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018-11-05 01:44江苏省镇江市恒顺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水果糖道题应用题

江苏省镇江市恒顺实验小学 程 妍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时存在的障碍

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常出现的障碍如下:(1)对系统知识认知度不够,通常要解决数学应用型题目所需要用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而小学阶段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不能够满足他们对抽象性较强的分数知识的理解;(2)没有足够的准确计算能力。部分学生在做分数应用题时,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这种思路能够使他们列出正确的解题框架结构并列出方程。但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会由于自己的粗心或者忽视验算过程等因素而导致最终结果错误;(3)对题目没有足够的理解力,毕竟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扩散性思维比较有限,因此在做题时,学生对题目的分析会有差异。很多学生往往没有看清题目就急于做题,到最后才发现理解思路跑偏,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让学生心里感觉比较急躁。

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措施

1.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授课老师要先保证学生的基础能力,才能有效降低对基础知识的失误率,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对课本上的基础内容要秉着认真的教学态度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以及分数的通分运算中,最重要的是理清运算顺序。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分数计算题,让同学们进行分数爬楼梯的游戏。例如:给学生15秒的时间,让他们对这道题进行口算,再给出30秒的时间,让他们对这道题进行口算,最后给出50秒的时间,让他们对这道题在纸上进行计算等。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脑海中对解题思路正确掌握,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在对分数应用题进行教学时,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题型时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有这道题:伐木工小李伐木,已经砍掉六棵大树,占总数目的问:还要砍掉多少棵树才能结束伐木工作?这道题有多种解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思考时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因此思考问题时的出发点不同,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交流,规定具体时间,让每组上交他们讨论出的结果。这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他们总结出更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3.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因为数学是一门严谨性较强的科目,因此在解题时,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题目,都需要学生认真审题,根据题目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对于分数应用题来说,它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包含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在做分数应用题时,首先需要理清思路,其次要合理分析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要根据其要点进行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审题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做题之前认真审题,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此外,教师在对分数应用题进行讲解时,要让小学生准确理解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比较规则,这样便于小学生能够快速列出分数关系式。比如下面这道分数应用题:小花在去小丽家的路上买了50颗水果糖,其中有是柠檬味的水果糖,有是草莓味的水果糖,剩下的都是荔枝味的水果糖。问:小花买了多少颗荔枝味的水果糖?针对这道题,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它是针对50颗水果糖来说的,而的柠檬味水果糖和的草莓味水果糖是比较量,根据这样的分析可得出荔枝味水果糖占总数量的比例为(),从而算出荔枝味水果糖的颗数为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对系统知识认知度

不够、计算能力不够准确、对题目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发散思维,比如做完分数应用题后要记得验算,对同一道应用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等。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因此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水果糖道题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误会
是真是假
这道题谁会做
水果糖的味道
Q博士课堂
水果糖奇观
情迷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