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路我们踏实地走

2018-10-21 08:18朱宇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山路大山爸爸

一、家访案例:再远的路,用脚去丈量

二、学情简介:

阿良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总是能在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对数学特别喜欢,甚至可以达到研究的境界,七年级时就常拿出一本旧式的高中代数课本看。每次数学测试几乎都是班级或年级第一,被同学们公认为“数学天才”。平时在班里没有多话,见到老师总是笑笑,很少见他不开心。常常偷偷地写日记,见到我来,总是用手一遮,然后憨憨地一笑。懂事的孩子也有令人头疼的地方,那就是晚就寝很迟睡,总有许多话想和同学说或有一些题要拿着电筒,直到做完才睡。就算被值日老师“抓”到也一样会“顶撞”着说要做完再睡。第二天反馈后,我甚至觉得孩子的固执都有点让人心疼。

三、家访过程

从教多年,家访多次,而印象中最远最偏的是王村口对正阿良的家。

记得初一时和阿良的一次对话。

“你的脚怎么这么大?”

“我从小就走山路,脚走着走着就大了。”

我一直以为他是说笑的。

初一家访时,石练开会的阿良爸爸特意在镇政府等我们,说家太远,老师们不太方便。

我一直以为是阿良爸爸怕耽误我们家访工作。

暑假,因时间充裕,和阿良约好,这次一定要去他家,去走走能让他变成大脚的山路。

孩子笑了。

那天一行3人开车到了对正,看到早早等在对正村路口的阿良父子。我说:“家就在附近吗?”阿良的爸爸腼腆地说:“还有近半个多小时的山路。让阿良坐你们的车,方便找。我骑摩托车先走一步。”

不就是山路嘛,我们有准备的。但随着水泥路越来越薄,越来越窄,车子也随着路面镶嵌于水泥路面凹凸显露的石头不安起来。没事,不就是路面不平嘛。“阿良,快到了吗?”“这条路我不太清楚,我以前走的是另一条小路。这条路是刚不久前,爸爸带着村里人铺的,我还没坐车从这边计算过回家的时间。”说着,阿良用手指着窗外远处的一片树林,“看,那边就是我走的路。”我顺着阿良的手往窗外看,路被茂密的树林荫蔽,我没看到路,却吓出一身冷汗。颠簸在车内,注意力只在眼前,没有往边上看,此时的我才真正意识到阿良爸爸先前说的“不方便”。平时爬过许多山,也走过不少山路,但这一回是真正见识到了山路:地面宽仅能容一辆车距,边上是悬崖,路面全是沙石铺成的,随着车轮的滚动,悬崖边缘掉落的沙石声随之而来。看着开车的徐平老师,集中精神,额头有细微的汗冒着。我下意识地右手紧拉扶手,左手用力抓着座位,耳朵里听到的是沙石滚落的声音、发动机和车轮混杂的声音,还有胸腔里心脏砰砰跳动的声音。后来听徐老师说,他也是第一次开这样的山路,一路上几乎是凭感觉在慢慢往山上移,手心里都是汗。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是后怕!

阿良在车上,似乎没有我们的紧张状态,反而一改往日的约束,满脸幸福地说着这条路的由来。身为村干部的父亲多方拉赞助,并带着村民另找一条离村较近的山路,开辟后的路是由一块块、一担担的沙石铺就而成,为的就是让山里5户人家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去外面读书。

阿良还说刚上学那会儿,因为路远,常常一个人走走、跑跑、停停、哭哭,妈妈爸爸因为各自有事,也基本上不来接送,说山里的孩子有大山的护佑,他们就放心。一趟大約步行40至50分钟,现在人大了,脚也大了,步行基本能控制在30分钟内。我低头看着他那双大脚,这回才真信了——“脚是走着走着就大了”。

此时的我很难想象城里的孩子在走这段路时,家长们会是一种怎样的表情。脑海里出现的是大多数家长什么事都包办,导致孩子在生活与学习基本不会自理,更谈不上自觉。碰到一点困难就轻意放弃,或是一点也无所谓。我想这就是大人们“包办”的恶果。阿良在整个学习、生活中都非常独立,有着自己的想法,能自己规划自己的一天、一周、一个月的时间。这就是大山里的孩子,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脚丈量着山路,丈量着未来。

“我们都很紧张,你怎么不怕呀?”

“我相信徐老师是很厉害的!”看着阿良那么坚定的信任,我都有点敬佩了!

坐定后,发现阿良的妈妈早就在灶头边准备好了一盘盘的菜,阿良爸爸则用竹篓向我们递来了他刚从山边采来的野草莓。原来他的“先走一步”,是为了摘鲜果,学良下车后,便拿着小竹篮转身走了。

闲聊间,阿良的妈妈说起孩子小时候的事,懂事的阿良让妈妈说话间充满了满满的自豪。跟着妈妈到了阿良的房间,书桌上有许多泛黄的书。妈妈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这是孩子爸爸以前读过的书。还从妈妈嘴里了解到,阿良的爸爸在读书时也非常优秀,当年高考仅差4分,尤其数理化特别好,没考上,他也没有放弃,始终在坚持着学习,并且一直坚持在写工作日记。突然间,我明白了阿良为什么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原因不仅基因强大,而且受父亲的影响更大。

有人曾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今天之后我更是坚决支持这种说法!

