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德业关系做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

2018-10-23 11:23屈卓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立德树人

屈卓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定位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时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只有明晰地把握好德業的关系,发挥高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关键词:德业关系;思政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252-02

如何明辨德业关系做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这是思政课教育的关键。“思政课”的实质和归宿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领大学生立德树人。

古代学者治学,既强调如何做学问,更讲究怎样去做人,既重道德之修养,又重学业之建树;他们提倡德业并隆,“文道统一”,德、识、才、学综合发展。这是中国古代学者传承的优良学习传统,反映了他们对学习过程中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学业的增进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的深刻认识。

一、德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德行资于学问,进而圣智。因为,德行和学问是学习过程中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德行是根本,学问受德行来决定,进德是学习的首要目的,它决定这修业的方向和进程。实践证明,谁能确立远大志向和高尚的进德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谁就能激发学习动机,把学习推向前进。不然,就会学无成就,或者造成“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卫灵公》)的结果。

第二,学明而后德显。古代学者认为,人的天赋德性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受教,因而进德离不开修业。一般说,一个人只要学业充实渊博,智慧聪敏,能力高强,就有利于促进优秀品质的培养,天赋德性的发扬。刘昭所谓的“智者利仁”,“智者,德之帅也。”(《人物志·八观》)叶适讲的“学明而后德显也”等思想,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说,德业相辅是一条重要的学习规律。

总之,根据德业相辅规律,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志愿,就会使人在学习过程中方向明,用功专,精力集中,能动性强,顺利到达目标要求。

目前,面临新形势新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德性教育,引导学生追求一切对美、善正方向的认识,培养能独立思考、有创造性、有信仰并且能够付诸行动的人,即以学业教育为基础,最高目标是信仰教育。目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业关系的现状

(一)思政课知识受冷落

在高校,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重视程度比较高。相比之下,学生对思政课知识教授则显然缺乏学习的热情,不少学生只在考试、评奖学金、保研时,才会暂时重视一下,平时则弃之不用。课堂则表现抬头率不高,摆弄手机现象突出,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家对思政课知识的片面理解。实际上,思政课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最关键的环节。将来的人才需要懂得理想信念、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法律基本常识、团队意识等理念,来适应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新的工作岗位。

(二)信仰教育失灵

近年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不少大学生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信仰。然而,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对部分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对价值的追问和信仰的追寻中产生诸多疑惑,部分思政课教师或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透彻、信仰不够坚定,难以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或者教学内容与手段陈旧僵化,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照和对人本身的关怀,难以引起学生共鸣[2]。

三、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途径研究

(一)牢牢抓住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的作用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不能上好关键在人,关键在老师。

第一,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有的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确立一个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是站在无产阶级解放和人民解放立场上的理论体系。

第二,要抓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目前,有一些思政课老师暴露出政治上不过关的情况,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贬低中国、贬损英雄人物、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够自信的情况等。比如在微信中,有些思政课老师会转发散布一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立场、观点不一致的东西。所以说,关于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好入口关,不能让那些政治思想不过关的教师进入到这样一支队伍中来。

第三,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激励机制还不是很完善。比如思政课教师中有这样三种情况,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好,但是科研能力比较弱;还有一些教师科研能力强,而教学上则稍弱;还有的老师教学科研做得都不错。总的来讲,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各个方面都做出突出成绩;另一方面,对于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突出的教师,也应该有一个激励机制。

第四,要建立淘汰机制。目前,我们高校中对高校教师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而我认为,对于思政课老师来说,淘汰机制就更重要了,特别是对于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老师,比如有自由化嫌疑的、在课堂教学中不太负责任的、教学科研能力比较差的,要及时淘汰。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①

(二)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

思政课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一个主渠道。对于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①

(三)处理好高校育人各项关系

1.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思政课属于通识课程,专业课则是分门别类的专业性课程。在育人问题上,思政課和专业课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都是育人环节上的重要一环。有些专业课老师认为,他的专业课和中国没什么关系,因为这个专业是西方学者创立的,最成熟的经验也来源于西方,教材体系也是西方的,但即便这是一门西方创立的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也应关注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不是也为这门专业课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了这样的思考,就可以避免有些课程过度西化的现象。

2.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关系

这两者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性在于二者都是高校教师,都要遵循高校教师的要求。特殊性在于思政课老师的育人功能更强一些,同时,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思政课老师在专业发展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对于高校来讲,既要把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等对待,同时也要给思政课教师一些特殊的关照。

3.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非常多,像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等,这些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是对于思政课来讲,创新也不是无节制的。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且就创新而言,各个老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方式去开展创新,各个高校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高校特点的创新方式。

(四)做好育人协调保障工作

1.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思想政治课是一个主渠道和主阵地。在顶层设计方面,黑龙江高校集体备课和经典课件共享机制就做得很好。

2.教师队伍的优化激励工作

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当然,发挥教师队伍积极性的一个根本抓手就是激励。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虽然教师队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教师的总体素质还是非常好的,比如各个高校都引进了大量的年轻博士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一方面优化了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能力、专业上存在欠缺的教师加以引导。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引导激励新进入这个队伍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快速地成长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3.高校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

不同高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氛围,教师知道自己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不仅能做好教学,同时也能兼顾科研和社会服务,学校又能提供较好的保障,还有知名教授在前面引路。同时要引导老师正确对待工作上的要求,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自己的水平,找好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有欠缺并且努力补足短板。学院在工作中也要做好教育引导,让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老师都能够团结一致,为提高育人的实效做出自己切切实实的努力。

总之,实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也会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文华.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2]胡沫.把握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的辩证关系[J].共产党员(河北),2016(6).

[3]彭艳红.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属性[J].现代交际,2016(5).

[4]胡沫,张加明,周敏.基于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3).

[5]胡沫,杜娟.德育视域中的大学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辨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1).

[6]李庆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

[7]侯桂华.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价值取向: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J].理论界,2014(6).

[8]吴兴华.从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6).

猜你喜欢
思政课立德树人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