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10-23 10:00陈春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课堂培养

陈春玲

[摘 要]“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的兴亡在于创新。”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利用多种方法,如激发兴趣法、诱导想象法、感受鉴赏法、猜测假设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0-0010-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让创新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为“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的兴亡在于创新”。21世纪充满着挑战,充满着竞争,也孕育着机遇,孕育着希望。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来向新世纪挑战,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笔者现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用激发兴趣法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

强烈的创新愿望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如在教《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喜不喜欢讲故事?讲得不好不要紧,只要肯讲就行了。我们利用这一节课开个故事会,练习讲故事好不好?正好我们今天要学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则民间故事。我们就来开个‘民间故事会。看,会标都准备好了。你们愿意参加吗?”此时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表示愿意参加,我相机提出要求:“要想讲好故事,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要读得有声有色,读得滚瓜烂熟。”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读书,让他们边读边想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更精彩,更吸引人,激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抓住“船装泥沙”“绳拴铁牛”“铲去泥沙”“铁牛拔出”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看打捞的过程,想打捞的道理,体会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托船捞牛”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弄清了捞铁牛的方法后,再让他们站在今天的角度,运用自己知道的现代科学技术来思考:“你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捞铁牛?请你设计出捞铁牛的方案。”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用起重机来吊起,有的说用潜水艇来拉,有的说用飞机来拖起,有的说用宇宙飞船……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想出了许多打捞铁牛的好方法,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用诱导想象法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来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拓展学生广阔的思路,实施创新教育。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懂“作者为什么要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并且写小女孩是带着微笑死去的”这一问题,我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提问:“大年夜,富人家的子女在干什么呢?”学生通过联想、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富人家子女正在家长的带领下,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尝着喷香的烤鹅,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尽情享乐的情景。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图景:一幅是富家子女的享乐图,一幅是小女孩被冻死街头的悲惨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抽象的思维变成了形象的思维,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就感受到那个社会实在太不公平了,从而体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样既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达到了创新教育的目标。

再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时,许多学生谈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啦。我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这一思维框子中跳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许多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狼突然倒下啦,原来是猎人朝狼开了一枪;有的说小羊一闪,躲到一边,狼扑了个空,掉到了河里……想象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超越了教材本身,使其思维呈现出多元势态,还培养了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这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用感受美、鉴赏美的方法实施创新教育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抓住小兴安岭景色美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并配以课文录音,使投影图片与课文相互对照,形、声、音、色相互配合,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情境。此时此刻,学生仿佛进入了茂密的林海,置身于娇艳的野花丛中,看见小鹿在林中跳跃,在小溪边伸长脖子饮水……那满地的蘑菇似乎伸手可得,神奇的人参也像在频频招手…… “叮咚叮咚”的溪流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啾啾”的小虫弹奏更是不绝于耳……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此时,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境界中,深深地爱上了祖国的小兴安岭。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分析课文,咀嚼语言,理解意蕴,从而感受到美的意境,掌握了知识。浓厚的情感还使许多学生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一抒为快的写作欲望。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用猜测假设法展开想象,改写作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创新来自于质疑,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抓疑难点,学会提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敢于运用猜测法、假设法展开想象并改写作品,大胆创新。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在千家万户喜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还要去卖火柴呢?为什么一整天却没有一个人买小女孩的一根火柴呢?小女孩明明被冻死了,她为什么还带着微笑,还说是奶奶带着她飞到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啦?”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许多创新的见解。最后,我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当中,你会怎样做呢?假如小女孩在我们国家里卖火柴,她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学生有的说:“我会邀请她到我家里做客,给她吃的穿的。”有的说:“我会十分佩服她,认为她是个能干的女孩,并愿意和她交朋友,与她一起做游戏。”还有的说:“我要让她到我家里,和我一块上学、读书,过幸福的生活。”愿望是美好的,闪光点也在语言的表达中充分展现出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许多事实都可以证明,在课堂实施创新教育,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创造性思维将获得极大的发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语文课堂培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