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弊端

2018-10-21 06:42赵顺利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学校教育学习效果

赵顺利

摘 要: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我国教育笼罩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应各种考试而学习教育方式增加了学生们压力负担。常常为了通过考试而努力学习。小学阶段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但并不轻松。除正常学校里学习之外,还参加课外辅导班,小小年纪就在家长带领下去参加各种辅导班,这种课外辅导班并不是义务教学,而是有偿的培训。近些年,我国在基础教育问题上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减轻小学生的压力和负担,禁止有偿服务类型的培训班。但是,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而且种类很多,如培训学校、家教服务、奥赛班等。放眼望去,几乎我国的小学生都有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经历。

关键词:应试教育 课外辅导班 学校教育 学习效果

课外辅导是指教师、家长、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课外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强化训练学习技能,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收取一定经济报酬的一种有偿性教育服务。出现课外辅导的原因主要分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其这三个方面。我认为,目前学校教育学习效果的不平衡是促使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加课外辅导班学习的学生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学生在学校的课内教育无法使他们满足,存在“吃不饱”的情况;第二类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比较差,学校教的东西“吃不了”,希望通过参加课外辅导班来提高自己的成绩;第三类学生自己并没有主动参加辅导的愿望,但出于家长和周围同学环境的压力而不得不参加课外辅导。课内学习客观存在着“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而课外辅导是对上课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解决的是使在课内“吃不饱”的同学学到足够的知识、达到想要的高度,使在课内“吃不了”的同学完全消化课内的知识,达到教学的要求。

上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现在的小学阶段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学习阶段,可是我们发现,他们并不轻松。小小年纪除了课堂里学习的内容以外,还要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参加各种辅导班班,大部分家长的心理是别人家孩子都去学习,我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比他们差。所以,目前的情形是,我国的小学生基本上人人都参加过课外辅班。

一、当今国内课外辅导班存在的现状

1.课外辅导班缺乏有效监管,质量良莠不齐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恰好滋养了课外辅导机构的成长,但是当前我国目前缺少对类似课外辅导班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监管,使得这种有偿的课外辅导市场比较混乱,质量也参差不齐,设备都比较简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辅导班大多是租用商用楼,或是学校放假后闲置的教室,他们管理松散,大多没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教师的资质要求也不严格,很多都是虚假宣传,教学质量不过关,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实际教学经验,不了解课标,上课缺少技巧,一节课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傍名校抢生源是辅导班相互之间竞争的手段,承诺能让学生进名校、重点学校。所谓名师任教、经验丰富的辅导班其实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或者退休老师在上课。辅导班把这些老师们凑成了临时性的教师队伍,能有两个重点学校的教师“点缀”就不错了。因为国家对培训机构缺少管理,所以在收费标准上更是无人监管。

早几年我一个朋友刚毕业,在一个培训班上了不到三个月的课,因为她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所以在培训班里也是带英语班,那时候她一开始上课就打电话向我“求救”,第一,培训机构没有给她任何的上课资料,第二,培训机构为了节省开支,把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放在一个班里,给家长的解释是,孩子的英语基础差,要从基础开始补起。学生的年级参差不齐,又没有任何上课资料,我的那位朋友打电话来给我,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她只能自己到网上找一些资料上课,刚刚毕业,既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又不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最后她也只坚持了不到三个月。如果家长们把孩子送去这种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家长存在盲从心理,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中国家长的一致心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任何一个家长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起步阶段就比别人差,所以就想尽办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是自愿参加课外辅导的,都是家长的意愿,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问孩子喜不喜欢,家长觉着这个有前途、有发展就会让孩子去学习。有的家长更是离谱,参照别的家长的意愿给自己孩子报名辅导班。这样盲从的心理,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逆反的心理。

陶行知喂鸡的故事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们都愣住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然后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的挣扎。这时陶先生轻轻的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几步,慢慢的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孩子去学,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老师。但是如果让他自己自由的去学,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行知先生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而盲目报辅导班班,强迫孩子去学孩子自己不想学的东西,不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辅导班也不见成效的原因之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求和他们喜爱的东西,再进行重点的培养。

