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化学链气化裂解产物与载氧体反应趋势研究

2018-10-21 01:24王金玉李勇鹏巩建巩明鑫王翠苹

王金玉 李勇鹏 巩建 巩明鑫 王翠苹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Material studio 80,对煤焦油化学链气化裂解产生的CO、CO2、C、H2、CH4等产物和过剩载氧体发生的二次反应进行研究,并对Fe2O3与CO、H2、CH4气相产物的反应势垒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相同时,铁基载氧体与H2最先发生反应,反应势垒最低,与CO反应势垒次之,而载氧体与CH4之间较难发生反应。在煤焦油化学链气化反应器末端,应采取措施避免CO和H2与载氧体发生二次反应。该研究对提高化学链气化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焦油; 铁基载氧体; 化学链裂解; 反应势垒; MS模拟

中图分类号: TQ523.6文献标识码: A

Email: wangcuiping@tsinghua.org.cn随着全球变暖加剧[12],人们对CO2等温室气体的减排日益关注,寻求将燃烧时产生的CO2高效廉价的进行,以此来减排CO2,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化学链技术[37](化学链燃烧、化学链气化等)应运而生,通过将燃料与空气分开进行化学反应(利用载氧体作传导),实现清洁燃烧。化学链技术与传统燃烧相比,具有两级化学反应、能源阶梯利用、反应产物易回收、反应温度低于常规燃烧温度、控制温度型NOX的生成等优点,对解决环境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化学链气化技术[810]通过燃料与空气不直接接触的无火焰化学反应来释放能量,燃料被送入燃料反应器,在反应器中与载氧体中的晶格氧发生氧化反应,并通过改变载氧体配比来实现部分固体燃料的氧化,使得燃料不完全燃烧来生成以CO和H2为主的合成气。在化学链气化技术中,为保证燃料与载氧体有充足的接触面积,燃烧反应器中的铁基载氧体(获取难度低,价格低,反应活性高,本文采取铁基载氧体作为研究载氧体[1115])过量,因此,在燃烧反应器末端煤焦油化学链裂解产物(CO、CO2、C、H2、CH4等)和过剩载氧体会发生二次反应(与产炭主反应相对应)。华北电力大学的盛淑慧等人[1517],研究了以氧化铁、氧化铜和氧化锰为载氧体,与燃料CO反应,通过模拟软件MS研究了载氧体与CO反应的反应路径,揭示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中的传氧规律。为了解二次反应趋势,本文研究了铁基载氧体与CO、H2、CH4的反应,研究了三种气体与Fe2O3的反应特性,通过分析反应势垒来比较反应趋势。本文研究了载氧体与不同气体的反应路径,对化学链气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模拟与分析

本文所有计算均由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Material studio 80中Dmol 3软件包实现,Doml 3软件包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本文主要用于预测结构、能量搜索和优化过渡态。

1.1铁基载氧体与CO的反应

1.1.1分子动力学数据分析

在软件中引入Fe2O3的晶格结构,由于(001)面是Fe2O3的特征表面,稳定,因此以(001)面进行剖切。CO与Fe2O3是表面反应,为了消除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真空层取12 ,并将CO加入真空层,CO中的碳原子与Fe2O3中氧原子的相互作用要强于和铁原子的相互作用,因此使氧原子在上层便于Fe2O3与CO发生反应。

本文分子动力学温度采取1 123 K,并利用Dmol 3对Fe2O3与CO优化初态进行结构优化。Fe2O3与CO优化初态如图1所示。体系交换能采取广义梯度交换能(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和加密算法\[18\](password based encryption,PBE)进行优化处理,广义梯度交换能有效地克服了局域密度近似能[19](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LDA)不适用于真实体系密度梯度变化剧烈的情况,适用范围广,改善了原子间交换相关能量的计算结果,有效的提高了计算精度。铁、碳和氧原子采用全电子基组,价电子波函数采用双数值基加极化函数(double numeric with polarization,DNP)展开。H2和CH4的模拟过程和CO过程一致。Fe2O3与CO优化终态如图2所示。

初、终态键长和键角的变化如表1所示。由图1、图2和表1可以看出,CO的键长从1153 伸长为1178 ,CO的结构发生改变,且CO中碳原子与Fe2O3的氧原子的距离由1888 7 变为1208 ,即CO逐渐吸附在Fe2O3(001)表面,并与氧原子形成C—O双键。O—C—O键角从112°到180°,且两个C—H键长(1215 、1208 )接近1160 ,符合CO2的分子结合成键长,即反应生成CO2。

1.1.2吸附能研究

吸附能是指吸附前各物质能量之和减去吸附后物质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

Eads=(Esur+ECO)-Esystem(1)

式中,Esur表示吸附前物质表面的能量;ECO表示自由态时CO分子的能量;Esystem表示吸附后物質的总能量。吸附前后各物质能量如表2所示。由式(1)及表2可得,CO在Fe2O3的吸附能为27497 kJ/mol。

1.1.3解离能研究

解离能是指解离前各物质能量之和减去解离后物质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

E=(Esur+ECO2)-Esystem(2)

式中,Esur表示解离前物质表面的能量;ECO2表示自由态时CO2分子的能量;Esystem表示解离后物质的总能量。解离前后各物质能量如表3所示。由式(2)及表3可得,CO2在Fe2O3的解离能为13751 kJ/mol。

