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

2018-10-26 11:01蒙翠群
关键词:爬坡思维能力课文

蒙翠群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教学,并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其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本文对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思维发展 积极思维 思维爬坡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地产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的新需要,这种需要與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构成了矛盾。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便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机理,进行启发和引导。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精心设计思维的切入点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对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思考开始的,因而教师的提问,必须通盘考虑,绝不可随意而为之。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

如教学课文《麻雀》,我确定了三个思维点,确定学生发展思维活动。(1)启发学生开展评论: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要从课文中找出依据。(2)让学生讨论:老麻雀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拯救小麻雀?(3)有感情的来复述这个故事。这个训练过程,既有形象思维的要求,又有逻辑思维的要求,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精心设计思维的切入点,形成了以学生思维为主的兴奋中心,不仅能有效发挥思维的动力,还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自觉思维品质。

二、制造悬念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制造悬念能激起学生的探秘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也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努力去探讨问题。因为兴趣是带点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认真学习的内在“激素”。如教学《科里亚的木匣》,在揭示课题后,我对学生说:“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吗?”“这篇课文既不是写木匣如何漂亮,也不是写木匣有什么用,那么到底会写什么呢?你们自己去阅读课文弄个明白吧。”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要求较高,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提示学生可在课文里找,抓住课文最能揭示中心的句子,并允许他们相互商量讨论。实际上,学生把变化这个词找出来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意义已经更进一步的认识了。

三、引导思维爬坡

遇到问题,学生最先表现出来的是直接思维,而直接思维往往是其思维的障碍之处,如能及时点拨,帮助其思维爬坡,就能消除障碍,畅通思维。

教学课文《蓝树叶》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一学生答:“她不好意思。”这样的回答还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但这是学生直接思维的结论。于是我从学生的这个直接思维出发,引导他继续思考。因此,我追问:“为什么不好意思?”学生接着回答:“因为她不借给李丽绿铅笔。”我进一步引导说:“她懂得自己不借给李丽绿铅笔是不对的,她脸红是因为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学生的思路一打开,就接过话头讲开了:“林园园在想,我以后一定要借绿铅笔给李丽。” “她还想,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以促其思维爬坡。

四、引发好奇心

小学生对于身边的新鲜事物,会产生好奇心。课堂教学时,如果恰当地使用教具,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例如《蔬菜》一课,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把六张卡片贴在相关的图片下面,并把拼音读给大家听。这是学生要看清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在拼读每张卡片上的词的读音,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找出图和词的相应关系。这种出示生字的办法既以感知为基础,又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因此,学生学习劲头很高。在生字的音、形教学后,教师又指着图问学生:“看看图上这些菜的样子,这里有些菜的名字起得可有意思了,谁能说说?”有的说:“我发现卷心菜的叶子是卷起来的,所以叫卷心菜。”有的说:“黄花菜有着黄的花,叫他黄花菜真有意思!”学生从颜色和形态两方面弄清了这些蔬菜名称的由来,掌握了词的意义,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当然对蔬菜的认识,只注意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是不够的。于是,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蔬菜我们都吃过,但各种蔬菜我们吃的是什么部位呢?你们说得出吗?”在讨论萝卜、竹笋的食用部位时,教师又用彩色放大图辅助教学。图上的竹笋有三种形态:埋在土里的,开始钻出地面的,已长大成为竹子的。看了图,学生就能清楚的懂得萝卜吃根,竹笋吃茎的知识了。这样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给予“思维的阶梯”,可使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旺盛的状态。

五、提问要适度

提问的要求过低,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产生不了新的需要,就不能很好地构成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而提问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原有的思维结构及水平,就产生不了学习的愿望,即使激起需要,也不能为原有的心理水平和思维结构所“同化”,难以构成思维发展的动力。只有那种高于学生原有心理和思维水平,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又能达到的要求,才是最恰当的要求。适度地提问可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力新.浅论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教育,2016(12)

【2】孟利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15(18)

【3】王中晓.善于质疑问难 发展思维能力——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J】.吉林教育,2010(Z1)

【4】李伟忠.让思维更上一个台阶——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高阶思维【J】.江西教育,2016(32)

猜你喜欢
爬坡思维能力课文
爬坡过坎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爬坡的魅力上坡入门书
小乌龟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