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精彩纷呈

2018-10-26 11:01阮厚前
关键词:陶行知自学师生

阮厚前

陶行知,一位中國近代教育的圣人,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格魅力;他那“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教育情愫感动着、激励着一批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他从我国国情出发,创立了以生活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先进的人民教育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陶老先生在艰辛探索和实践与实验基础上提出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教育理论,仍有着深远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有效教学已成为课堂改革的主旨,不同模式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改革与创新,在各地、各校如火如茶的进行着。由何炳章先生倡导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实验,正是继承和弘扬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及“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其旺盛的课堂生命力如燎原的星火在安徽大地乃至新疆地区蓬勃发展。

“引导自学”型课堂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是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反馈等形式,米实现“自主学习、自动学习、自觉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变注入式为导学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自得学习”,从而获取知识,促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满足了学生学习、生存、生活的需要,这样的课堂也因学生而精彩!

一、课堂因学生是主人而跃动生命,因学生的发展而彰显精彩

陶行知先生曾在《新教育》中指出“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创造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动”,这些观点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学”的真帝,就是学生要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

“引导自学”型课堂正是秉承了陶老先生的这一主张,它冲破了传统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结构,而是学生在在教师引导的平台上以自学、互学、交流、讨论为主,自我感悟,相互解惑,共同提高。教师不再把学生当成强装硬灌的容器,面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思维、有自尊、有进取心的活生生的人,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他们的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控之下的课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放”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教师的大胆放权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每个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借助教师搭起的“脚手架”,自由地攀登在自学的世界里。课堂上,有了专心自学时的鸦雀无声、有了交流探讨时的各抒己见;游离无助的眼神不见了,更多的是专注渴求的目光;死气沉沉的神情消失了,更多的是意气风发的光彩;整个课堂洋溢着学生们的朝气,散发着学生们的灵气。

这样的课堂因为有着平等、和谐、真诚、信任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有了更好的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学习主人的每个学生都以饱满、积极的情绪投入课堂,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感,可以坦诚地切磋不同的意见,不断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在生生互学中,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真心地互相帮助,随着每个学生间的差异日渐缩小,学生们个个越发自信;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关注每一个孩间的差异日渐缩小,学生们个个越发自信;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珍视他们的感受,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感、引导、点拨。更让“学困生”增强自信,真正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们直正感到学习的快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这些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正是这样充满人性的课堂,不再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分。学生因减轻了学习时的压抑,在小组活动和自我活动中,都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上,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了自主、合作、愉快地学习,养成了积极探索的习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精神,建立起融治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每个学生生犹如“松树和牡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尽量长上去”,即使“长得不一样高”,他们却都是一样的健康、快乐和自信,都可以让课堂时时跃动着生命,处处彰显着精彩。

二、课堂因教师的点拨而升华,因教师的成长而闪光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是为了不用教”,这些精辞的论述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教师不再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面应是“追求真理、讲真话,肯虚心跟学生学、教你的学生做先生、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大众教师,这和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不也是教师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中的体现吗?

“引导自学”型课堂中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了,他们已善于将学习的内容、思考的问题,巧妙地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中与自己平等的对话、互教互学,课堂由“一言堂”变成了“多言堂”,由教师的指令变为学生的选择,师生在沟通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中进行知识的共享、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

这样的课堂教师不再“手拿教鞭、一张嘴”地自我表现了,他们会始终微笑着来回巡视在自学互学的学生中,忽而俯身倾听,忽而轻声交流,忽而善意提醒,忽而又奋笔疾书地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课堂随着教师的“退居二线”,变成了师生、生生交流的舞台,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休验生活快乐的场所,教师也从“独奏者”变成了真正的“协奏者”。

正如何炳章先生认为,“引导自学型”课堂是学生潜心自学、平等交流、互促互补的课堂;是教师精心组织、善于引导、提高自我的课堂,这是师生心心相印、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是由“课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是教师们“思想解放的一大成果”,是陶行知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中的继承和弘扬。

猜你喜欢
陶行知自学师生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麻辣师生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