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主题研究

2018-10-27 10:55汪祎琼王倩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边塞诗唐代主题

汪祎琼 王倩

摘 要:唐朝是继晋朝之后的有一个大一统王朝,疆域最大的时候占据了整个东亚大陆。唐朝的诗人们积极入仕,他们游历、上终南山、温卷、行卷,都是为了入仕。这两个条件相互碰撞,便使得在汉魏时初步发展的边塞诗走入了黄金时代。边塞诗有律诗有乐府,况且古乐府中就有战争诗题目。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也十分丰富,笔者将就唐朝边塞诗的主题在下文中进行探讨。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主题

作者简介:王倩,内蒙古乌海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隋唐文学;第二作者汪祎琼,甘肃临洮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隋唐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

唐代疆域辽阔,在公元669年(总章二年,高宗李治在位第十九年),达到实际控制最大疆域1076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时候甚至包括了北部的贝加尔湖。这广袤的疆域造就了绵长的边境线,唐朝成千上万的诗人在这绵长的边境线上留下千古传芳的诗篇。

当边塞诗不谈及战争和边塞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是关注边塞人的日常生活的时候,边塞诗是温情的,甚至是调皮的。高适《营州歌》中说道,“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透过这两句诗,我们好像看到了驾马狂奔的少年,还有坐在那里笑嘻嘻地看着少年的族人们,他们喝着边塞的美酒,这酒清凉甘甜,一点儿也不上头,一方塞上骑马图就这样展现在了我们面前。高适不仅是诗人,平永王叛乱的时候他曾被封为淮南节度使,也是唐朝的封疆大吏平定了永王叛乱后,高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不过也没有远离政治中心。没几年,“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高适彻彻底底地成为了大唐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高适是年过五十才开始写诗的,“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几经宦海沉浮,看过了形形色色的政治斗争,置身于少年骑马,胡人畅饮的情景中,他的心情是宁静的。

而在另一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唐朝商业的繁荣。“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来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凉州词·其一》。这里出现了一个边塞诗中不常有的意向,“雨”,而且还有因为下雨而低飞的雁,刚刚冒尖儿的“芦笋”,也快要长到一边儿高了,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应是晚春。以前读到的边塞诗,非“寒”即“苦”,看到了这首《凉州词·其一》,暖风吹走了寒意,原来边城的雨,也是那么滋润。在这晚春暮雨中,张籍听到了越来越响的铃声,那铃声越来越响,原来不只一个,一大支骆驼商队慢慢走来,再看骆驼背上驮着的货物,原来是要送往安西(今新疆)的布料。和战争不同,这种货物之间的流通对在边城的人们来说是双赢的。这才是边城最常见的景象——贸易。张籍生活的年代已不是盛唐,朝廷对边疆的控制也随着节度使的忠诚度时而变化着,但这并不影响士人们的游历。张籍在贞元九年(唐德宗年号,公元793年)到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游历北方,原本是想以诗文干谒的,结果一无所获,后来便回乡游历。但在贞元十三年,张籍北上,遇到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人——韩愈,韩愈将他送到了汴州城西馆读书,张籍中科举,韩愈功不可没,甚至后来张籍因为贫困没有办法治疗眼疾,韩愈写信给浙东观察使李逊,以求资助(《代张籍与李浙东书》)。张籍在北方游历的时候,已是唐德宗后期,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的“泾原兵变”,让朝廷威信扫地,对北方的实际控制也在减弱,张籍正值二十岁,他把恢复盛唐荣光作为自己的使命,但现实中受挫使他心里五味杂陈,这也是此诗略有阴郁之情的原因。

另外在李益的《塞下曲·其一》中,虽然也描写的是军旅生活,但却是非战时的军旅生活,而且写得更加烂漫。穿戴齐整的士兵们驾马在黄河边驰骋,追逐猎物。休息的时候便在河边升起篝火,整炙分食猎物,听着伙伴唱着塞北的民歌,远处传来牧马嘶鸣的声音。唐朝军费支出庞大,朝廷常常因为发不出军饷和军衣而头疼。唐文宗曾经和柳公权说,“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讫。”柳公权因而写诗祝贺皇帝: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狭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而此处的军士却“能结束”,不仅说明军士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军士有“束”可“结”,军资是充备的。在这样强大朝廷力量的助力下,边疆是太平的,毕竟军士们可是在“燕歌未断,驰猎黄河”,如有战事,断不会如此逍遥自在。唐朝诗人李益,进士及第后在陕西的一个小县城里做了三年主簿,三年任满之后又在凤翔节度使幕府做了幕僚,此时便开始参加各种军务,在凤翔节度使死后,建中元年,李益来到了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抛开当时对李益“妒疾”的嘲弄,李益的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塞生活高度关注,例如《暖川》、《夜宴观石将军舞》等,都为我们了解唐人的边塞生活提供了一手资料。

边塞诗主题丰富,并不单纯的只有战争诗,唐朝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知觉和笔触,努力为我们还原当时的情景。通过解读唐朝的边塞诗,我们知道了唐人投笔从戎的激情和远游的思乡,艰苦的生活和报国的热忱,为国献身的崇高理想和朝廷昏聩无能的矛盾,几句短短的诗篇,便可能包含了多种感情,对我们探究唐朝士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吴兢.贞观政要[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潘竟翰.张籍系年考证[D].安徽师大学报.1981年9月.

[5]刘冬颖.边塞诗[M].北京:中華书局.2015.

[6]黄正建.走进日常——唐代社会生活考论[M].上海:中西书局.2016.

[7]黄永年.唐史十二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猜你喜欢
边塞诗唐代主题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边塞诗概念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