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光合成演示仪的改进与创新

2018-10-29 11:15汪克凡
物理教学探讨 2018年7期
关键词:单片机

汪克凡

摘 要:本文根据现有初中物理光合成实验演示装置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比较,将传统实验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设计出能够定量研究光的颜色、强度与光合成效果关系的数字化色光合成演示仪。

关键词:三色光;发光二极管;单片机;VB控件;模拟显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7-0017-2

1 问题的提出

初中物理教材中所展示的三原色光合成实验,其装置主要如图1所示。该装置最主要的局限性在于,只能进行结果单一的三色光或二色光的合成,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好奇心,例如用三原色合成黄色、紫色、橙色。那么,能不能设计一种通过定量改变RGB,合成特定颜色的数字化色光实验仪呢?笔者在以上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1)在个人电脑上通过程序窗口操作的方式可视化地进行光的合成演示,并在程序窗口模拟显示三色光合成效果;(2)把电脑合成的数字信号传输给外部硬件设备,实现数字信号对三色灯的控制。

2 数字化色光合成演示仪具体操作

2.1 数字化色光合成演示仪整体结构设计

数字化色光合成演示仪的整体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其主要包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用VB编程,设计色光合成的演示面板,VB控件通过USB接口实现与外部硬件的连接,通过控件窗口操作的方式可视化地进行光的合成演示,并在窗口模拟显示三色光合成效果;

(2)怎样把电脑合成的数字信号传输给外部硬件设备,点亮三色灯,涉及单片机选择及程序控制;

(3)色彩纯净的三色光源选择。

2.2 VB编程,设计色光合成的演示面板

色光合成的演示面板如图3所示,通过调节红、绿、蓝三色滑块,三个小方块的颜色会产生变化,同时大方块中显示的合成后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达到可视化效果。

2.3 数字化控制调节的实现过程

(1)电脑信号输出采取了现在较为常用的USB输出。配合相应的驱动程序,利用USB将信號输出到单片机,从而控制二极管的发光情况。

(2)如何通过USB传出的数字信号来驱动发光管是本实验的一个难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通过单片机就能够实现。在初步了解单片机的原理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如下单片机连接图(图4)。单片机要能认识计算机传出来的信号,还需要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编程,让电脑信号和单片机对接。

2.4 三色光合成效果显示

要能准确合成色光,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发光体。对于纯净强光的产生,传统实验采用的是通过透镜汇聚强光,再利用滤色镜片产生有色强光。笔者在实验后发现按照这种方法所产生的色光颜色有较大的偏差,效果不佳。在多次实验比较后,笔者选择了大功率LED灯珠,其产生的红、绿、蓝色光较为纯净,满足实验的要求。

将二极管放入一个黑色圆筒内,并将筒口对准白墙,打开电源,白墙上即可显示红、绿、蓝色光和混合光。通过调节电脑上的颜色,从而改变二极管的光强,实现不同光强的色光混合。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黑色圆筒比白色圆筒的实验效果要好。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如果筒是白色光滑的,那么它发射的光就会对纸板上光的合成效果产生干扰,影响光的纯度,进而影响实验效果。

3 小 结

通过实践检验,并将改进后的装置与传统的三色光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色光合成演示仪具有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数字化调控等优点。不仅可作为光合成效果的教学演示仪器,还可以研究任意两种单色光合成及三色光合成,同时可比较直观地研究光的强度对光合成的影响,这是值得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兴华.单片机C程序设计第1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108-109.

[2]乔平安.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第1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李高.用电脑控制单片机工作——用VB和单片机开发串行通信软件[J].电子制作, 2008(9):13-16.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单片机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插排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小议PL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及应用
MSP430单片机在仿真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基于单片机的平衡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三维LED点阵设计
Microchip推出两个全新PIC单片机系列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