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I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学科竞争力分析

2018-11-05 09:57陈欢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统计分析

陈欢

摘 要 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当今普遍用于评价大学和科研机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ESI数据,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发表的ESI论文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文数量、引用次数、贡献度排名和高被引论文占有率对学科竞争力进行分析,并结合学院学科服务经验,积极思考ESI学科建设新路径,对提升学科竞争力的举措提出建议。

关键词 ESI 学科竞争力 统计分析 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01

Abstract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commonly used today to evaluate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level and impact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ESI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 competitiveness by the number of EI papers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Wuhan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in different subject areas,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the ranking of contributions, and the high cited paper share, combined with the academic service experience of the college. Actively think about the new path of ESI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isciplines.

Keywords ESI; subject competitivene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ubject construction

0 引言

一流學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是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基本科学指标是Thomson科技信息集团在汇集和分析ISI Web of Science (SCIE/SSCI)所收录的学术文献及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析型数据库,并依据被引频次的多少计算出评价研究绩效阈值。ESI数据库因其具有学科全面、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学术影响大等特点,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常使用该数据库作为统计源,国内教育主管机构也以此作为评价高校学科发展的指标。因此,进入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 作为反映高校学科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受到广泛关注,是目前各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

2018年3月ESI数据显示,全球共有5776所机构和227所大陆高校进入ESI,武汉大学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入选学科数排名大陆高校第8位,北京大学以21个学科入选数居国内高校第一。与我国教育部学科目录不同,ESI共划分化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综合交叉学科等22个学科领域。水利水电学院是武汉大学的二级自然科学院系,学院现有“水利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水利工程学科是武汉大学具有显著特色的工科专业,是武汉大学现有的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之一。但由于ESI所划分的22个学科当中并没有独立的水利工程学科,因此,水利工程学科主要分散在工程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武汉大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的16个学科当中,每一个学科都会涉及到学校的多个院系和单位做出不同贡献,因此具体有哪些院系和单位做出多少程度的贡献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以ESI 2007-2017年收录的我院11年的论文为对象,对论文数量、被引频次、贡献度排名等进行统计与分析,全面分析学院论文在ESI不同学科的成果概况、发展态势和竞争力水平,以期为我院ESI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本文在WOS核心合集中下载得到机构扩展为“Wuhan University”的SCIE和SSCI论文33084篇,时间跨度为200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筛选出第一完成单位为“水利水电学院”的论文,并限制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共得到论文940篇。优先通过InCites内置学科体系匹配ESI学科,进入WOS数据库,逐一查找以上940篇论文的ESI有效被引次数(ESI仅统计来自SCIE、SSCI、A&HCI;三个子库的被引次数),数据获取日期为2018年3月。同时,参考由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多部门联合编制的《武汉大学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报告》中相关排名数据,通过近几年水利水电学院对不同学科贡献度的对比分析,了解学院在ESI不同学科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学院学科竞争力分析

2.1 论文数量

ESI论文数量的多少是体现学科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ESI数据库中我院2007-2017年的论文总量进行统计,并统计了SCI二区及以上(中科院期刊分区)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具体数据见表1和图1。从收录论文的总体情况看,学院2007-2017年共有940篇论文被收入ESI数据库,从2008年起论文数量始终呈线性增长趋势,2017年收录论文218篇,相较2008年的28篇增长了近7倍。在论文总数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二区及以上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增长速度也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二区及以上论文的数量为92篇,占当年度发表论文总数的42.2%,是2008年高水平论文占比的近4倍。发文量的持续上升说明学院科研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创新能力也在逐年稳步提升。

2.2 学科分布及被引頻次 (见表2)

从ESI论文的分布学科来看,水利水电学院ESI论文共分布在13个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工程科学、环境科学及生态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其中,工程科学的论文数量为406篇,占总发文量的43.2%,这部分工程科学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为2922次,占到了ESI论文被引频次总量的46.7%,篇均被引频次为7.2次,单篇被引最高为135次。这符合水利工程学科显著的工科特色,也可以看出我院近年来在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已具有相当的研究实力和影响力,但篇均被引频次较低,虽有940篇ESI论文被收录,其中有226篇论文(占总数的24%)没有被引用,没能引起同行关注,学院论文质量还需要大大提升,需要加大学术成果的影响力。

2.3 贡献度排名(见表3)

2017年,学院对工程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这5个的学科的贡献度排全校前五,对工程科学的贡献度排名从2014年的第三首次跃升到全校第一。学院ESI论文对工程科学的贡献率也在逐年增加,2017年工程科学论文被引次数贡献率为30.5%,相较于2016年的22.2% 有显著提升。2017年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论文被引次数贡献率为26.8%,列全校第二,与排名第一单位38.4%的贡献度相差不是很大。在保持对工程学科贡献度全校第一的同时,学院也需要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领域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力争贡献度排名稳中有进。

2.4 高被引和热点论文

ESI高被引论文,即最近10年间各研究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热点论文,即最近2年内各研究领域中被引频次在最近2个月内排名位于全球前0.1%的论文。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能从文献利用的角度体现出论文的影响力,是衡量学校科研和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2014年起,学院上榜过ESI高被引论文的篇数为23篇,其中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论文18篇。2018年3月ESI数据库显示,学院第一单位的高被引论文为12篇,其中工程科学7篇、地球科学3篇、计算机科学1篇、数学1篇,武汉大学总计为248篇。高被引论文在全校的占有率需要进一步提升,但工程科学高被引论文数所占比重较大,这表明我院在工程学科的学科影响力不断扩大,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ESI热点论文学院上榜篇数为1篇,数量较少,仍需加大ESI论文的创新力。

3 提升ESI学科竞争力的举措及建议

ESI学科建设是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工作,笔者作为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学科秘书,根据学院在ESI学科建设中所开展的富有成效性的工作及学科管理服务经验,并结合以上对学科竞争力的几点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在期刊投稿方面,建议针对各个学科制定投稿指南,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学科发展现状,了解ESI数据库学科分类、遴选引用标准和规律。尽量集中向潜力学科期刊投稿,研究本领域的专业期刊,采取合适的投稿策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老师开发了“高影响力国际学术期刊投稿指南系统”,并建设“水利工程学科服务平台”网站专栏,及时分享水利学科相关的各类资源。

(2)鼓励广泛合作,尤其是与高水平的国际研究机构/团队合作。引导科研人员紧跟学术热点前沿,开展原创性工作,加强协同创新,积极寻求高质量国际合作单位,大力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有效地学习与利用国外学术资源,发表高水平论文。同时,学院层面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组建高水平学科团队,搭建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

(3)实施奖励举措,奖励高水平论文。2017年,学院制定了《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ESI论文引用奖励办法(试行)》,按照单篇论文在上一年度的被引频次增量奖励论文作者,旨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奖励办法的实施在提升学科贡献度方面成效显著。2017年学院论文对工程科学的贡献度排名从首次跃升到全校第一。在重视发表论文数量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科研人员不断提升对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的关注度。

推动ESI学科建设是学院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双一流”建设目标相一致。学院在继续保持ESI论文高生产力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科影响力的提升,特别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学科创新能力,从而稳步提升学科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基于ESI的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学科竞争力的计量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39(5):1049-1052.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统计分析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