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

2018-10-22 11:30张小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产程出血量产后

张小华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84例于我院生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后出血预防护理。对比两组产后2h、产后1d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h和产后1d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产后出血率2.3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6.67%;護理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81%,所有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防护理,可显著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预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1

产科产妇产后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产妇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占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致使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常因产妇过度紧张、应用麻醉镇静剂过量、子宫严重膨胀、产程延长或难产以及子宫纤维发育异常、水肿和渗血而致[1]。因此,为确保产妇生命安全,降低产生出血发生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非常重要。本文特对42例产妇实施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生产的产妇84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参照组初产妇24例,经产妇18例;年龄22至38岁,平均(27.8±3.6)岁;顺产27例,剖宫产15例;孕周37.5至40.2周,平均(39.7±0.5)周。实验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16例;年龄23至38岁,平均(27.1±3.4)岁;顺产26例,剖宫产16例;孕周37.9至40.1周,平均(39.2±0.6)周。两组病患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产妇入院后给予知识宣教、生命体征监测、产程观察以及对症护理和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产前预防护理:产妇入院时加强与其沟通,帮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各项检查结果,便于医生了解产妇情况,并评估其是否存在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具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指导产妇合理饮食,保证睡眠,教会其正确呼吸和放松的方法。(2)心理护理:加强对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干预,产前耐心的与其交流,对其紧张、害怕的心理给予疏解,告知分娩时也许会出现的症状,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对其凝虑给予解答。产后及时了解产妇的内心想法,以及心理、生理和社会的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3)产中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产妇产程变化,嘱其尽量休息,加强营养供给和水分补充,保存体力。同时完善分娩或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对分娩过程中出现宫缩乏力者,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产妇静脉输注20U缩宫素,严密观察宫缩状况;对宫缩乏力严重者给予肌注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出现产道受损与血肿者按其实际情况给予治疗和护理。(4)产后预防护理:产后出血高发期在产后2h,此时护理人员高度关注监测产妇阴道出血情况,对其出血量进行测量,密切观察其宫缩和生命体征情况,提醒产妇及时排尿。尽早的给予开奶处理,以加速产妇体中内源性催产素的释放,从而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产后2h、1d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产后出血判定:采用容器收集产妇产后阴道流出血液,阴道分娩免者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分娩后阴道出血量>1000mL[2],就为产后出血。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进行调查,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c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出血率比较

实验组产妇产后2h和产后1d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产后出血率2.3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异常、软产道损裂等[3],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与专业的护理,那么将会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以预防处理代替过往的发生后处理[4]。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产妇产前的监测,最大程度的排除导致产生出血的高危因素。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需立即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针对宫缩乏力生产现象,如果采取介入栓塞、经腹结扎血管和宫腔纱布填塞等以往那种方式治疗,势必会对宫缩乏力产妇产生生理和心理等较大的创伤。因此,在护理类似产妇时,我们就要在护理方式上进行改革,在生产前期,可运用“吮吸乳房、刺激乳头、按摩子宫”等新新型护理措施,不断刺激产妇激素分泌,降低催产素使用数量和几率,有效促进产妇自身脉冲释放和合成催产素,促进产妇子宫增加收缩力。同时,在产妇分娩期需有效的实施产程监测,随时关注产妇子宫收缩和产程进展状况,若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报造医生处理,假如出现产后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抢救。达到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使产妇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本文通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从而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罗瑞华.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2):60-61.

曹晶,曲红梅,李珊珊,李迎波.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3):79+120.

戚兆英.预防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0):138-139.

邵笑君.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措施[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37.

猜你喜欢
产程出血量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延伸化助产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状态及产程的影响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