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班幼儿常规的策略

2018-10-21 06:42王国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班常规规则

王国莉

摘 要:我国的幼教系统中基本是以班级作为管理单位,班级不仅是幼儿学习成长的基地,更是幼儿走出家庭,开始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平凡而琐碎,规范合理的生活管理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塑造、个性的养成等诸多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 培养幼儿

一、认识幼儿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要养成习惯”。而小班幼儿面对脱离家庭,脱离父母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照料开始在幼儿园这个崭新的环境中学会独立,脱离“小皇帝”随心所欲式的专宠而开始慢慢适应与其他幼儿沟通与合作,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影响其一生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帮助其培养自控能力,使其逐步树立规则意识并遵守行为规范。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于实践,提高教师管理能力。并通过发现问题进而提出建议,转变教师对生活常规的管理观念,改进管理行为,最终为促进幼儿园改进和完善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工作服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针对幼儿园生活管理方面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十八条规定 “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在 2001 年 7 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并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

赫尔巴特认为,科学的管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最好方式,教师与家长应把科学管理视为一种艺术,不断的进行探索。他主张3-5岁儿童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在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中会与现实社会的某些规则发生冲突,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冲突,班级就会出现秩序混乱,如果不紧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活动将无法正常开展。皮亚杰认为“一切道德生活都受纪律的约束,既有行为方面的约束又有理论规则方面的约束”。他提出幼儿规则意识发展要经历三阶段,即随意性规则阶段,强制性规则阶段,双方公认的合理规则阶段。 而幼儿园常规管理就是通过教师等人的引导使幼儿认同或内化规则,达到自律,进而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尊重幼儿的发展

1.幼儿园现状

在幼儿园小班的常规管理活动中只有61%的教师明确知道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有39%的教师对生活常规管理的目标比较模糊,随意。教师在被问及是否有对幼儿生活常规管理活动的中远期计划和实施细则时,有45%的教师有目标管理方案,另外55%的教师则打算根据园里的周月学期活动安排作为自己的计划。可见,一部分小班教师未能建立一套目标明确、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工作缺乏计划性。

当谈到生活常规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时,43%的教师认为生活常规就是管孩子,把孩子看好就达到常规管理的目的了。有29%的教师呈犹豫状态,还有18%的教师持稍微认同的态度,只有10%的教师持否定观点,认为小班常规管理一方面是管孩子,主要涉及如何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如何提高其自理水平,如何培养幼儿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会涉及班级的日常管理,因此他们认为单指一方面是片面的。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活泼多动的幼儿,幼儿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实践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但是由于每天工作繁忙,所学经验支离破碎,所以最终只能依靠幼儿园提供的培训。因此,各级各类幼儿园要积极为教师提供管理培训机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评价教师标准,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2.从生活中间培养幼儿

生活活动是教师最容易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活动,也是儿童最真实的活动,其中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包括:进餐、睡眠、盥洗、喝水等多个环节。幼儿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建立过程具有定向性,如果开始建立时是错误的,在以后成长过程中很难改正。由此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高效合理的生活常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在三至四岁身心发展可塑性强,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习得,但坏习惯一经形成改正起来则十分困难。因此,在幼儿刚刚进入小班阶段,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尤为重要。教师在制定生活常规管理内容时要避免过多过细,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灵活的内容和要求,避免对孩子进行“军事化”统一管理。如 3-4 岁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大约三四分钟,喜欢鲜艳、有声的事物,因此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时间分配和物品选择。

小班幼儿对故事感到新奇,教师可以将生活常规编入故事情节中,然后讲给幼儿听,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积极学习故事中倡导的做法,利用反思自身行为来逐渐改正不良习惯。儿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便于识记。对于处在机械记忆时期的小班幼儿,教师们也可以将生活常规步骤编制成儿歌,使幼儿在诵读时掌握生活常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识记常规环节。

当今一直提倡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因此对于幼儿如何学习枯燥的常规内容,游戏是一个良好手段,它能使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学习常规。如在练习排队时幼儿一直注意力不集中,达不到老师的训练效果,当老师采用游戏的方法时,让大家扮演小兔子的角色,让大家模仿小兔子站队,结果孩子们积极性、参与度显著提高。运用游戏的方式教师非但不用严厉强调纪律和秩序,还能让幼儿自觉参与,并且能很自然的接受常规管理,内化常规规范。

总之,抓住儿童各阶段发展的敏感期,加强对幼儿园生活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将会对幼儿一生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从学前教育的性质看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J].周桂勋,明翠翠,赵颖.甘肃高师学报.2014(03).

[2]幼兒生活常规教育探究[J].李桂荣.甘肃教育.2014(06).

[3]中日3~5岁幼儿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比较[J].董存梅.学前教育研究. 2014(03).

[4]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J].杨海珍.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猜你喜欢
小班常规规则
再去小班看看
常规之外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破常规 获巧解
二则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