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工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分析

2018-10-27 08:10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电器工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工产品企业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鉴于电工行业近几年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行业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形势,因此,电工行业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首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端产品发展。

一、产能过剩的现状

国际上通常衡量比较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的利用率超过80%比较合理。火电设备产业、水电设备产业、核电设备产业利用率在70%~75%。光伏产业利用率只有不到60%,风电产业的利用率不到70%。变压器行业产能利用率为50%左右。

目前,哈尔滨锅炉厂、东方锅炉厂、上海锅炉厂三大电站锅炉厂的产能总共有9000万千瓦,但实际的产量只有5000万千瓦,产能利用率仅为55.56%。随着煤电的限停建,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我国核电设备的产能在12台套左右,但核准的只有3台套,产能利用严重不足(希望政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审批核电项目,化解近期核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以及预防未来核电设备供货紧张局面)。另外,电线电缆行业及电动机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相当突出。

二、产能过剩形成一系列问题

由于产能过剩,导致市场恶性竞争非常严重,期间费用较大。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电工设备生产企业与用户之间地位的不对等,导致供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发电设备产品的价格也在一路走低,与2007年相比,百万机组用锅炉的价格降低了1.4亿元左右,百万机组用电站汽轮机价格降低了1.2亿元左右,百万机组用发电机的价格降低了2000万元左右。

近些年来,输变电设备价格下降特别严重,大多数产品售价已经处于与成本接近的水平,这使企业无法实现利润,简直就是“赔本赚吆喝”。在这种情况下,对产品质量造成了严重损害;再加之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这些企业无力给职工提供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薪酬,致使队伍难以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也越加突出。人员过于频繁的流动不仅造成人才的流失,甚至还有可能带走原企业的部分核心技术,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以550kV GIS为例,当国内企业还不能生产550kV GIS时,买国外产品的价格高达7000万元,而当有一家国内企业能合作生产时,其价格降至4000万元,当有更多企业能自行生产时,价格降到现在的约1000多万元,近年售价甚至降到了400万元。而110kV GIS每个间隔2006年均价在80万元左右,2012年国家电网第一批招标中每间隔中标价不足40万元,降幅超过50%。而这仅仅是产品的标识价格,如果算上社会物价上涨因素,产品实际价格相对更低。

三、形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

1)缺乏创新能力,致使我国电工行业形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低端同质化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不能突破的局面。

2)受地方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左右,一些地方出现了连续多年缺乏规范管理的无序投资现象,造成某些产品产能的极度扩张。

3)我国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后,发展速度的理性回归也会体现在市场需求放缓上。

4)世界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市场需求的大幅减少及国际资本为逐利而抢占国内市场等。

四、应研究国外应对产能过剩的有关情况并借鉴其成功经验

(一)日本

(1)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启动内需来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1)适时调整产业政策。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将产业政策对象从基础产业逐步转向了新兴和成长型产业 。

2)把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作为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一是建立新产业体制和进行以规模经济为目标的产业改组,建立产业组织新秩序。二是调整设备投资政策。为防止生产能力过剩,政府对相关产业的设备投资进行了干预,规定了起点、规模等设备投资政策。三是继续推行产业扶持政策。

3)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增加农业劳动人口收入,使其生活水平与从事其他产业劳动者处于同一水平。

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推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将国内制造业产能向海外转移

推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积极向海外扩张,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等制造产业转移到海外,限制原材料工业发展,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强进口能力。

具体措施:一是刺激国内需求,推进“内需扩大主导型”战略;二是鼓励对外投资;三是充实社会公共投资,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3)制定“科学领先、技术救国”方针,建设知识密集产业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再次提出了“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知识密集产业。即指开发新的产业领域,现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转移;放宽规制,促进竞争,改革有关的企业制度。尽快创造新产业。

(二)美国

技术创新和并购重组多策并举。当代美国发动了生命技术、生物医药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革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人类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经历了3次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为解决工业产能过剩的危机,美国采取了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升级方式。美国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工业经济也开始向信息经济转型。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工业部门的生产波动对整个经济稳定性的冲击减小,而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投资增长点和工业生产增长点。在美国21世纪初的产能过剩中,2000~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工业产能利用率再次跌落,这一次过剩的产能集中于电子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产业。这轮高新技术产业“产能过剩”,最终通过相关企业破产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得以缓解。

(三)欧洲

向新兴市场投资转移汽车业过剩产能。近来欧洲纷纷增加了对潜力巨大的汽车新兴市场的投入。中国、韩国、印度、巴西、泰国、墨西哥、波兰、俄罗斯和南非9个国家被欧洲誉为最具增长潜力、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汽车新兴市场。

应有针对性地研究并利用这些国家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的成功经验。

五、化解产能过剩主要途径和措施建议

(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应该坚决贯彻这一思路。减少外界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二)发展高端产品,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鉴于电工行业近几年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行业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形势,因此,电工行业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首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端产品发展。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扩大出口,从设备的出口转向工程总承包,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在行业中的比重,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利用国际产业链重新分工的契机,逐步实现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三)鼓励企业到海外去发展,转移一批过剩产能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电工行业保持了高速的发展,通过对高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电工行业企业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生产能力名列世界前茅,出口贸易额逐年潘增。随着1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劳动力、资源、环境的比较优势已经不明显,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顺应国家产业格局调整的大趋势,因势利导,牢牢利用宏观调控这只看不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鼓励企业到海外去发展,转移一批产能。

(四)通过兼并重组消化一批过剩产能

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电工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兼并重组消化一批过剩产能。在兼并之后,对被兼并企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对被兼并企业的装备进行技改,国家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让这部分过剩产能充分为兼并企业做大做强“出力”。切记,不能出现过去某些地方上出现的“劫富济贫”现象,使得被兼并企业不仅不能为兼并企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而且成为兼并企业的负担。

(五)应下大力气利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也是如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利用市场机制,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与此同时,应该扶持新的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不仅要合理解决被淘汰企业员工的就业问题,更重要地要利用被淘汰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六、化解近期、中长期目标以及化解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

(一)近期目标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为电工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拓展创新和发展思路,更好地促进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提供了极大空间。化解产能过剩的近期目标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产品实现转型升级。

(二)中长期目标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工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创新工程应用阵地,这也意味着中国本土电工企业的创新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工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需要电工领域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员多方合作,及时把握创新的潮流和方向,加快电工技术创新成果研制与推广应用,使我国真正成为能够在国际电工产品领域具有制造能力强大、主导销售市场、引领技术发展、性能稳定可靠的产业强国。

(三)取得实质进展的标志

产品技术水平、质量稳定性及可靠性明显提升;产品生产组织运行平稳,市场销售规模适度且均衡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从业人员收入稳步增长;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大量涌现。

猜你喜欢
电工产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