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18-10-23 11:23吴萍宋博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综述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吴萍 宋博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新媒体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学界从理论、实践的多个视角和层面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新媒体起源及其特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视域展开。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246-03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社会的普及和运用,新媒体以其信息化、便利化、人性化等优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新媒体本身作为外因条件,构成了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呈明显上升趋势,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2—2017年以“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学术期刊和论文共7070篇。其中2016年是学术前沿的最高峰,数量高达1894篇。五年来,研究主攻方向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的起源、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新媒体环境下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依据、新媒体环境下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办法研究等。

一、新媒体的起源及其特点分析

(一)新媒体起源和内涵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宫承波在《新媒体概论》一书中认为,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1]。蒋宏、徐剑认为它是在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与传统媒体有着质的区别[2]。邹雨桐认为新媒体被形象地誉为“第五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断被削弱,博客、微博、播客、网络视频、BBS、Facebook以及IPTV等社交媒体影响力日渐增大。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3]。

(二)新媒体特征

张桢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来看,将新媒体的特征归结为虚拟化的环境空间、海量的信息储备、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4]。杨青山、马云天认为新媒体具有平等、大众、碎片、形象、形式多样和虚拟化的特点[5]。申维东运用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论,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新媒体的特点,认为新媒体有四个特点:互动性、碎片性、快捷性和诱惑虚拟性[6]。通过比较得出,各位学者研究切入点不同,对新媒体的特征概括也就有所不同,但是新媒体的一般性特征还是很明显的,比如交互性、碎片性和虚拟性的特点。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阵地。纵观近年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先进性、科学性、积极性、进步性始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旋律,但同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相应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特点

1.价值多元

徐春喜、郭凤志认为文化价值观多元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和必然现象。当下社会出现了是非标准模糊、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各个领域显现“文化焦虑”现象,给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很多问题,亟待解决[7]。

2.信仰的迷失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缺乏理性辨析能力,易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张琳认为,在新媒体视域下,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致使部分青年对革命英雄的事迹与事件产生种种疑问。另一方面,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公开宣扬“崇儒反马”的观点。这些错误的观点模糊、动摇了部分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8]。

3.沉迷网络,产生心理自我封闭和自我孤独

迟桂荣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们,偏重于借助键盘、鼠标进行情绪表达,但是一旦他们参与人际交流时却不知所措,和网络世界的表达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恐惧厌烦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导致个人心灵更加封闭、更加孤独,是一种和当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9]。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

柏晶、董兴华、黎适认为灌输理论无法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10]。高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师单向的灌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受教育服从状态[11]。

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不突出

高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大学生主体与教育者和社会的三者和谐统一[11]。原黎黎从理想信念教育角度出发,指出一方面当下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教育内容大多依靠公共课程的教育,并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兴趣,大学生上课也就变成了一种敷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强,社会立体化育人格局没有形成[12]。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吕新革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太过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进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忽略了学生社会现实生活;过于强调知识为本,忽视了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13]。

(三)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先从新媒体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入手,才能真正找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中的问题的方法,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1.新媒体时代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田光灿从不良信息泛滥、西方文化霸权强化、管理监督难度大、虚拟引发众多问题四个方面来介绍新媒体时代的困境[14]。秦宏毅、谢斯玮从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两个维度对负面影响进行了细致分析,首先是从学习、价值观和生活上带给学生以冲击,其次,又在主导性、教学模式、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严峻挑战[15]。李翔以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作為研究视角分析网络异化的原因,他认为技术异化是网络异化的重要原因,主体异化是网络异化的主要原因,社会根源是网络异化的客观原因,网络异化表现为主体功能退化合理性逐步散失,网络异化表现为伦理道德体系的破坏和人际关系交往淡化[16]。安广峰、高允秀从信仰危机的角度,剖析了新媒体时代导致社会主导信仰地位弱化、信仰多元化、信仰庸俗化的表现及其成因[17]。

2.新媒体时代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唐雪梅、魏兴格和王兴强分析了新媒体的信息海量化、融合性、即时性、交互性、覆盖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吸引力和感染力[18]。张旭认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泛主体化、非主流化、交互化、双向化、立体化,有利于建构教育主客体间的话语平衡;有利于教育维度向大学生现实生活回归;有利于加强教育效力的隐形渗透;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19]。