说话间,阿良提着竹篮来了。

“梨!”

“嗯。就在屋子前面!”

这时我低头看,才发现,屋子平视下方的菜地里,有几株梨树,个子不大,但看着舒服,一口咬到嘴里,甘甜的水分立即流到嘴角边,清香味夹着甜味双管齐下。

坐在门槛边,谈起阿良在学校就寝的事。此时的孩子脸涨红了,轻声地说着自己顶撞不是故意的,只是那一题没有做完,心里难受得不得了,就算是睡在床上也是翻来覆去,总感觉有一股力量要让自己起来做好才能安心睡。看着那一脸难受的样子,我顿时明白了“晚就寝说话”很大程度上也许是因为某题没有弄懂或某一问题没有搞清楚。我边吃着梨,边回想阿良的学习,这两年来,主动性、自觉性远远超过一般的孩子。学习中的这份内驱力,我想就是大山给予的力量。

太阳落山时,斜晖照映在整个山坡,绿意在嫣红中更显生命的魅力!

回味着他家门口的甘泉,带着阿良一家人对孩子的期望,我们下山了。虽然下坡仍在艰难地移动中,但我们已无惧这险峻的山路!

原以为我们为师者将会用自己的用心去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不曾想,这一程家访,是孩子对学习的热爱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是家长对我们老师的信任赋予我们激情的动力!环顾大山,心中充满着对大山的敬意!在这里生活的人不仅淳朴、善良,更彰显自信、阳光,每一个都仅有一个信念——为走出大山而奋力读书。

四、案例分析

关于家访,其实我一直都以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学校要求并组织的集体家访,一种是自己像走访朋友或亲戚式地坐坐、聊聊,我本人比较喜欢后者。和家长3年的相处,大部分都已成为朋友,有的甚至似姐妹般情谊,我始终觉得能在茫茫人海中與家长、孩子们相处3年是一种缘分,家长能放心工作的前提就是我既要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又该是一位值得家长信任的“家长”。

阿良的故事仅是其中一个小故事,但却能感动我许多年。从教20多年,所遇到的山里孩子很多,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身上有一股“拼”劲,我只是一味地以书本上的知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解释。却没有真正了解这“早当家”背后的原因。这一次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早当家”背后的原因!

自从这次家访后,阿良改变了不少。之后我和阿良有了一次长谈,关于“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首先肯定了他的“执著”,为了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放弃自己可以休息的时间,甚至比同龄人更懂得利用时间去钻研,但如果没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去做正确的事,就如同生活中的扣钮扣,当第一颗与第二颗错位后,那么下面所有的钮扣都不能到达正确的位置,导致的结果就是衣服穿得很不得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阿良的敬佩,我感动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用一步一步去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无论多困难,都没有退缩、永不放弃,甚至在前进中更加坚定。这就如同在学习中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打下基础,“脚是走着走着就大了,知识也是学着学着就学会了!”形象的比喻让阿良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从阿良的案例中,我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内心,不可轻意地妄下断语,表现中的“错误”往往有隐藏着的原因。如果一味地指责或批评,最终不但不能改变学生的现状,甚至会因为误判而让学生误会。也许老师觉得是为了学生好,但其实却因为没有真正了解“错误”发生的真正原因,而往往会让“好心办了坏事”。家访其实很有学问,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各种准备,才能让家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实效,否则本人认为为完成任务的家访就是“假访”!

其实家访的故事在三年中不断地演绎着。三年为周期的家访活动,在每一次与家长的接触中会有令我感动或感慨的地方,但更多的是让我在匆匆中倍感幸福。寒假里的拜年式家访,最多听到的是“朱老师的手冷,来暖暖”;暑假中的避暑式家访,最多尝到的是“朱老师,来,西瓜!凉一下!”;日常时散步式家访,最多看到的是翘首多时的笑容。“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我不敢奢求自己有多能耐,但希望每一个家长会因为我的诚心而放心,每一个我的孩子会因为我的用心而感到幸福!

回想着20年来的每一次家访,我为自己是老师而感到幸福!尤其当自己也有所懈怠时,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那一个个的生命个体都让我顿时充满力量,让前进的路变得义无反顾!

作者简介

朱宇敏(1974.2—)女,浙江丽水遂昌人,大学本科学历,遂昌县教研之星,中学一级教师,县班主任工作室导师。

猜你喜欢
山路大山爸爸
春天的大山
三条山路
杨鹤鸣
对着大山喊话的少年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山路
可怜的爸爸
山路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