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敲门”导写

2018-11-02 10:23陈可人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人情钥匙礼仪

陈可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一种试探,敲门是一种诉求……总之,敲门中有故事,有人情,有学问,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题目的第一句点出了言说的对象——敲门,文章必须围绕敲门来展开。脱离实际的敲门,空谈细节、礼仪、感情等属于偏离题意。作文不宜仅把敲门作为喻体,无限地虚化,或简单地将敲门当作引子,把重点落在敲门的前因或后果上。

题目的第二句解释了敲门“是”什么,是从实的角度来提示文章的几种立意切入点,可以从礼仪的文化层面谈论,可以从试探的心理层面诉说,也可以从诉求的人情层面落笔,省略号则包含了更多的角度,开放性很强。

题目的第三句进一步阐释敲门中“有”什么,是从虚的角度来提示可以升华的主题。可将敲门与人生联系起来,可以说故事,写人情;也可以攻学问,发议论,无论如何,都要与考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最佳立意构思应从实际敲门这一动作着手,再化实为虚。

【例文】

敲门

王雨儿

从小到大,听着别人家敲门的“咚咚”声和开门的“吱呀”声相继起落,我的心中总有一个疑问:难道他们出门都不带钥匙?

我曾在走廊上遇见一位老奶奶带着她的小孙子。小孙子冲在前面。老奶奶微笑着朝他喊道:“到家敲门,让你爸来开!”我瞥了一眼她手包上挂的钥匙串,心想:有钥匙还敲门,怕麻烦罢了。

一天晚上,我正埋头写作业,身后忽然响起一串有力的敲门声,那是两种金属撞击的声音,清脆响亮,一听就是用钥匙在叩门。我没有回应。

“哒哒”的敲门声连续不断地响了很久。我只好走过去,不耐烦地把门往里一拉:“你又不是没带钥匙,为什么敲门?”母亲拎着几包菜站在门口,脸上的期待与喜悦逐渐退去。

我转身就走。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身后响起了她理菜的声音,塑料袋的“沙拉”响动中,我的目光无力聚焦于作业本上的白纸黑字,不由自主地试图去分辨那单调的“沙拉”声中是否隐藏着其他声音,是刚才的敲门声回环萦绕,还是一声叹息?我疑惑了。

后来,母亲不再敲门了,我也省去麻烦。然而听着她的钥匙触碰锁孔的一刹那,我的心被扰动。“既然你怕麻烦,我就帮你开门吧。”怀着这样的想法,某日我一听见母亲的脚步声就等在了门口。大概是感到门边有人,母亲用指關节扣门,“咚”,声音戛然而止,我屏息等待着敲门声延续下去,听到的却只是指关节顶着门一路下滑的声音,刺耳又揪心。我扶在门把上的手在惶恐中颤动着。门外响起了邻居祖孙俩回家的欢声笑语,走廊另一端响起敲门声,门开了。年轻的父亲迎接着幼子老母,其乐融融。而我僵直地看母亲正从锁孔里拔出钥匙,后悔自己为何还是没有开门。更让我无地自容的是,我接过母亲手中的菜的那一刻,她脸上疲惫的笑依旧温暖和煦。

周末补课回家,站在家门外的我从沉重的书包里艰难地掏摸着钥匙,我是不能敲门的。然而,门“吱呀”一声开了。我抬起头,正触上母亲温柔慈爱的双眸。还没从惊讶中回过神来,我的书包已被母亲接过:“有人在家直接敲门就好了呀!今天吃红烧肉……”

抬手、叩击、放手,敲门的人等待的不是家人的开门,而是家人的迎接。一天的奔波劳顿,一路的风尘仆仆,需要的正是家人的安慰。“哒哒”的敲门声是对家人的呼唤,是敲门者在撒娇。

今晚的敲门声清脆响亮,是两种金属问好的声音。“有钥匙还敲,烦不烦啊!”我拿起母亲的棉鞋,笑着走向门口。

评点:于智博

本文化虚为实,写了一段经历。虽然是写“敲门”这一动作,但实则是在写亲情。开头母亲并没有埋怨孩子不情愿为她开门,依旧温柔慈爱,但愧疚与煎熬已经爬上了孩子的心头。此处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一直到最后的释怀,都能看到细节处理和心理描摹的功力,确为佳作。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人情钥匙礼仪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不要透支人情
礼仪篇(下)
钥匙和锁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钥匙
钥匙与锁的幽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