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位樟杉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2018-11-02 06:56郑孔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坡坡位上坡

郑孔明

摘 要:选择延平区赤门乡一片林地,在不同坡位上进行樟树和杉木混交造林实验,对成活率、保存率以及生长量等各项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下部及山谷地带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都高于上坡;6a生混交林中的樟树,中、下部及山谷地带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4.23cm以上,树高3.75m以上,蓄积4.74m3/hm2以上,而上坡地带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仅为3.53cm,树高3.12m,蓄积1.31m3/hm2。说明坡位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生长量具有一定影响。

关健词:用材树种樟树;造林;坡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 S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069-02

樟树,别称香樟,是珍贵用材树种,材质细密美观,香气持久,抗腐防虫,是制造家俱、工艺品和船只的上等用材,樟树提取的樟脑油和芳香油价值很高,广泛用于医药、化工和国防工业,是我国重要出口物质。对于闽北地区来说,樟树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00m以下低山、丘陵自然保护区中,成片人工造林的林分比较少。为了摸清樟树生长规律,选择延平区赤门乡一片林地,在不同坡位上进行樟树与杉木混交造林实验,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南平市延平区赤门乡西马村,地处福建省中北部,位于东经118°31',北纬26°35',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9.3℃,年平均降雨1604.1mm,夏长冬短,年均夏季128~162d,年均冬季只有60~90d。冬季月平均气温6.2~9.1℃,极端低温-4.8℃。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多年日照平均时数为1667.9~1972.2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38%~45%,土壤以红壤为主,气候环境十分适宜樟树、木荷、楠木等树种生长。试验地为杉木采伐迹地,土名:大林铺,图班号为007-04-020,面积8.4hm2,海拔350m,坡向东南,坡度19°~25°,立地质量等级Ⅱ级,土壤肥力中等,林下植被主要有五节芒、山苍仔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与造林 设置杉木×樟树2∶1进行行间混交,造林密度均为2500株/hm2,株行距2.0m×2.0m,林地经过劈草炼山,进行清杂、挖尽草头后,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穴规格60cm×60cm×40cm,结合回表土造林方法。2012年2月选择1a生樟树合格容器苗和1a生杉木祼根苗,苗木做到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合格苗进行种植,苗木栽植前严格做到苗正、根系均匀舒展、打紧、适当深栽、根土密接等技术环节,造林后每年锄草抚育2次,2次抚育时间按排5—6月和9—10月各1次,并扩穴培土,扩穴时尽量采取里浅外深。

2.2 调查测定方法 在3个不同年度中,按上坡、中坡、下坡、山谷4个不同的坡位设置样地,样地面积(20m×20m),共设置样地12个。分别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和2017年10月对样地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成活率、保存率、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等因子。材积计算使用福建省二元立木材积公式。阔叶树:Ⅴ=0.000052764291D1.8821611H1.0093166;杉木:Ⅴ=0.0000872D1.785388607H0.9313923697。

3 结果与分析

3.1 造林成活率 造林成活率是造林成败的关健。在第1a的11月造林成活率调查中,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坡位上造林成活率不同。中坡成活率大于上坡成活率,即:85.8%>78.0%;下坡成活率大于中坡成活率,即:88.0%>85.8%;山谷成活率大于下坡成活率,即:90.0%>88.0%;中坡、下坡、山谷3个坡位成活率都大于85.0%,山谷成活率最高为90%。

3.2 造林保存率 造林保存率是树木成林的关健。在第3a造林保存率调查中,从表2样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坡位的造林保存率不同。中坡造林保存率大于上坡保存率,即:85.2%>75.0%;下坡保存率大于上坡保存率,即:87.0%>85.2%;山谷保存率大于下坡保存率,即:88.8%>87.0%。中坡、下坡和山谷位置造林保存率都大于85.0%,山谷造林成活率最高為88.8%。

4 小结

(1)在不同坡位上杉樟行间混交造林,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不同,山谷地带成活率与保存率都高于上坡、中坡和下坡,上坡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最低。

(2)在不同坡位上杉樟行间混交造林,山谷地带樟树直径、树高与蓄积生长量都高于下坡、中坡和上坡,上坡樟树的生长量最低。

(3)在闽北山区营造樟杉混交林,应选择中下坡与山谷地带。不宜在上坡营造樟树混交林。

参考文献

[1]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141-146.

[2]黄云鹏.林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9:380-381,258.

[3]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09-387.

[4]洪伟.吴承祯.实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3-18.

[5]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小班区划调查用表[J].2017,1:81-89.

[6]沈国舫.翟明普.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56-59,376-400.

[7]黄春妹.何应会.邓荔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2):101-102.134.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中坡坡位上坡
画与理
坡位对芳樟矮林生物量空间分配和精油产量的影响
毛竹林下不同坡位种植黄花倒水莲生长效果分析
杉木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小汽车爬上坡
闽北山地坡位对湿地松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坡向坡位及郁闭度对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种植地坡向和坡位对楸树引种早期生长的影响
坡向和坡位对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