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技术市场交易分析

2018-10-24 02:28唐丽娟袁婷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安徽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成交额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文/唐丽娟 袁婷(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市场肩负着统筹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技术市场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绩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一、技术交易总体情况

近年来,安徽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全省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18212项,成交额251.21亿元,成交额较上年增长15.37%,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逐年提高,达到0.91%(见表1)。但是,安徽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放缓,201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最快,达51.78%,而2015—2017年的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增速却下降明显;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比例也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1.98%后逐年降低。安徽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虽一直位列全国第11或12位,稳居中部第2位,但远远低于已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居中部第1的湖北省。

二、技术交易结构分析

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从签订的各类技术合同构成类型来看,十八大以来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稳定增长,与技术开发一起成为技术交易的主要形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年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占全省技术总交易额的73.51%,分别为87.13亿元和97.54亿元(见图1)。

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从签订的各类技术合同的技术领域来看,2017年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现代交通、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四个领域,占成交额的75.71%。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只有电子信息技术稳定增长,成交额一直排名靠前,先进制造、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特别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成交额少,发展缓慢,这与省统计局公布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布情况相吻合(见图2)。

图1 2013—2017年按合同类型构成统计技术合同成交额

图2 2013—2017年按合同领域构成统计技术合同成交额

企业交易主体地位逐步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供给不足。随着创新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有所提升。2017年,企业输出技术合同15326项,成交额237.94亿元,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4.72%;企业吸纳技术合同13965项,成交额209.68亿元,占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7.46%。由此看出,企业已经成为安徽省技术交易的主体。但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和产业需求。2017年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共输出技术合同286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2.46亿元,分别占全部输出技术合同的15.70%和4.96%。

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转移和扩散仍是技术转移的薄弱环节[2]。2017年全省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成交金额57.84亿元,仅占全省成交总金额的23.02%,计划外项目的科技成果仍然为技术交易主要来源(见图3)。

图3 2017年技术合同计划类别构成比例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从成交技术涉及的知识产权情况看,未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成交金额占48.08%,较上年的56.12%有所下降。在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中,技术秘密和专利为主要产权形式,分别占总技术成交额的21.87%和19.73%,占比较往年有所提升(见图4)。

图4 2017年技术合同知识产权构成比例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技术合同的地域分布来看,合肥市成交项数和成交额均居首位,成交项数15302项,占全省的84.03%;成交额144.34亿元,占全省的57.46%。从项数看,蚌埠市和芜湖市位居第2和第3,项数分别为1426项和477项,分别占全省的7.83%和2.62%;从成交额看,芜湖市和蚌埠市位居第2和第3,成交额分别是48.31亿元和22.1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9.23%和8.83%(见图5)。

图5 2017年安徽省各地市技术合同成交额

高质量技术合同流向省外。从技术流向看,流向本省、外省技术合同项数呈3∶1格局,分别为13932项和4280项;成交额呈2∶3格局,分别为108.26亿元和142.95亿元。流向本省、外省的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77.71万元和334万元。

三、加快技术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修订相关文件或出台专项文件,解决资产管理、收入分配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冲突,明确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有关国有资产的属性和科技人员的成果收益分配。二是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修订职称评审标准,进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将技术转移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员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三是完善与技术市场有关的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奖酬金政策体系。

2.进一步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

一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立足全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需求,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的产学研融通聚合作用,使基础研究成果不断流向产业发展的前沿。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引导领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牵头研发共性关键技术。二是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基础作用,多创造创新程度高、市场前景好、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能力,建立紧密对接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发展主导产业急需紧缺的学科专业,培育工程技术型人才,推进科研院所在若干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增强在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发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强化成果应用导向,提升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国家和省发展中亟待解决以及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的问题,设立若干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项目,集中财力,长期稳定支持。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点带面,争取产业整体提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理清科技服务业的管理机制。明确主管部门及职责范围,出台引领科技中介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是给予资金扶持优惠或补贴。建立科技服务机构之间的共享合作与协同机制,对科技服务业进行整合规划。加大对科技服务机构的监督和规范力度,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的质量、能力和效率,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二是加强技术经纪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借鉴上海“金黄牛”做法[3],大力培育技术经纪人。筹建技术转移学院,系统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人才。以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为试点单位,扶持其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养复合型人才。对技术经纪人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和注册制度,建立技术转移专员培训体系和备案制度。三是创新性复制与推广合肥工业大学需求传导型政产学研合作的“天长模式”,校地共同推动技术、产业、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形成“成果转化+转移中心+公共平台+科技金融”为一体的技术转移新模式。重点打造服务地方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成立产业创新转化引导资金,以技术招标的方式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公共平台,对行业共性难题开展技术攻关。

猜你喜欢
成交额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2017天猫双十一成交额1682亿元 全球共振创造新高度
上市公司2014上半年涨(跌)幅、换手率、成交额前50名
2013年A股换手率、成交额前100名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