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与舒适护理

2018-10-30 11:47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心肌梗死心脏

孙 娜

(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 干部病房一科, 天津, 30014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临床或病理事件引发的心肌缺血情形,可能伴随心肌损伤或坏死。AMI反映出心肌缺氧导致坏死的结果,而心肌缺氧又是血流供需失衡,视为一个病理或临床的事件。AMI患者如果延迟治疗,易增加心肌坏死区域,甚至导致死亡[1]。在症状发生的抢救黄金时间内,及早辨识S-T段上升的心肌梗死,执行再灌注治疗[2-3]。本研究选择78例老年AMI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配合舒适护理,探讨其对老年AMI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接诊的78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0~73岁,平均(65.3±3.8)岁; 干预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1~74岁,平均(66.2±4.3)岁。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的干扰,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正常治疗的同时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正常治疗的同时选择心脏康复训练配合舒适护理。

1.2.1 观察生命体征: 对急诊患者的病情紧急评估,初步诊断疾病归属科室,并做好急诊处理措施。需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立即做好PCI术前准备,与家属及患者动员工作。PCI围术期内,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及心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有无呼吸困难症状、肺部啰音等)。尤其在PCI术中及术后均需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

1.2.2 心脏康复训练指导: ①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时间。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措施,包括体力和精神休息,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根据患者目前的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指导患者活动与休息。② 早期康复训练。训练前评估心脏病患者的活动能力,可监测患者在体息与活动状态下的血液动力学相关参数(肺动脉压、心输出量等),以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确定适合患者的的运动量。一般训练方案为心肌梗死后1周内以床上的肢体上下、收缩等活动训练为主,正确进行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的方式。心肌梗死早期(1~2周)即开始运动训练。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 min, 每周3次; 最大运动量时心率需≤80次/min, 最低运动量时心率需≥55次/min。③ 注意事项。康复训练不能代替药物; 运动的目的是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增强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冠状血管的阻力,更好满足其心肌对氧的需求; 改善患者的呼吸、通气功能; 改善其运动耐量、增强其肌肉力量,故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使其尽快恢复自理生活的能力为早期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应在运动中避免负重。④ 风险防范。运动时随身携带对症治疗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

1.2.3 康复指导: 建议患者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适当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经济因素,因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 而体力活动量则必须考虑患者的年龄、心肌梗死前活动水平及体力状态等[4]。

1.2.4 定期检查: 包括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等,如果这4项指标不能保持在较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左右会面临危险,还要复查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原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5]。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分(GQOLI-74量表),包括躯体、心理状态、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等维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将2组数据进行对比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绝对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干预组患者绝对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

干预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好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 论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供应心脏血液灌流的血管,因动脉粥状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急性冠心病(ACS)包含许多严重的症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及AMI, 这通常因动脉粥状硬化斑块破裂所导致,进而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形成栓塞导致血流减少或阻断,让患者处于极度危险状态[6-7]。

表1 2组绝对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d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与心电监护系统有效结合,对患者活动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全面详细的观察。部分患者会因为早期的活动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容易出现恐惧和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对康复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使得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消除。另外,大便通畅对于患者的恢复也至关重要,通过心脏康复训练配合舒适护理,可以加速患者肠道的蠕动,帮助患者更好排便,改善身体机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多来自于对今后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担心,应予以充分理解并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8-9]。家属对患者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当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或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予以理解并疏导,必要时争取患者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10-12]。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训练配合舒适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具有帮助作用,缩短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心肌梗死心脏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心脏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