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调查与分析

2018-10-27 15:35李秉轲余媛刘军刘杰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李秉轲 余媛 刘军 刘杰

摘要:本文探讨了成都市温江区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现状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设计和采集,从教學内容、教学方式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5-0145-02

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从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初步探讨其与九年级化学实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一致性。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本调查问卷针对九年级化学实验内容上、方式上与课标的一致性,分为8个必做实验、14个科学探究实验、7个家庭实验、其他实验四个板块,共涉及19个题目。

1.2 调查问卷的实施。将调查问卷发给在温江区实习的大四教育生,由他们带到相应的实习学校,并交于各学校的化学指导老师填写,实习结束后一并带回收集汇总。

本次调查问卷共投放35份,回收3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8份,有效回收率为85%。问卷基本涵盖温江区的每一所初中学校,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实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分析

2.1 必做实验内容的一致性分析。九年级化学课标的要求:在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中学生至少完成八项基础实验活动[1]。

调查发现,在必做实验实际教学中只有“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所有老师都做了的,所占百分比最低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对于实验未做的原因,71%的教师认为不属于考试内容,47%的教师认为可以用视频代替。

调查的结果表明实验内容与课标的一致性只达到了82.5%,处于“基本一致”阶段。

2.2 科学探究实验内容的一致性分析。课标建议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应侧重考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具体表现[2]。

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所做实验中,占76%且比例最高的是“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现象”这三个实验。大部分实验做了的比例太低,基本不到50%,其中做的最少的实验是“自制酸碱指示剂”和“洗发水与护发剂的酸碱性”。

对于实验未做的原因,有5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实验条件不允许,其次认为学生的实验能力不足,时间不够,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只有29%的教师认为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很高而未做。

在所开设的实验中与课标有55%的吻合度。因此,这部分的一致性水平处于中下层次的“可接受”阶段,说明教师普遍对这类科学探究实验重视程度不高。

2.3 家庭实验内容的一致性分析。九年级化学课标对于这部分实验的要求是:利用周边的材料,增强趣味性,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完成探究。

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中做了实验的比例最高的是“自制简易净水器”,所有的实验开设度均小于50%;这部分的一致性水平处于“弱”的阶段。

针对未做实验的原因分配,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这部分做的最好的实验是:“净水装置中的填充物”,学生有多种想法,并且做了相应的实验验证。

2.4 其它实验分析。这部分属于开放性答题,除了前面三部分的实验,教师还做了的实验有:“变色玫瑰”、“喷泉实验”、“会变色的杯子”和“活性炭吸附”,可以看出基本都具有简单、易操作、安全等特点。

3.实验教学方式的一致性分析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都是教师的独角戏,然而有些实验由于现象不够明显学生无法完全、清晰地观察到,因此教学效果就不太理想。所以在演示讲授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3]。课标对教学方式的要求和建议:采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界限的方式,以鼓励一线教师更灵活地开展实验教学,多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

本文通过调查得出以下教学方式与课标的一致性结果:

第一部分的必做实验中有56%是以教师演示完成的,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为52%;这部分的一致性水平属于“可接受”阶段。

第二部分的科学实验有39%的教师演示和29%的学生分组,学生的主动性表现的比较低,这部分的一致性水平处于“可接受”阶段。

第三部分的家庭实验中,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所占百分比几乎相当,仅有23%左右;这部分的一致性水平处于“低等”阶段。

总的来说,在所做实验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教师演示、学生分组所占比例相当,但是学生的参与还不全面,分组实验的数量还是太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背离了课标设计的本意,不但没有多让学生动手实验,反而以课标没有规定学生实验为由,少做甚至不做学生实验,导致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

4.总结和建议

4.1 总结分析。在教学内容上的一致性结果:必做实验属于“基本一致”阶段,科学探究实验属于“可接受”阶段,家庭实验属于“弱”的阶段。

在教学方式上的一致性结果:总体处于“基本一致”阶段。

由以上结果分析,在教学内容上,选做实验的开设比例不高,教师们更偏重必做实验的教学,主要原因是为适应考试。另外,化学实验资源短缺。有的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员。

在教学方式上,实验的手段方式僵化,仍主要是以教师演示为主,地点也基本上是教室,学生实际动手参与较少,某些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4.2 教学建议。根据实验内容、方式与课标的一致性结果,本文建议:改变实验教学观念,推动教师专业进步。具体来说,需要加强教师们对新课标的解读,充分了解新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各方面要求,并且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素养。加强新教材的解读、处理和重难点分析;不应该只注重“考试”,也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韩丽娜.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6(3):142.

[3] 肖红梅.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实验教学要求分析[J]. 化学教育, 2013, 34(2):29-31.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