二、参加辅导班对孩子的近期不良影响

第一,辅导班的開设影响了学生的身体与身心健康。

中国的学生,其作业负担之重全球有名,其健康状况之差也是全球排得上号的,直接证据就是近视率的居高不下,而且患近视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长期近距离写作业,眼肌疲劳,得不到放松和正常调节。同时,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孩子们心理负担重、睡眠不足,国外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引起的全身植物是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眼局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睫状肌调节功能紊乱,这是近视眼形成的病理基础;另外,学习负担过重使得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孩子的体质也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等疾病的中小学生不断增加,由于睡眠时间不足和质量不高,很多学生出现了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有的小朋友在双休日中连半天的休息都是奢望,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去英语强化班、奥数班、作文训练班等这种辅导班,连晚上也被排满了。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他们感到生活中除了枯燥的学习,就没有快乐而言,是那么的单调无味,久而久之,孩子情绪变得沉闷、烦躁,人变得死板、呆滞,并产生孤独、无助、寂寞的感觉,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反感学习,学习变得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说谎、逃学、离家出走。

第二,带来思维的僵化。

辅导班如何生存?靠分数!分数如何获得?训练!我认为,目前学校教育学习效果的不平衡是促使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他们的目标是分数、分数、分数!因此课外辅导班是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把原本个性不同、思想各异的学生打造成了只会解题考试的零件。他们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孩子的成绩,也许成绩是能有所提高,但孩子的思维就被固化了,在解决习题和生活中实际问题时总会想方设法套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就我自己而言,在高中也经历了严重的题海战术,尤其在高三。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变成了思维定式和套路,若题目略加改变,或者将更多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创新解题更是不易。而在實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大都是没有经历过的,是崭新的,是我们利用固有的经验没法解决的。

第三,不一定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

由于辅导班更注重对盈利的追求,会采取更多急功近利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经不起学习规律的拷问,终究会使学生错过合适的补差机会。我了解到基本上培训机构在入学时都会有个名为分班考试或摸底考试,就是测试您的孩子成绩怎么样,培训机构好为您的孩子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其实大部分培训机构的这些考试难度都偏大,在学校里是优等生,在这种考试上都难超过八十分,在一个学期辅导结束的时候也会有个期末考试,而这次的试卷难度又会偏低,基本上都能得到你比较满意的分数。而这种难易悬殊较大的两张试卷如何能体现出孩子的成绩呢?

第四,给家长带来经济负担。

以我所在城市为例(三线城市),有位家长算了一笔账,女儿要考当地最好的初中,五年级开始报辅导班加强训练,某培训班还开出的双休日、寒暑假“套餐”班,两年的费用就高达7万元。

第五,辅导班的师资两极化令人忧。

在“禁止有偿家教”的严令下,在编教师不能兼职辅导,辅导班的师资走向两极化:要么启用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么就是离职退休教师。大学生是很优秀,但没有实际教学经验,也不熟悉课标;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毕竟教育需要观念更新、需要活力。

三、参加课外辅导对学生的长期不良影响

1.有一部分课外辅导班的教学内容是未来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这就会对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课堂上的内容已经在课外班中学习过,所以孩子上课时就很容易不注意听讲,心浮气躁,影响上课秩序。这种讲授课堂知识的课外辅导班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为不错的学生来说,无非是一种浪费,是金钱的浪费,更是时间的浪费。

我们学校有老师就遇到了这样的学生,老师在讲解新知识时他们不但不认真听讲,还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想彰显自己的聪明,觉得自己比大家都厉害,从而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实际上这些学生对知识点大部分是一知半解,当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指出他的错误,不仅不会虚心接受,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辅导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长期的这种课外辅导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降低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诸多的不良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2.过重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现在的小学生作业负担特别重,调查了解到,很多小学生说自己的作业太多,做不完。我国从2001年就开始倡导“减负”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并没有增加,中考、高考对于每个小学生的家长来说是当前重要的问题了,参加辅导班似乎已经成为学生们生活中非常必要的一部分。以至于大部分孩子过早就处于高压、快节奏的环境下,长期繁重的学习负担,令学生们喘不过气来,有学生就开始出现厌学、逃课、叛逆等现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这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习心理的形成,降低了学习效果,并且随着今天网络的普及,不少厌学的学生开始从网络上获得快乐和满足,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沉迷于网络则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并出现情绪障碍,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3.另外,孩子白天在学校学习一天,课余时间还要去参加课外辅导班,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就缺少了一定的沟通时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矛盾也没有时间去相互了解,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也不能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给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以上浅略叙述了课外辅导现象的几个方面,总的来说,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放在课外教育上,还是应该更关注学校教育,再出色的课外辅导也永远代替不了学校的教育。在教育上,也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和影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主动学习,这才是教育应该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学校教育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