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

2018-10-29 01:55刘艳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社区糖尿病

刘艳华

【摘 要】目的:探究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社区服务中心收治,入选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10月,通过单双号方法将10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即5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管理,50例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用药合理、糖尿病知识、自我满意以及复诊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对比后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家庭单位;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255-01

伴随社会老龄化人口现象的加深,糖尿病患病人数显著提升,因为疾病病残时间较长,血糖水平难以控制,极易产生并发症,同时治疗费用较高,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就目前而言,家庭护理模式应运而生,为控制疾病的理想模式[1]。本次研究主要探究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进行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中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社区服务中心收治,入选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10月,通过单双号方法将10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入选50例。对照组是由34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跨度38-68岁,(52.6±3.4)岁为平均年龄,均病程时间为(10.3±1.1)年;观察组是由36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跨度40-70岁,(55.4±3.8)岁为平均年龄,均病程时间为(9.6±1.4)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组间未形成统计学意义,但增强了数据间的研究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入选患者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内容;入选患者均具有较为清楚的意识;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3]:将合并酮症酸中毒或者感染等急性并发症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眼底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等相关并发症者予以排除;将患有胃癌或者结核病等相关疾病者予以排除;排除无法配合治疗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对其进行管理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60-90分钟,将疾病相关知识、饮食均衡的意义进行讲解,同时将相关资料对患者进行发放。选择幻灯片和投影相结合方法,将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播放,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每位患者需要由家属陪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通,加大家庭支持力度。②药物管理和监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监测尿糖和血糖,指导患者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完成指导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演练,对其了解情况进行观察,告知家属定期协助患者对血糖实施监测[4]。③饮食干预。按照患者的体重情况、劳动强度和身高等指标对其每日热量进行计算,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蛋白质占据总量比例为10%-15%,糖类占据总量比例为55%-65%,脂肪占据总量比例为25%-30%。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膳食日记,推广并应用好的经验,纠正自身的错误观点和认知。④运动干预。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广场舞、太极拳和快步走等,每次运动时间为30-40分钟,每周运动5次,每周监测2次血糖,分析运动和血糖之间的关系,此外家属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陪伴功能,对运动时间以及次数进行记录。⑤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水平。无论哪种护理都离不开护理人员自身,如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为良好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为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其参加业余活动,将其生活和认知进丰富,有助于素质水平的提升。⑥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等,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可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属于护理实施的基础。

1.4 评估指标[5]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认知行为指标,即饮食控制、用药合理、糖尿病知识、自我满意以及复诊情况。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控制情况分为优秀、良好以及差。最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1.5 统计学数据 研究中认知行为指标和血糖控制情况经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算后,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检验指标为卡方;血糖水平经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算后,表现形式为计量资料,检验指标为t值,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对比后如P<0.05,则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行为指标 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用药合理、糖尿病知识、自我满意以及复诊比例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提升,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由表1可知。

2.2 血糖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优秀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间经过对比后形成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见表2。

2.3 血糖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管理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过比较后形成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为一种慢性病,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患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为了满足多数患者的治疗需求,逐渐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模式,经规律饮食、运动习惯和用药方法等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6]。本次研究中将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患者中,按照以上方法,对患者实施教育。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用药合理、糖尿病知识、自我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在对患者进行基础管理的同时实施家庭护理可将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进而减少复诊比例。此护理管理模式方便护理人员和患者间的交流,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使得患者能够正确用药,对病情发展进行判断。与此同时,经护理人员指导后患者可转变以往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模式可将患者自身管理能力提升,降低患者对于医生的依赖程度,调整自身生活减少危险因素的产生,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为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应和家庭进行配合,使得患者创建健康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吴国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3):106-107.

[2] 邓晓波.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163-164.

[3] 王燕萍.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血糖的控制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7):757-760.

[4] 李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161-161.

[5] 穆乃香.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 生活质量及饮食控制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7):220-221.

[6] 杨素华,胡细玲.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62-65.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