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2018-10-22 01:50刘帅
黑河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入园焦虑心理调适家园共育

刘帅

[摘要]教育是促进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幼儿独立成长的第一步。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幼儿年龄较小,為了帮助和引导每个幼儿顺利入园,本文对幼儿入园前的家庭及幼儿园准备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以达到促进家园配合,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为家长、幼儿、幼儿园和教师提供相关策略的目的,进而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为今后的在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园共育;入园焦虑;心理调适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年龄为2~6岁,年龄结构相对于其它教育较低。由于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学校教育的开端,家长、幼儿教师要科学指导幼儿入园。根据幼儿入园前存在着不同的心理情况和外在表现,采取相关的策略,帮助幼儿顺利入园。

一、幼儿入园准备现状分析

分离焦虑现象是幼儿入园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别离焦虑。因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不同,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幼儿反抗性较强,会出现大哭大闹的负面情绪;有的幼儿会出现小声哭泣、不理睬他人的消极心理;有的幼儿无法参加日常活动,需要教师呵护。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走向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是好奇与探索,这种欲望会帮助幼儿适应周围的世界。有些家长为了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会带着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生活,反复强调来幼儿园的好处,让幼儿产生兴趣和欲望,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

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生活,环境有了新的变化,这一时期属于“心理断乳期”。伴随着生活规律与生活习惯的变化,新的活动环境、新的人际关系陆续出现,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是极大的挑战。幼儿园是集体组织的活动,会出现合作、分享、协商等情况,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来说,很难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空间,通常表现为争抢、哭闹等,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放任、不娇纵是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的途径之一,幼儿自身控制能力不强、易冲动,家长管理方式不当和缺少与同龄伙伴接触是主要原因。幼儿在幼儿园找到自己的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日常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是帮助他们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有效途径。例如:互赠礼物,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共同参加集体活动等都可以改变幼儿不合群的状态。

环境是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能有效帮助幼儿喜欢、适应幼儿园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创设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造温馨舒畅的氛围,是帮助幼儿感受幼儿园多姿生活的关键。良好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幼儿脑力、体力、创造性的全面提高,使幼儿得到经验和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制定合理的生活常规,也能帮助幼儿及时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的限制条件和放任管理都是不应存在的行为。新生入园后对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需要从了解到适应的过程,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有需、有意的常规并保持灵活性原则,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可通过日常讲解来帮助幼儿实现,采用趣味游戏、日常练习、示范表演等方法。根据新生入园年龄相对较小的特点,在帮助幼儿实现自我价值时,避免种类繁杂、要求过多和难以理解的观念,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幼儿观。例如:在睡眠室的墙壁上粘贴卡通人物正在睡觉的图片,提醒幼儿睡眠室是安静入睡的环境;在洗手池旁粘贴七步洗手法挂图,提醒幼儿仔细洗手、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感染。幼儿从出生之后便开始了与外界的接触,从开始的与家庭成员接触,到与社会接触,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有利于降低幼儿的陌生感,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入园前,培养幼儿学会打招呼、寻求帮助、会用礼貌用语的习惯,会使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幼儿入园是一日生活的开始,入园时的心情往往会影响到幼儿这一天的在园状态,因此,教师亲切温暖的接待,会带给幼儿积极乐观的情绪,为一日生活开启良好的开端。同时,做好每日晨检,了解幼儿的身体健康状态,更是保障幼儿在园生活安全、有序的重要环节。

二、幼儿入园前的准备策略

1.家长和幼儿的准备策略

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开始与之前不同的生活作息,作为家长要为幼儿做一个全方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即将去的幼儿园作个初步了解,从园所环境到室内空间,从作息时间到活动内容,从饮用食物到卫生情况,都是需要家长注意的。每个人都存在一种潜在的无法用肉眼识别的环境,那就是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来自父母的直接影响。父母作为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入园前要及时提到幼儿园,讲述幼儿园的多彩生活,让幼儿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可以提前领幼儿去幼儿园参观,熟悉幼儿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入园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从内心接受幼儿园,接受教师,接受小伙伴;可以与幼儿一同选购入园后的生活用品,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到幼儿园,降低陌生感。进入新环境后哭闹是幼儿最直接的情绪表达,家长一定要理性从容地面对这个问题,不要因为幼儿的哭闹而舍不得,放心将幼儿交给教师,不逗留,理解分离焦虑的心理,给幼儿适应的过程。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生活习惯与之前存在着许多改变。以前在家里是核心,而幼儿园是几十个小朋友组成的集体,包括就餐、饮水、午睡都是有组织、有安排的集体活动,要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例如: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或者睡眠时间较短(较长),或者不能独自入睡等,这些都是入园前后需要及时改变的习惯。幼儿在慢慢成长,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才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为此,在幼儿入园前应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告诉幼儿教师就在身边陪着你,小床、小被子、小枕头都在身边,不用哄、不用拍,和小朋友们一起睡觉。科学饮食不仅是幼儿园,更是每个人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每日向幼儿提供三餐一点保证幼儿的饮食均衡,让幼儿学习一定的餐桌礼仪,养成不挑食不剩菜、会使用餐具、独立饮食的习惯非常有必要。此外,让幼儿学会与同龄伙伴分享、沟通、等待、合作,在集体中做到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团结协作,会为幼儿日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2.幼儿园和教师的准备策略

在新生入园前,幼儿园和教师也需要做好各项准备,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新生。做好家访工作是建立信任纽带,加强联络的开端,可以帮助幼儿减少入园焦虑。教师走进幼儿家庭,向家长询问幼儿的乳名,有无过敏史、身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以便幼儿入园后合理照看,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每年新生入园前,为了给幼儿温暖舒适的环境,幼儿园都会做好环境准备,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日常活动。幼儿园要坚持从整体出发、统一构思、合理布局、综合实施的理念,保障室内环境宽敞明亮,空气清新无污染,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安全健康地参与活动。幼儿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计划好每日活动,为新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科学探索等五大领域活动内容。同时,教师在迎接新生入园时要做好心理暗示作用,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新生。

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入园前的焦虑心理,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制定科学的保教方案,才能使幼儿在园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做到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张莉.幼儿入园前的社会性准备[J].教育导刊,2003,(07).

[2]王玲艳.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J].教育导刊,2008,(01).

[3]胥曼.学前幼儿入园前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2012,(06).

[4]朱智贤.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崔荣华.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J].幼儿教育,2000,(1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入园焦虑心理调适家园共育
新生入园体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与解决策略
教师巧评价,幼儿少焦虑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