三、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一)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郑萌萌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关联。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基础;人的本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前提条件;人的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人的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途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部目的[20]。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的,其基本内涵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维度,同化是吸收外部环境提供的信息,与自身已有的认知相结合。顺应是当外部环境的信息无法被吸收时,自身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与外部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状态。在同化和顺应不断循环的认知过程中,自身的认知与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发展、创新。智月香认为建构主义具有主体性、建构性、互动性、情境性的特点,并且她认为建构主义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适应教学相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21]。

(二)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实性需要

1.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需要

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核是为了践行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而采取的办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刘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存在方式呆板、手段单一、内容枯燥的窘境。目前,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抵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在新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以更丰富、生动的形式传播给大学生,学生还能和老师进行平等对话交流[22]。

2.转变思维方式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旨归就是教育者通过向学生阐释特定社会的运行规律和主流价值观念,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当作自己的理想信念,进而产生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行动。长期以来,各个高校思政课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方式,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面对年轻人青睐的新媒体传播的冲击,思政课教学日益陷入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信息化时代的生存策略就在于善于运用信息驱动,善于运用传媒,而其关键在于思维方式。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缺乏深入性和针对性。程雅娟认为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指出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可以形式更加丰富化,普及范围扩大化,联系群众紧密化,受众主体分众化,传播渠道更加宽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传播力度加大[23]。

四、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分析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和指导理念

张帆指出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坚持“党管”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和党的宗旨、性质保持一致。其次必须坚持主流价值观原则,新媒体时代的载体创新,既要警惕新媒体可能带来的价值观念冲击,又要通过新媒体技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一个大学生,使其成为青年内心的真诚信仰,使主流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成败的检验标准。再次坚持新发展理念原则,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理念[24]。

赵浚从人的终极关怀角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坚持平等、理解和共享三大原則。即在平等中构建关怀的意义世界;在理解中释放关怀的道德智慧;在共享中传递关怀的幸福力量[25]。

高莹坚持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与过程的长期性相统一的原则。要循序渐进地通过坚持引导、感染、渗透等方式,逐步地将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传授给大学生[11]。

(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本设想

刘宏达从新媒体自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维度出发,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加强管理,对接需求,提高精准,提升素养,扩大参与性,促进评价,增进新媒体运用鲜活性[26]。李翔以马尔库塞科技异化论的视角提出网络异化问题要从四个方面解决,一要强化主体自觉性,强化网络道德修养;二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发展网络监管技术;三要完善网络伦理规范,优化网络环境;四要网络经营者要加强自律,承担社会责任[16]。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出现以来,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广泛重视,不仅走进了各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而且还对思想政治主体和客体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纵观五年来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性研究,论述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学界普遍从新媒体的有关知识做起点,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新媒体时代价值观教育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偏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视角单一状况仍未改变,跨学科研究的论文数量比较少。从目前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尚未树立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学界普遍侧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研究,从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出发的人文性论文仍旧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区分不同层次大学生需要的差异性,善于变通。

二是尚未具体指明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教师们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仍旧需要进一步探索。

习近平主席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望未来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望呈现出四种趋势:一是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内容或更加广泛、多样;二是新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会得到有机整合,教育格局会更加合理;三是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具人文魅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将会是新时代的航标。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新媒体素质普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会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蒋宏,徐剑等.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邹雨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新媒体运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4]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2016(2).

[5]杨青山,马云天.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7).

[6]申维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2(14).

[7]徐春喜,郭凤志.重思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8]张琳.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探析[J].学术探索,2017(4).

[9]迟桂荣.新媒体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0]柏晶,董兴华,黎适.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5(9).

[11]高莹.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6.

[12]原黎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13]吕新革.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14]田光灿.新媒体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15]秦宏毅,谢斯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7(6).

[16]李翔.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视阈下的网络异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5).

[17]唐雪梅,魏兴格,王兴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2017(4).

[18]张旭.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6).

[19]郑萌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审视[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

[20]智月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21]刘旭.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2]程雅娟.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

[23]安广峰,高允秀.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困惑及出路基于信仰危机的视角[J].前沿,2016(12).

[24]张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6.

[25]赵浚.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关怀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26]刘宏达.理性回归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媒体的创造运用与价值提升[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3).

猜你喜欢
综述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