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2018-10-21 06:42姜丽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小学教学

姜丽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小学时期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起步阶段,因此,培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具体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自主学习 培养能力

现在的大数据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小学生来说,提早的接触和学习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仅仅靠教师“教”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也就是具备能力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将学习信息技术作为以后发展的基础,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代接轨。

一、创设课堂情境

设置课程教学的情景,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动力之一,进而让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欲望,是学习的首要条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完成学习的动机。就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来看,是集理论和操作为一体的课程;就小学时期的学生特点而言,思维模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创设学习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学生进行打字练习时候,单纯的练习对小学生来讲是十分枯燥的,但是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可以在电脑上安装打字游戏的软件,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出来了,学生在游戏的时候,就會自己研究打字快且准确率高的方法,体会到了打字的乐趣,也会自主学习打字快的方法。

二、布置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就是能主动且积极地在知识海洋获取知识营养,能够自发自主地学习[1]。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布置学习任务,也是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此种实践活动将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融合在了一起,是用任务作为驱动力来调动学生掌握、运用以及拓展知识,从而使学生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点的能力。任务内容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积极性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在学习任务的设计是,需要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学生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第二,要让学生学会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第三,必须与教学知识点相结合;第四,任务设计时必须考虑既能让学生学习,也要让学生学会自学;第五,任务内容尽量与生活和实际事物相联系。例如在讲到《合成图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合成风景或者照片的任务,和教学内容相关,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够自主探究更好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上曾指出,小学生是好奇心比较重的时期,这也是一种先天形成的一种探究和学习能力的体现。所谓“发现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指课堂气氛要自由且生动,学生能够自己探究和发现并完成自主学习这个过程。当然,此过程是教和学一体的过程,教师是引导者和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成立互助学习小组

小组要以混编的方式进行,也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混编,用成绩优异的学生带动成绩相对不够理想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也能够开阔眼界并取得进步。这种学习小组,是学生自己谈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自学的方式。

2.组和组之间协作学习。

每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以后,组和组之间也要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实现整个班级内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一般是用讨论或者竞赛的方式进行,共同探讨和解决小组内未解决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

3.师生之间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是离不开教师指导和点拨的,教师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是学习方式的引导者,也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师生协作学习贯穿了整个教和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作交流学习的融洽氛围,这也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要练为主讲为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让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四、交流和展示成果

此交流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成果共享的过程。学生通过特定时间对特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形成成果、修改成果,完成此阶段的成果,此过程是汇集和共享知识的过程,也是深度加工信息的阶段。一般情况下,对成果的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未完成,从而实现对所获得信息的修正和补充。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就完成了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大胆的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会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树立信心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能让学生提升集体协作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成果交流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开阔眼界,多渠道多角度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五、科学评价方式

科学的激励评价使学生创新进取的动力,此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具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也能够自主学习。科学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可以影响学生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整个的教与学过程中,要科学的选用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加的积极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不要简单的写上优、良、中、差等,而是要具体一些,例如“你完成的很认真”或者“你观察的很细致”;在评价学生答案的时候,如果出现错误,不要直接否定,可以说“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是有些问题”等,学生就会很认真的研究自己哪里存在问题,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种体现。

结语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谓授学生“渔”,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时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让学生学会获得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的方法。创设课堂情境、布置学习任务、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交流和展示成果、科学评价方式等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6):243.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小学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