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台导学,案例助学”

2018-10-23 11:39郭晓静马冀
考试周刊 2018年9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郭晓静 马冀

摘 要:水利工程概预算是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作者从课程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特点、教改的内容、教改的创新和特色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概预算;教学改革;平台导学;案例助学

按照“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要求,水利工程专业是该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而《水利工程概预算》是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我系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并将其设为必修课,可见该课程在水利工程专业学科中的重要性。《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组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完善,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教学体系。

一、 对课程的分析

(一) 课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且对专业知识要求较宽、较广的课程,该门课程结合水利工程造价员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职业标准,将原学科体系解构为分别对应于水利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概算、预算、估算、标底和报价、施工预算、结算和决算六个模块。依据水利部最新规程规范、编规、定额等,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程概算为主线,采取以项目为章、任务为节,并列与递进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又动脑的学习能力。该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 综合性强

《水利工程概预算》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多门相关的专业课程,比如《水利工程识图》《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管理》《水工建筑物》等都与其有着密切联系,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不是“单枪匹马”的前行,而是要系统性地介绍相关的知识和原理,系统性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性强

《水利工程概预算》是一门实战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其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来源于人们长期的施工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二) 授课对象的特点

1. 缺乏学习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门槛比较低,在高中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到主动的学习状态,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无法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2.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院的这门课程一般开在第四、第五学期,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已经不在课堂,他们憧憬未来的职业生活,但是又对自己的未来和就业感到迷茫,学习积极性取决于心情。

二、 课程教改的内容

(一) 教学内容“三突出”

针对《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做到“三突出”。项目章节突出重点,任务小结突出难点,课堂教学突出疑点。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的过程中精力不可能完全集中,在学期之始,就将课程的重点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做到有的放矢,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任务小结讲授的过程中,要将难点多讲、细讲、反复地讲,让学生的记忆不断地加强;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疑点要讲通、讲透彻、讲明白。

(二) 教学方法“三步走”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如果按照以往的“照本宣科”模式进行讲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也不好。所以,在该门课程中,我们采用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按照“三步走”,课前自学,课中讲授,课后反刍进行。在课程讲授之前,会给学生布置对应的任务,包括观看视频,观看PPT课件,查阅相关的资料,制作課件等,不同的课程内容对应不同的任务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基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也就是所谓的“自学”;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卖力地讲,学生乏力地听。90分钟的教学时间,我们会根据教学内容,分为4到5个时间段,按照抛出问题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答辩讲解,教师答疑讲解,小结等过程进行,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课程之后的第1天,第7天,第15天,会布置相同任务、不同数据的、不同方法的习题给学生,温故知新。

(三) 考核方式“三结合”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学生掌握的知识需要比较全面,以往单一的考核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们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包括考勤、课上答疑、课后作业三部分,所占比重为30%;过程考核我们结合工程实例,将项目分解为基础单价编制、建筑工程单价编制、设备及安装工程单价编制,工程总概算四个部分,所占比重为50%;期末考核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员工,同样在学校里,我们培养的也是学生的灵活变通能力,开卷的题目不是固定答案的填空题、计算题等,而是思维发散的论述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三、 课程教改的创新和特色

(一) 水利平台引入,所看即所学

利用学院开发的水利终身平台系统,将课程团队多年积累的资料,包括教案、课件、视频、案例、规程规范、定额、习题等按章节按任务上传,只需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该系统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学习时间等进行统计,有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二) 真实案例引进,所学即所用

引入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完整的水库案例,学生的任务单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概算书,学生课上的任务就是实际的工作内容,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是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学生最终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是案例项目的真实概算书。

(三) 工匠精神引领,所学即所得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我们把该门课程分为4个部分,把班级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7到9人,每结束一个部分的讲解,我们就会进行一次比拼竞赛,包括PPT的制作、板书的书写、精算、快速计算等,将工作中需要的严肃、严谨、严格的态度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 课程教改实践效果

《水利工程概预算》是在2015级水利工程专业实施,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有趣、有意义,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明确学习目标。

(一) 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们是分组教学,组和组之间是竞争的关系,组内成员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组员迟到、早退将影响整个组的成绩;在分组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每个组内学生是参差不齐的,选派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为组长,形成“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提高差生的学习水平;任务下发之后,会按要求的规定时间统一收回,并对学生的任务单进行及时评分、及时点评,表扬和批评同时进行。

(二) 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教师水平提升的过程。教师需要从整本书把握教学内容,结合其他的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五、 繼续提高完善之处

(一) 精选案例,精益求精

课程案例的内容、难易程度还需要在积累了更多的课程经验后,进一步的精炼。本学期的案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练习不是很熟练,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二) 结合软件,融会贯通

该门课程,我们采用的方法还是以手算为主,软件教学为辅。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是否可以考虑手算和机算平分秋色,这还是需要我们积累更多经验后的一种思考。

(三) 分层教学,全员进步

每个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不同,是否可以考虑在同一个班级给不同成绩的学生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保证他们在完成对应能力的任务时学到新知识,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杨宏,费国萍,梁伟.“三自生长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泸州市忠山小学课改的校本化生长[J].教学改革与实践,2016(8).

[2]张冬梅.《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探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2):73-74.

[3]刘相.工程造价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改探讨与实践[J].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17(12):37.

作者简介:

郭晓静,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马冀,湖南省株洲市,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财政局。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