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8-10-22 01:50张红伟
黑河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合理评价积累素材创设情景

张红伟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习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进习作,融入生活,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习作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面向社会的生活习作,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体验习作的快乐。

[关键词]习作教学;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创设情景;合理评价

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而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作文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写作难,缺乏兴趣。有的泛泛而谈,内容东拼西凑;有的则选材陈旧,内容单调乏味,甚至有的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厌烦写作变成爱好写作呢?

一、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记得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就要像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语文课外阅读也同此理,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而要把阅读的范围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

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阅读指导方面,我改变了以往的日常教学模式,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赏析美文。同时,采取多样的形式拓展阅读,如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让他们把文章里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在日记本上记下来,用来作为仿写的参考资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有的学生读到非常精彩的文章时,便会情不自禁地到讲台前读给大家听,与同学共同分享他读书的快乐。还有的同学会主动找别人借书读,更有甚者,周末专门去书店把自己喜欢的书籍买回来读,读完后再与班内同学相互交换着共同阅读。为了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其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写循环日记。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就逐渐增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随之有所增强。广泛地阅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和技巧,在实际写作中,孩子们的作文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一些表现手法也能够灵活运用。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其观察、思维和表达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学生害怕写作文,往往都是因为记忆里没有鲜活的材料,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花团锦簇的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拓宽,文化涵养得到提升,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每个单元“语文七色光”中的“大家一起来”板块时,我都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调查访问、亲身游历、互动交流等形式,也就是现在很提倡的游学,这样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且符合我们的大语文教学观。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上学期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地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纪录片《莫高窟的前世今生》,由于之前刚刚学过课文《莫高窟》,现在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课文中感受到音乐美,也深深体会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成就以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莫高窟遭到侵略者入侵掠夺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写莫高窟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说明文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写。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自己的文化情结;有的同学善于思考,以“莫高窟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提高对莫高窟的保护意识;有的同学善于想象,以《我心中的莫高窟》为题,抒发了对莫高窟的赞美之情。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够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整合目标,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习作方面,低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四种标点符号”。中段的习作,要求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习观察,学习修改等。2011年版课标增加了表达方面的要求,即“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清楚”是对中段习作的新要求。高段的習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2011年版课标在高段习作中增加了“习作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拟定贵在整合,要在深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培养语文能力这个基点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基点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课标主要从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拟定教学目标,而其它目标,如知识、方法、情感等,则有机地渗透其中,并未成为独立的目标条目。课标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并做出了整合的示范。这样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拟定习作的教学目标。还要注重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的整合。一篇习作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朵花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犹如花蕊与花瓣,或花的形状与颜色,二者形成一个统一体。比如,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文章的主旨、情感的关系:写作方法必然为表达某种主旨服务、为表达某种情感服务,离开了这些,就写作方法讲写作方法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习作教学设计中,要学会把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整合为一体,并形成贯穿全课的主目标。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学生今天的写作谋篇,其实就是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多方面积累的综合表现。”也就是说,通过欣赏学生的作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从中洞察学生的思想变化,甚至还可以察觉到学生的困惑与烦恼。因此,我们在批阅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合理地进行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手段。

例如,有一次课外作文是记自己成长中的烦恼。我把作文内容和要求布置下去后,第二天,同学们就陆续上交了自己的作文。细细读了孩子们的作文后,我发现他们的烦恼还真不少,大多数同学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是对家长的不理解,有的则是写学业负担带给自己的诸多烦恼。其中,有一个同学就特别提到英语学习带给自己的苦恼,在作文的最后她发出了“谁能帮帮我,我该怎么办?”的呼救。于是,我在她的作文上留下这样一段评语:“有一个人能帮你,那就是有自信心的自己,更何况英语老师在课后还说你在数学方面有进步呢!”从这以后,我不仅察觉到这位同学在写作上有了更大的自信,还听说她在英语课上表现很积极。试想,如果当时评改作文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给这个孩子一个等级和日期,她也许会继续茫然下去,永远找不到自信。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在平时的日记、小练笔、考试作文中都应写上有较强针对性的鼓励评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掌握习作方法要遵循三个规律:一是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二是遵循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三是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其实,只要教师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抓住文本中的好词好段好文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一定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同步提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J].文理导航,2010,(0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合理评价积累素材创设情景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