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2018-11-03 03:46
时代金融 2018年27期
关键词: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王 鹏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利率市场化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水平的变化由资金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使资金资源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达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完全不受中央银行的调节,而是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其对其他经济因素的间接传递影响机制。中央银行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金融资源来调节、控制利率市场,只是强制性的利率管制不在其选用方法范围内。其仍然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变化方向和利率变化幅度,进而调控利率和资金的供求关系,来追求我们想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表1 1993~2015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内容

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前后共经过20多年的时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金融市场为中心,以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完善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率机制为目的。我国利率市场化首先进行了同业拆借利率与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然后进行了贷款利率和贴现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进入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改革相互影响,平稳过渡,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

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在利率市场化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都出现了净利差不断收紧的状况。从国际上经验来看,这种现象由于长期的利率压制,利率在利率市场化后都将有一个显著的提高,而存贷利差的缩小也是不可避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其一,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先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贷款利率市场化领先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其上升幅度有限,上升速度小于存款利率(李宏瑾,2015)。其二,近几年我国移动支付迅速发展,大量资金流向支付宝等更便捷的移动支付,商业银行存款增速不断趋缓,相比于一般情况存款利率上升速度、幅度都更大。因此,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靠存贷利差和支付结算中间业务费用盈利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

(二)商业银行放贷冲动加大,客户结构发生变化

由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贷利差收窄,商业银行将在信贷中投入更多精力,更愿意去扩大信贷规模,以更大的存贷基数保持银行盈利的持续稳定(连平,2013)。这就造成商业银行贷款冲动加大,但是扩大的信贷规模没有达到商业银行的预期。商业银行放贷冲动加大并不意味着不考虑信贷风险,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以及商业银行自身趋利避害的本能驱使下,更多的金融资源将流向社会上的新兴优质产业,传统的落后企业将走向破产,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如何在新环境下快速平稳的完成自身的客户结构的升级,成为其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三)商业银行资金定价能力不足

在20多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央银行有意识的对各银行的资金定价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存、贷款利率上、下限逐步放开的过程中,中、小型商业银行更多的是跟随大型商业银行定价,自身定价能力比较薄弱,对资金定价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必要程序、关键技术等了解不足,不具备自主资金定价能力。在利率市场化的今天,中、小型商业银行资金定价能力的不足的缺点将进一步被放大,这将对利率市场的稳定造成冲击。

(四)商业银行风险加剧,风险控制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反向或非对称变动,造成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对于一般商业银行而言,利率风险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市场利率的不稳定,二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一致性(蔡逸仙,2013)。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短存长贷”的存贷款模式,资产、负债期限的不一致性普遍存在。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作为利率市场基本组成单位的各商业银行资金定价能力不足,这就使得利率市场上利率的变动无序。因此,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管控越来越重要。

信用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借款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到期足额的偿还银行贷款,造成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一直存在,但是利率市场化后增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上升,商业银行具有扩大信贷规模的冲动。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在信贷业务中就存在了逆向选择,增大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更倾向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贷款业务,这对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鼓励,增大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使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迎来的机遇

(一)改变传统客户结构,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方式,促使了商业银行金融资源有由传统的低效产业流向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使金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利率市场化之前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大多被传统的产能过剩的低效率的行业企业所占据,这一事实成为造成困扰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之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金融市场的改变,将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变自身客户结构,将金融资源更多的投向高效率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二)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业将从中收益

利率市场化后,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意味着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影子银行与其他国家的市场型信用结构不同,我国日益兴盛的影子银行更多的是在银行内部发展起来的,如银行理财、信托贷款等(丁宁,2015)。这意味着随着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也将从中受益。在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冲击的今天,这些银行内部发展起来的的具有影子银行性质的能够提高中间收入占比的,并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形成有效互补能力的金融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行业重组重新洗牌,商业银行改变顺应国情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各种挑战的同时,商业银行也迎来了改变自身行业地位的机遇。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变大,资金在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快速流转,商业银行体量优势变小,技术优势变大。谁先掌握资金定价关键技术、先做出顺应国情的改变谁就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改变客户结构,使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解决我国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的现实需要,顺应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四、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改善自身经营模式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传统经营模式进行改善,这包括优化客户结构、金融创新、增加非息收入占比、拓展金融业务服务领域等。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将金融资源更多的向中小微企业和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倾斜,把握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增加主动负债,减少一般性存款的占比,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走向多元化,利润来源更加广泛,以此来应对存贷利差收窄的困境。同时商业银行要在政策允许、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勇于进行金融创新、金融服务渠道创新。商业银行在自身金融渠道上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商业银行合理利用这一优势广泛的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满足不同客户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改变其在自身收入方面的被动局面,转被动为主动(李媛,2014)。在金融服务渠道方面,商业银行要顺应时代潮流,将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充分结合,拓宽互联网金融服务渠道,在给客户带来巨大便利的移动支付等领域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与电商平台的合作竞争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电子银行品牌(李佳凝、马金莲,2017)。

(二)扬长避短,找准自身市场定位

我国的商业银行无论大小在产品结构、运营模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逐渐演变为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竞争。商业银行要在利率市场化带来行业洗牌的机遇中扬长避短,增强核心竞争力,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路线,避免新一轮的同质化经营的出现,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巴曙松、李慧华,2017)。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自身巨大的体量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规模经济优势也同时也使其在特色经营方面表现平平。大型商业银行要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布局,加速国际化进程,并在国际化过程中广泛进行金融创新,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适合自己的盈利点有效地分散风险。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抵御风险能力的薄弱是其固有劣势,而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和在其自身发展区域的主场优势则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应该重点把握的关键点。中小型商业银行要结合本地区客户的具体需求,创新出适应当地客户的金融产品,巩固客户基础,提供便利、多变、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在面临客户跨区域的金融服务要求时,中小型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地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境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形成自身定价机制,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后,广泛被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定价机制是引进的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该机制在短期内将有利于我国利率市场的稳定,但是无论是使用该机制的银行还是没有使用该机制的银行都应该积极进行探索,找出适合自身的定价机制才是王道。在定价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状况、资本市场货币流动性、债券收益率、贷款风险等重要因素,做出符合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可控原则的存、贷款利率。在管控风险方面,首要的是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制度,做出配合国家管控标准的风险管控制度。商业银行要在自身内部建立起实用的评级系统,科学、准确的量化信贷风险来管控风险,强化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商业银行在关注外部风险的同时也要注重合规风险的管理,从治理层、管理层和业务层入手,规范商业银行上下人员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业务操作、管理运行、经营活动过程的各种行为。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