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初探

2018-10-25 10:33王丹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

王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跨文化传播步伐加快,文化嬗变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思想势必多元化发展,凸显出了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思政教育中的心理引导展开分析讨论。首先分析心理引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讨论了如果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有效应用心理引导。期待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心理引导

在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中,通过思政教育可以使得现代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道德水平逐步提升,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体系,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思政教育中的心理引导展开分析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心理引导因素对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作用

(一)提高现代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语言具有极强的政治宣传性与价值引导性,具备一定的启发性与情感性特质,而在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语言引导,从这一维度来讲,心理引导与思政教育似乎本就是同气连枝的,这就为二者之间的整合提供了可能。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学生正视现阶段为文化嬗变,引导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体系;通过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引导,可以让现现代大学生正确认知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正视未来发展实践中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从这一点上看思政教育教育与心理引导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所以,将心理引导因素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促进现代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引导现代大学生走出“封闭区域”

大学生走进大学生活就意味着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当中,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生活方式了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庭怀抱,离开父母的羽翼,对于所需要面对的新环境往往产生诸多的不适用。学生心中或是充满了兴奋,抑或是持有恐惧,疑惑是感到陌生,也有的学生畏惧去独立性的处理事情,同时要重新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在这样的环境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的一面,不愿意主动与外界接触,开始变得封闭、孤僻。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在思想教育中融入心理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学会自我调节,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感受新生活、拥抱新环境。

(三)促进现代大学生积极上进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竞争无处不在,尤其面对着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化,尤其在一部分高校中,优秀的学生都聚集在这座象牙塔当中,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一路走来的,而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身边都是与自己齐头并进的学生,生活状态将会发生重要改变,这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在此环境之下,一部分学生开始变得自卑,甚至开始堕落,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此时,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有效展开心理引导,可以激发学生重拾自信,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复杂激烈的竞争,满怀信心的展望美好的未来,努力拼搏、进取创新。

(四)培养现代大学生健康价值观体系

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思维上趋于理性化,但是并没有完全成熟,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还是会产生极端的想法,利用不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教师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化的开展心理引导,逐步引导大学生在他人身上学习到更加优秀的品质,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规划生活,进而发挥自身的价值,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学习、生活、竞争,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二、心理引导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的應用

(一)以心理评估提高思政教育准确性

心理健康评估是一种全新的心理评估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化的青睐。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评估,了解与认识学生的心理状态,剖析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从而去推测学生思想状态,并根据学生的思想状态去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计划,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准确性。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与同一性,内容上更具有针对性与准确性,可以有效的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掌握心理健康评估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二)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思政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也是将心理引导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实践中的设计者与把控者,所以若想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题引导的高效整合,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关键。不仅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教育技能,同时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与学生开展有效的沟通,让学生愿意和自己沟通,可以引导学生向自己吐露心声[1]。

(三)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

首先,在开展思政教育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渗透与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基于大学生的心理情况,剖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思想状态的多维度因素,切实保证思政教育目标与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保持一致[2]。其次,在设计具体教学思路与教学细节的过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通过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从提高思政教育与心理引导的亲和力与时效性出发,组织与实施符合学生价值诉求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引导,切实保证心理引导在科学化的引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完整的执行与落实。

(四)实现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发展

首先,在思政教育的语言上进行创新,以新颖的、符合现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价值取向的语言开展思政教学与心理引导,坚决避免“广播式”“报告式”的理论灌输;其次,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丰满,摒弃传统思政教育中的纯理论灌输,提高思政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进行总结,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教师更加清晰的了解学生价值取向方面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融入心理引导因素,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要求,是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培养思想先进、积极进步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分析[J].陈雯.品牌研究.2018(04)

[2] 试论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方略[J].姜小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06)

[3] 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J].杨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