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源与流

2018-11-05 09:57王婕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实践思想

王婕

摘 要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为了谁、依靠谁的最好回答。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人民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产生的理论溯源;从习近平的成长经历以及早年的施政工作经验,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理论溯源 实践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81

Abstrac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centered" ideology reflects the fact tha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its core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atus of the people and is also the best answer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govern and who depends on i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s of the "people-centered" thought in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 from the view of the people of Marxism, the concept of the people of the CCP's collective leadership, and the people-based ide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rom Xi Jinping's growth experience and early years the work experience in governance has profoundly expounded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centered" thought in Xi Jinping's new era.

Keywords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 "People-centered" Thought; theoretical source; practice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存在的根基,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同时,报告中还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见,对“人民”一词频繁提及的背后,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地位的凸显。

1 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溯源

1.1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代表,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导言》中就曾提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①马克思将纯粹的思想理论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第一次明确了人民群眾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指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其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②这句话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创造历史、改造世界,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可以说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将思想理论变为现实,变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

最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明确的阐述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共产主义路径的探索是如何实现的,其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④是我们想要实现的最终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所体现的,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理解和坚定发展。

1.2 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直接来源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根本工作路线。中共历代领导人更是坚定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视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是我们党完成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来源。

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他曾明确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⑤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因此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构成毛泽东人民观的主要内容。其次,邓小平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以及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最高准则。他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⑦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许多伟大成就,使我们的国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江泽民的人民观是集中体现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他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⑧胡锦涛关于人民的观点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历代国家领导人的人民观,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1.3 中华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供文化给养

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强调为国家、民族而奉献的精神。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爱国观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都体现了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兴亡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道德境界。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重民、贵民、利民思想。《尚书·五子之歌》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提出“仁爱”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他将君民关系比喻成船与水,这也是孔子以民为本思想的关键核心;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墨子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深刻揭示了民众的基础性地位。程颐在《代吕晦叔应诏疏》中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已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正如张闻天所说:“新文化不是旧文化的全盘否定,而是旧文化的真正发扬光大。新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奇怪的东西,而是过去人类文化的更高的发展。”⑩

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民、贵民、利民的文化思想,源自群体高于个人、责任重于权利的价值判断,源自在国行忠义、国以家为基础、家以国为根本的集体意识。

2 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是借鉴马列经典作家理论,继承和发展中共历代领导集体人民观的结果,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也源于习近平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常年从政经验的积累。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不仅有丰富的理论渊源,更离不开习近平本人早年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施政实践。

2.1丰富的成长经历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毛主席曾经夸赞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同志,说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习仲勋同志对子女的教育一直是非常严格的,从不以权谋私,利用特权为自己的子女谋福利。他要求子女们读寄宿制学校,每周可以回家一次,而且从来没有用自己的车接送子女上下学。另外,习仲勋同志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跟同学们搞好关系,告诫他们跟同学们平起平坐,不能存在特权思想。他为子女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形象。工作中,习仲勋同志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经济来源问题,他大胆带头搞养殖,使困难群众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习近平从小受其父亲的影响,可以说习仲勋一心为民的情怀深深印刻在习近平的心中,这些都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密切联系基层群众

习近平在陕西梁家河插队期间,经常与当地老百姓一起劳动,根据当年同习近平一起工作生活的同事回忆,习近平劳动时非常下力气,和村里的壮劳力能干一样的活儿。春天时就和农民们一起挑粪上山,夏收时就上山收麦子,然后再将麦子一捆一捆挑回去,常常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基层群众的艰辛。也正是在跟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环境里,习近平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和村里人相处得非常好,感情非常融洽,群众基础非常好,大家都喜欢他,愿意和他拉话,他说什么村民们也愿意听。乡亲们知道他看书多,就经常去他的窑洞拉话,听他讲北京、讲名胜古迹等等。就是在这样的日常中,习近平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已经把自己融入进了陕北的黄土地中,他同梁家河的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在工作中想方设法让当地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生活中和群众打成一片,用心去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习近平这种发自内心对人民的热爱,时时刻刻将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这样的爱民情怀激发了他对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党群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思考。不仅对他当时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3 工作实践的历练

从在陕西梁家河大队当村党支部书记,到2012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这几十年的工作中,习近平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在陕北七年的知青生活,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积攒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习近平当村支书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办沼气。他到四川绵阳去考察学习建设沼气池的技术,回来后结合延川当地的气候进行研究、施工,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后来又在村里办铁业社,解决了村里农具的需求问题,方便了群众。习近平还给村里办了一个代销店,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生活之需。梁家河的经历使习近平深深了解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农村的真实状况,他是北京知青中最后一批离开的,他在农村入了党、当了支部书记,带着当地老百姓改天换地。之后,习近平到石家庄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一年后又担任县委书记。在正定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习近平的办公室除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外,什么都没有。虽然当时他已经是县委书记,但习近平还是和大家一样排队吃食堂的饭,和大家一起劳动。外出工作时,他也很少派车接送,经常骑着自行车下基层。1985年6月,习近平从河北正定调任厦门,为了尽快了解、掌握当地的人文历史,他把闽东9个县都跑遍了,每个县都做了充分的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他经常走村入户地跟农民交谈,用心去了解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从最初在梁家河做知青,到后来一步步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所经历的这些工作实践和历练,都让他对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等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也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工作实践和经历,习近平总书记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所以说,他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和施政实践,都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注释

① 百度:http://news.sina.com.cn/o/2018-03-16/doc-ifyshzcy6238543.shtml.

②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9.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49.

⑤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⑥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⑦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70.

⑧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39.

⑨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6-167.

⑩ 张金锁.延安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106.

參考文献

[1]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3] 韦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石[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8(1).

[4] 张鑫.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J].世纪桥,2017(12).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实践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