭模式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子,鸭所起作用包括田间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生产鸭肉等。

2.1 鸭品种要求

主要应符合小型鸭、野性强、生活力好、抗逆性强、杂食性广、耐水性好、肉质鲜美的要求。稻鸭共作专用鸭可持续选育,采用常规选育与分子标记(TLR4、CD8α和RIG-I)辅助选育的方法对稻鸭共作专用鸭通过持续选育和筛选,增强其生物除草防虫、刺激水稻生长等田间工作效果以及成活率。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可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可达到中耕浑水效果,且鸭粪可肥田。

2.2 筛选耐水性好的鸭品种(组合),提高鸭在稻田间的成活率

8个鸭品种耐水性比较,攸县鸭19.48h、绍兴鸭27.88h、高邮鸭27.97h、小白改鸭28.27h、役用鸭33.50h、金定鸭34.5h、苏邮1号36.25h、广东麻鸭40.08h。后4个品种役用鸭、金定鸭、苏邮1号和广东麻鸭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均超过30h,均可用于稻鸭共作。不同鸭品种(组合)每天田间活动时间及活动范围差异较大,苏邮1号和广东麻鸭等专用鸭每天活动时间比绍兴鸭、高邮鸭平均长2~3h,夜间2:00开始觅食,晚上20:00以后仍不停息。专用鸭比绍兴鸭田间工作范围大1/3倍[2]。

2.3 发酵床育雏与驯水技术

为保证稻鸭共作技术全程无污染,应该将已经成功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应用到雏鸭育雏中。发酵床的垫料可采用稻草、麦草、稻壳、木屑等。垫料一定要选用未经污染的、不发霉的材料,且使用前需进行曝晒,然后按照发酵床的要求将盐、无污染土、菌种等均匀拌入垫料中。雏鸭经过一段时间的驯水之后,耐水性能大大提高,能较快适应稻田环境。雏鸭驯水在1日龄就可以开始,但雏鸭全身的绒毛容易被水浸湿下沉,因此驯水时须有专人守望,加以调教,雏鸭在水中嬉水片刻就要及时上岸休息。

2.4 稻田鸭科学饲喂技术

为确保稻田鸭产品无抗生素残留,可以采用小麦取代全价日粮,能取得理想育肥效果,役用鸭、金定鸭、苏邮1号和广东麻鸭等稻田专用鸭在田间工作60天内平均体重达到1470.48g上市体重,成活率达到93.3%。

2.5 全自动饲喂系统的应用

为克服稻田鸭人工养殖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等难题,开发集自动门模块、喂料模块、喂水模块、声训模块、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多模块集成的适用于鸭稻共作的役用鸭舍自动供水、饲料补给、生态育雏、日粮调配、声训唤鸭回舍反馈控制、稻田鸭高效安全生产及管理等功能,实现稻田养鸭的自动化。

2.6 苕稻田养鸭模式的优势

一是高产:有机水稻亩产250kg,而苕稻田养鸭试验田的有机水稻亩产均在550kg以上,多个推广点的产量也达到400~500kg。比现行有机水稻栽培的亩产高出150~200kg。经过努力,通过技术的集成创新,有机水稻的产量大大缩小了与常规栽培产量的差距,这是在不施用化肥、农药的前题下实现的。

二是优质:研究发现,采用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米加工、营养、蒸煮及外观品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增加了稻米中氨基酸总量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降低了镉的含量。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测定,苕稻鸭共作稻米品质为优质米。

三是高效:稻鸭共作的高效,主要表现在低消耗、低成本上。鸭在田间活动过程中兼有拔草及浑水控草的作用,可明显减少田间杂草的危害,省去人工或化学除草工序;苕子和鴨粪是天然的有机肥料,供水稻生长所需。苕稻鸭模式的产量与效益,不仅高于常规水稻种植,也高于一般的有机水稻种植。苕稻鸭模式是省工、节肥、节药、节水,又不减效益的新技术。

四是稻田中虫害减少:苕稻鸭共作稻飞虱33头/百穴,远远低于防治标准的800头/百穴,比常规栽培2710头/百穴减少了2677头/百穴,比常规稻鸭共作527头/百穴减少了494头/百穴。

五是低碳、环保:据报道,每吨氮肥生产过程中,需排放CO23~4吨,全国化肥工业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12亿吨,进入农田后,释放N2O成为温室气体的源头。每年仅化肥生产就要消耗1亿吨标煤,而且还在以年均1000万吨的速度增长。苕稻鸭模式,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既不过度消耗能源,也不向外界排放污染物,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7 苕稻鸭模式的推广体系

建立“高校+科技型企业+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示范基地”的新型推广体系。高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支撑,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科技型企业为种养结合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示范点提供良种,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及适宜推广地区,继而使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

2.8 苕子在稻田养鸭中的用途及种植

解决有机肥料不足的途径是种植绿肥。绿肥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天然肥料,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绿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不仅增辟肥源,而且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另外。苕子也是鹅等草食畜禽的好饲草,采用“稻一鸭一草一鹅”技术,充分利用冬闲地复化,同时达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目的。冬闲地种植苕子绿肥,增加土壤肥力。

苕子有化感作用。是指微生物及植物之间发生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生物化学现象,它是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化学生态防御机制,能提高某些植物生存的竞争力,使其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发挥优势作用。利用苕子的化感作用可有效抑制杂草。苕子有固氮作用,减少CO2排放。苕子的根系非常发达,对氮、磷、钾等矿质养分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苕子水对稗草的发芽、根长、主根和细跟的数量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苕子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在稻田里沤制苕子,可作绿肥、抑草;在休闲地种植可抑制杂草;在果园种植可抑制杂草、增加地力;在蔬菜地巧妙种植,能起到植物地膜的作用;适时刘割,可作为畜禽的青饲料。

2.9 水田养鸭中的稻

苕稻鸭模式中,稻是最重要的产品。现代水稻生产是建立在由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煤炭、矿石等化石能源、矿产大量投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基础之上的。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又要保证水稻不受病虫草等的危害,要做到粮食保质保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有机水稻仅亩产125kg,不到常规水稻产量的一半。苕稻鸭模式却使得无化肥、无农药、无除草剂的水稻生产成为可能、成为现实,但前提是使用高产更新品种。由于日本柔小町、W3668、越光、阳光水稻品种,虽然软米,优食味,但秆软易倒、不耐肥,产量低,应更新。更新的高产品种主要有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南粳46、南粳5055、南粳9108、宁波农科院培育的甬优系列,均实现了抗病强、食味佳、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当水稻生长至60cm以上时,稻田鸭对水稻上部叶片的害虫控制能力下降,通过安装太阳能诱虫灯,利用光能产生的电能,配置不同光源的灯管,达到诱杀害虫的成虫,以此减轻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2.10 稻田养鸭中的创新

在苕稻鸭模式中加入米糠,是一个创新点。杂草通常在栽秧后5~7天萌发,而鸭苗是在插秧后10~12天放入稻田,且日龄较小的鸭子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环境,役用性不强,插秧后3~7天施用米糠,可有效抑制杂草发生。因为米糠在水中发生强还原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从而阻碍了杂草根系发育和种子的萌发;产生的低级有机酸可抑制杂草发根发芽及损害杂草心叶;稻糠分解后使田水透明度降低,阻碍杂草光合作用;糠质分解所产生的有机质可为稻田提供有机养分。

参考文献:

[1]刘涛.现代养殖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5.

[2]张松武.三禽高产高效养殖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2.

猜你喜欢
养鸭稻田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巧得妙方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养鸭生产中新发疫病的防治
全州县稻鸭共生生态模式实践
一颗巧心在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