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8-10-29 01:55王文婷佟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

王文婷 佟帅

【摘 要】目的:研究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8至2016-8入住北京市海淀医院康复科病房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1周的治疗患侧肢体疼痛明显减轻(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手肿及疼痛的疗效确切,可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徒手淋巴引流技术;肩手综合征;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36-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and free lymphatic drainage on shoulder hand syndrome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stage I after stroke were selected from 2015-8 to 2016-8 in Beijing Haidian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war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Results:after 1 weeks of treatment, the pain in the affected si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Conclusions: hand free lymphatic drainag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 swelling and pai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nd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the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Techniques; the Shoulder-Hand Syndrome; Stroke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Techniques,MLDT)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创伤及术后肿胀,临床疗效显著[1]。作为刚刚进入国内康复领域的新技术,其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尚未见报道[2]。本研究旨在探讨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行性,探讨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对于今后开展类似的手法治疗技术研究提供方法指导,而且对于进一步提高和拓宽康复医学治疗领域、发展充实康复医学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意义。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选择2015-8至2016-8入住北京市海淀医院康复科病房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6]患者40例。

3)研究方法

将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指导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运动疗法、针灸疗法,并给予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治疗、脉冲短波治疗);观察组除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淋巴引流技术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入院1周、2周、4周时进行下列指标的采集。

4)评价指标

患手肿胀程度评价:量杯水测法对患者的手肿胀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4周,分别测量患者两手排开水的体积,以排开水的体积(ml)作为计量单位,计算患侧手及健侧手排开水的体积差并记录。详见图1;患肩被动活动度(PROM)评价:记录患侧肩关节被动前屈活动度;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表(FMA)对所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记录分值;

疼痛程度评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记录分值;

5)统计学分析:

上述所得的数据分别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SS 19.0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干预一周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患侧手肿胀的程度,即排开水的体积差较对照组小(P=0.03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PROM及MFA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225、0.958、0.413)。详见表1。

3 讨论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手肿胀、疼痛的癥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起效快,作用相对持久,治疗手法轻柔,过程中患者无特殊不适感受[3]。对于肩手综合征,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按摩治疗、针灸治疗、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治疗等,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引入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得到更加确切的疗效。由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对其治疗往往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此课题的研究结果从侧面提示,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淋巴循环障碍也有一定的关系,神经系统可能对淋巴循环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李海舟,张通,崔利华,等.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77

[2] 张晓莉,唐朝正,贾杰. 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294

[3] 陈超,郭海英,徐道明.骨伤患肢肿胀康复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252

猜你喜欢
肩手综合征脑卒中
探讨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效果
中草药熏洗加马氏温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内外结合序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8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