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畅心理理论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018-10-26 10:58葛琛辉徐先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葛琛辉?徐先彩

〔摘要〕本文从流畅心理理论入手,阐述了流畅心理状态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流畅心理状态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并针对如何让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流畅心理状态提出了四条教学策略:共同构建学习目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幽默风趣的语言、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畅理论;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9-0064-03

一、流畅理论

流畅理论(Flow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1]。他认为流畅状态是一种最佳的主观体验,是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全情投入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有9 个特征:挑战与技能之间的平衡、行为与意识的融合、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反馈、全神贯注于当前的活动、高度的控制感、自我意识的消失、时间意识消失、享受的体验[2]。

自流畅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多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流畅心理状态确实存在于课堂学习中,且与学习存在一定的关联[3]。流畅心理状态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去挑战更艰难的学习任务。Egbert深入研究了流畅心理状态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如图1。

图1从课堂教学和学生拥有的语言技巧两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流畅心理状态,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并在学习中体验到价值感和满足感。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新课改要求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提倡通过课堂的有效组织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这也正是流畅理论所研究的立足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是高中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发现,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缺少热情,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远不如其他学科。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呢?流畅理论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二、基于流畅理论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根据流畅状态与语言学习的关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共同构建学习目标

流畅心理学理论最强调的是挑战与技能之间的平衡这一维度,即只有当个体面临的挑战与自身拥有的应对技能相匹配时,个体才会有流畅感,挑战超过个体技能或者太小都无法产生这种感觉。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指出,在学生“够得着”的领域设定学习目标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意愿。但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由语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安排设计学习目标,很少考虑到学生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要求。如果学习目标远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王姝婷以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一个班的学习目标在课前直接给出,整个课堂也完全按照学习目标进行;另一个班的学习目标则是在课前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课堂教学环节也是按照师生共同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结果发现,直接给定学习目标的班级学生反应一般,而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的班级学生反应热烈,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并对下节语文课充满期待[4]。由此可见,师生共同设定学习目标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有着明显作用。

由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有高有低,共同探讨出的目标一定会出现分歧。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将最后的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子目标,子目标又可分为高中低不同的难度级别,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当目标与自身水平比较接近时,学生也会对学习任务产生比较强的控制感,这也会促进学生流畅心理状态的产生。当然,在探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不能舍本求末。在实现子目标时,教师可将目标变成不同难度水平的挑战性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解决的目标,都能融入课堂。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影响学生流畅心理状态的外部因素。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也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釆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习任务富有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帮助学生生成流畅心理状态,更好地培養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可让学生分组自导自演,在“演戏”中理解人物形象及意义。如,很多学校教师在讲戏剧作品《雷雨》时,都会随机挑选两个学生,让他们做导演,再让导演“选角”,把文本吃透,然后改编再演,这样师生合作对作品的把握程度往往高于教师一人的文本分析。在正式演出的时候,甚至有同学抛弃了周朴园的“狠毒”这一特点,而专注于表现他对侍萍的爱恨纠缠。问他为什么如此表现时,学生说如果周朴园是个简单的纯粹的坏人的话,那他也不会在之后的时间里,仍然保留了她的照片,牢记着4月18日是她的生辰,客厅的摆设仍保持着30年前的老样子等,可以看出,所谓的坏人也有自己的真善美。而周朴园对工人阶级的狠,很容易分析出来,没必要特意强调分析给同学们听,所以他才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表现力放在了表现周朴园的善。这样一说,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烈鼓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就呼之欲出了。

对于那些非常难懂的文言文,可将课本的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学习《氓》一诗,我们除了表达领会诗歌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将之扩展出来,意识到女性地位上升,尤其是女性自强心理的形成,并结合舒婷《致橡树》,用现代爱情观(爱,不是自我的丧失,而是自我的实现)来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不仅只哀伤《氓》里的女主角,还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想法,对诗经中“风”的特点有了更好的理解。

对于那些有写作困难的学生,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写生”。如,高一写记叙文,课本“写作、口语交际”第三单元中要求写一篇游记,我就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湖湿地公园游览,游览完之后当场快速作文,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能现场作文,质量还比较高,可见,心中有物,胸中有竹,作文才更快。高二学写议论文,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与证明自己观点,于是,我特意让学生自行组织了一个主题辩论赛,为了确保自己的观点被观众接纳,辩论双方无不引经论典,唇枪舌剑。一场辩论赛下来,学生发现自己其实已经不学就会了议论文写作,“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灯火阑珊处”。

新课改指出,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5],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唯一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生成流畅心理状态不可或缺的方法。

(三)幽默风趣的语言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长。长时间的学习让学生感到课堂枯燥无味是难以避免的。一名富有激情而又幽默的语文教师,能以丰富的知识、新颖的见解、真挚的情感和诙谐有趣的语言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投入正在进行的任务中,有利于学生流畅心理状态的生成。

如,在讲述意象的时候,我举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讲诗人明明是有所感触,偏偏喜欢讲究内涵,不直抒胸臆来表白,等到第二年下定决心有所行动的时候,却又“人面不知何处去”,空留惆怅满心田,以此来说明古人有喜欢意在言外的传统。所以,要透过物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这种经由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客观物象就叫意象。这样一来,学生对意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

(四)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课堂中到底该不该运用多媒体技术?文学作品中文字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画面。有人认为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对中国汉语言的美好想象与感悟,而多媒体直接将文学意境用画面来表达,让学生失去了对文字的体悟。也有人认为,课堂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生动的图片、声音和图像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够也无法代替文字为学生展现的文学意境。如,讲授《雨巷》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丁香”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丁香的样子,有助于学生对“丁香”姑娘的分析,但仅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下“丁香”的定义与图片,高中学生还无法将丁香图片与诗中的迷惘情感结合在一起来感受,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与解析。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多感官(眼、耳、口等)受到信息的刺激,既可以让课堂适合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又可以促进学生流畅体验的产生。

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曾指出,“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文学习的心理问题”[6]。已有研究也表明,流畅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7-8]。虽然目前流畅心理理论仍然有多方面不成熟,学生的流畅心理状态也比较抽象,难以把握。但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有勇气接受新理论、新观点,尝试将新的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自己不断进步,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Csikszentmihalyi,M. Play and intrinsic rewards[J]. 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1975(15):41-63.

[2] Csikszentmihalyi,M. 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M]. New York:Harper & Row,1990. 12-16.

[3] Egbert,J. A Study of Flow Theory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3(4):499-518.

[4]王姝婷. 高中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强化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5]朱慕菊,余慧娟. 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课改热点问题访谈录[J]. 人民教育,2011(18):34-38.

[6]林崇德. 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7]朱津沙. 小学生流畅心理状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8]王峥芳,周稚,刘翔平. 流畅体验、内外动机、数学焦虑及数学成绩的路径分析[J]. 心理科学,2011,34(6):1372-1378.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鹰潭,335000)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