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则不远

2018-10-26 11:01张洪军
关键词:祥林嫂课文思维

张洪军

科学思维就是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思维。在高中阶段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踏踏实实抓好思维能力的训练才是关键。那么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

一、巧妙设疑法

质疑思维是一种高品质的思维形式,要想在学问上有所精进,有所突破和创新,就必须学会质疑。疑问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和启迪剂。只有存在疑,思维才会开启,也才会应运而生。所以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巧设疑难,触发思维。如在教授《老王》这一课时,文章最后一段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里似乎存在一个逻辑上的相悖点,作者否定了“不安”是源于“拿钱去侮辱他”,否定了“感情收支不对等”之说,那么令作者“不安”的“愧怍”究竟是什么呢?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对这“相悖点”进行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深层意蕴。

另外,教师的导引要深入到学生主体实际中去,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获取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多角度去导引学生,多创造学生质疑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多向比较法

比较思维应该是开启确定对象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我们每个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要辨别真伪,见识好坏,就要进行比较。实际上,比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过程。按照学习的范围分类,可以是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按照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是题材比较、主题比较、写作艺术手法比较。按照学习的方法分类,可以是课文之间比较、课文与同类课文比较、单元与单元比较等。如在讲授《祝福》时,在分析祥林嫂三次来鲁镇的变化时,就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的肖像、心情有什么变化?最后一次来鲁镇和平日在鲁镇时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设计这一问题的意图就是:通过对祥林嫂的心情態度变化情况的把握,理解小说的主体情节内容。祥林嫂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她的心态就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主题,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从整体上把握小说。还有若能让学生把“控诉”和“祝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时 ,学生的思维就会异常活跃,思想就豁然开朗:原来以“祝福”为题更含蓄,更具辛辣的讽刺味,也更符合鲁迅先生作品的风格。本文的高明之处在于“以乐景写哀”。这样比较,学生脑海就马上会展现出两幅触目惊心 的画面:一边是华丽的厅堂,红灯高悬,鞭炮齐鸣,山珍海味,佳肴美酒,互道祝福,举杯畅饮;另一边则是 天寒地冻,朔风飘雪,在寒气逼人的一片白莽莽之中,无声无息地倒毙着一个被人遗忘的祥林嫂。作者让她在 欢乐的声声祝福中凄然倒下,比在悲泣声中、控诉声中死去更显哀痛感人,更震撼人心!这样就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祝福》主题的理解,并培养刻意求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总体语文水平的关键。“比较”作为一种教学 手段,确实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不可缺少的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积极开动 脑筋,不断地作分析比较综合,从而去开拓新的思维,去获得新的知识。

三、追根寻源法

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往往是搞清了说的是什么和它的性质,便以为完成了阅读的任务。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把思维再向前推进一步。就触及到了更深层的东西,使自己获得对事物深刻的认识。这里说的“追根寻源”,是指对事物刨根问底,非彻底搞清楚不可。这种方法就是从语言现象认识思维实质的思维方法,或者说就是从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的描述去认识它所揭示的思想本质,或者从个别的人物事件中去认识它所代表的普遍意义。如《社戏》一文,作者通过在平桥村度假生活、看戏前风波、月下航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看戏风波几个片段部分描写了幼时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在讲授的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找出书中看戏带给孩子们感受的语句,学生很多找出“看的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等语句。再找出豆是怎样煮的——仅仅只是有盐。我让学生思考:结尾处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的表面写的是看戏,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通过思考学生明白了:作者并非是停留在表面看戏和吃豆,而是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样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地探究下去,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叙事的纵向思维的能力也颇有裨益。

从这个教学实例中不例看出,当学生对课文的领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根寻源,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的深刻性。

四、分析解剖法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而一切的变化都是通过连续行动实现的,这个行动叫环节。分析解剖法就是把文章或问题分解为各个环节,或者把整体个别方面、个别特性像抽丝剥茧一样区分出来的思维方法。可以包括事物变化发展的起因、条件、发展、过程、结果,所涉及的方面,以及它所反映在文章表现形式上的结构、段落、详写、略写、过渡、照应等。如《阿房宫赋》要表达的意思是秦王朝因骄奢而亡国,讽谏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作者杜牧从三方面写秦的骄奢,一是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写宫室之多;二是写阿房宫中女人之多;三是写宫中珍宝之多。下面进一步运用铺陈的手法暗示百姓无法承受统治者的压榨与剥削,只有反抗,从而使秦灭亡。从中可以看出:正是这多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构成紧密相连的因果关系,最终导致后面的发展变化。每一环节不可或缺,缺少任何一环节,就无法推到出最终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几种思维训练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思维训练时也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有机有序地结合或穿插进行。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只有将思维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语文教学才真正成为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只有通过语文课堂上有效的思维训练,才可以让已进入“高原现象”的新课改变得不再遥远!

猜你喜欢
祥林嫂课文思维
端午节的来历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