1.1.4搜索过渡态数据分析

基于结构优化模拟,以CO在Fe2O3真空层的优化结构为反应物,CO与Fe2O3反应后的优化结构为生成物,利用过渡态搜索(transition state search,TS),CO与Fe2O3反应的过渡态搜索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中IS表示反应物能量;TS表示过渡态能量;FS表示生成物能量。根据图3的曲线得到过渡态具体数据,搜索过渡态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由图3和表4可知,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势垒(最高点能量减去反应物能量)在反应路径0527处,反应物到生成物需要越过的反应势垒为28736 kJ/mol。表4搜索过渡态具体数据

反应物能量/Ha生成物能量/Ha过渡态能量/Ha过渡态路径反应势垒/(kJ·mol-1)-5 830.923-5 830.934-5 830.8730.527287.36

1.2铁基载氧体与H2的反应

1.2.1分子动力学数据分析

Fe2O3与H2优化初态如图4所示,Fe2O3与H2优化终态如图5所示。初态和终态键长与键角的变化如表5所示。由图4和图5及表5可以看出,H2的键长由0750变为1658,实际上两个氢原子之间的键已经断裂[20],H2的结构遭到破坏。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距离由1960伸长为2080,表明载氧体的氧原子在向H2靠近。图5中,右H—O—H键角为112°,键长分别为1008,0991,而H2O键长为0960,键角为104°,产物与H2O接近,反应生成H2O。

图6H2与Fe2O3反应的过渡态搜索结果搜索过渡态具体数据如表8所示。以H2在Fe2O3真空层的优化结构为反应物,H2与Fe2O3反应后的优化结构为生成物,利用过渡态搜索,H2与Fe2O3反应的过渡态搜索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和表8可知,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过渡态在反应路径0504处,并出现骤降,表明在此处出现电子能量跃迁。反应物到生成物需要越过的反应势垒为8154 kJ/mol。

1.3铁基载氧体与CH4的反应

CH4与氧化铁晶胞的结构优化如图7和图8所示。由图7和图8可以看出,CH4中C—H键长由1090 变为1101 ,键长轻微变长,说明氢原子有向外挣脱的趋势但无反应。CH4的碳原子与载氧体的铁原子间的距离由1693 变为2692 ,说明CH4向远离载氧体的方向移动。由此可见,铁基载氧体与CH4之间很难反应。

2结束语

本文通过模拟软件MS,模拟过剩铁基载氧体与化学链气化产物CO,H2,CH4的反应,研究其反应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载氧体与H2的反应势垒为8154 kJ/mol,载氧体与CO的反应势垒为28736 kJ/mol,与CH4较难发生反应,因此与H2的反应势垒低于与CO的反应势垒。即过剩载氧体会与H2、CO反应生成H2O、CO2,减少了H2,CO的份额,对化学链气化不利,需采取避免措施。该研究对化学链气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理论参考价值。但本文仅对化学链气化裂解的主要产物进行了研究,对其他份额小的气体是否会产生影响及影响的大小尚未进行研究,下一步将对其进行模拟,完善化学链气化技术。

参考文献:

[1]Halmann M M, Steinberg M. Greenhouse Gas Carbon Dioxide Mitig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M]. USA: CRC Press, 1999.

[2]Lyngfelt A, Leckner B, Mattisson T. A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Process with Inherent CO2 Separation; Application of Chemicallooping Combus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l, 56(10): 31013113.

[3]李振山, 韩海锦, 蔡宁生. 化学链燃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动力工程学报, 2006, 26(4): 538543.

[4]卢玲玲, 王树众, 姜峰, 等.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现代化工, 2007, 27(8): 1722.

[5]Wang K, Yu Q, Qin Q,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Syngas Generation From Biomass Using Chemical Looping Gasification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5, 41(24): 1034610353.

[6]诸林, 蒋鹏. 化学链重整制合成气过程模拟[J]. 现代化工, 2014, 34(5): 161164.

[7]Protasova L, Snijkers 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x`gen Carrier Material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Chemical Looping Processes[J]. Fuel, 2016, 181(16): 7593.

[8]胡修德, 贾伟华, 刘永卓, 等. K2CO3修饰钙基载氧体的煤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5, 29(1): 108115.

[9]程煜, 刘永卓, 田红景, 等. 铁基复合载氧体煤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及机理[J]. 化工学报, 2013, 64(7): 25872595.

[10]陈倩文, 沈来宏, 牛欣. 污泥化学链气化特性试验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 2016, 36(8): 658663.

[11]王国贤, 王树众, 罗明. 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0, 29(8): 14431450.

[12]鲍金花. 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铁基载氧体特性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4.

[13]董亮. 用于化学链制氧技术的铜基载氧体制氧性能研究[D]. 沈阳: 东北大学, 2014.

[14]王强. 化学链氧解耦燃烧中锰基载氧体特性实验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15]王孝宏. 化学链燃烧中Ni基氧载体与CO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6]盛淑慧. 化學链燃烧中三种载氧体与CO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2011.

[17]刘行磊. 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铁基载氧体与CO反应的特性研究[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2012.

[18]Perdew J P, Burke K, Ernzerhof M.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Made Simple[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6, 77(18): 38653868.

[19]Perdew J P, Wang Y. Accurate and Simple Analy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ElectronGas Correlation Energy[J]. Phyrsical Review B Condensed Matter, 1992, 45(23): 1324413249.

[20]沈海军, 史友进. 碰撞C20C20富勒烯分子的聚合与分裂[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5, 22(2): 133137. (下转第74页)第33卷 第1期青 岛 大 学 学 报 ( 工 程 技 术 版 )Vol.33 No.1

2 0 1 8年 2 月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E&T) Feb.2 0 1 8

文章编号: 10069798(2018)01006906; DOI: 10.13306/j.10069798.2018.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