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2018-10-29 01:55安慧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安慧兰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6例急性前壁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抗缺血及利尿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血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内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均为Ⅲ级;而治疗后实验组中Ⅰ级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Ⅲ级患者比例(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27.08%),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多巴酚丁胺,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疗效更显著,且预后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72-01

急性心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可导致心功能不全进而引起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错失最佳血运重建时机,导致心梗并发症发生,其中并发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比例居高不下[2-5]。近年来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指出[2],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目前关于此类的研究依然较少,因此为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前壁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各种原因拒绝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同时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此研究,均符合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均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合并糖尿病及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8.7±7.4)岁,病程0.15~5.00 h,平均病程(1.2±1.3)h;实验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9.1±7.0)岁,病程0.20~5.00 h,平均病程(1.3±1.2)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静脉注射呋塞米进行利尿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正安医药(四川)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83]微量泵静脉注射2.5~10.0 μg/(kg·min),连续给药72 h。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治疗,首先静脉推注1.5 μg/kg,再以0.007~0.010 μg/(kg·min)的速度连续静脉微量泵注射72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 BNP水平、LVEF;重新评估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内的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LVEF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患者BNP水平明顯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72h心功能Killip分级及30 d病死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均为Ⅲ级;而治疗后实验组中Ⅰ级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Ⅲ级患者比例(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27.08%),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肌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治疗方法先后出现,如抗凝血、溶栓、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但依然无法解决坏死心肌再生问题。因此在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时急需寻找一个既可以改善心功能,又可以调节并发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同时不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强心药物。而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重组人脑利钠肽正是符合这一系列要求的藥物。

综上所述,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且预后效果无差异,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疗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鲁爱娟,张传焕,田苗,等.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93-94.

[2] 张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3):93-94.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3-10.

[4] 张鸥.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144-145.

猜你喜欢
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探讨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