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职业指导实践中的应用

2018-11-05 09:57黄海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具体应用

黄海

摘 要 高校职业指导课对于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管理、适应工作岗位、转换社会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欠佳,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事实证明,在职业指导课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重点探讨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职业指导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心理咨询技术 高校职业指导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87

Abstract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courses are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rationally plan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improve their employability, career management, adapt to work positions, and transform social roles. However, at this stage, the teaching level of vocational guidance course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uneven,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good enough to meet the growth needs of students. Facts have proved that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in vocational guidance classes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fun of teaching and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thus stimulating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motivation,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in the career guidance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ology;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application

1 高校職业指导实践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的理论依据

职业指导与心理咨询一脉相承的。心理咨询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心理咨询指构建良好的咨询关系,职业指导是广义上的心理咨询活动,咨询者利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对心理方面祈求解决心理问题的采访者予以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咨询技术对最终的咨询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心理咨询是一种商谈的过程,咨询师们利用语言或者非语言手段,从而与来访者达到心灵层面的沟通。

职业指导起源于美国二战后社会经济衰败时劳动力供求匹配的矛盾冲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增加,职业指导逐渐上升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人们进行自我认知、价值澄清的基础和前提。

现阶段,高校职业指导与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不断完善学生,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心理咨询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应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澄清、整合内外各种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认为重要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必须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实际,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价值观。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实践需要借助一定的心理咨询技术。

2高校职业指导实践中应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2.1 倾听技术

倾听技术,指为来访学生创造充分的讲述时间与机会,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必须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必要时对学生表现自己的理解和同情。这里的倾听一般指“目睹”、“耳闻”,具体来说,就是仔细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认真听取学生的讲述,从而了解学生的具体缘由。

笔者认为,教师的倾听本身就能对学生起到安慰的作用,学生一吐心中的烦恼和不快,精神压力得以释放、心理得以解脱。这也是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心理学上说道:“心理有事、言之为快”。因此,心理咨询教师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要表现出烦躁,也不要随意插话或者下结论来增加学生的烦恼,让学生无法产生信任感。如,一学生投了很多简历、参加过很多面试,但仍然没有拿到理想的入职邀请函,再向心理咨询师诉说失败的原因时,还没说几句,心理咨询师就考试讲大道理:“你失败的原因是你准备的不够”、“好好总结,会有收获的”其实,这“苦口婆心”的大道理已经预示着这次谈话的失败。这种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发泄心中的苦闷,寻求尊重、理解和安慰。如果心理咨询师仔细倾听,然后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求职目的不明确?自我定位不准?情感困惑?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2.2 共情技术

共情技术,指心理咨询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换位感受学生的主观想法,将最真切的理解和关怀送给学生,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慰藉。但是,在利用共情技术时,切忌出现以下几点不良行为:

第一,直接规劝。如,“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这样”、“你首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而不是那个问题”等等。

第二,直接评判。如,“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你太自负了”。

第三,理论说教式。如,“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学生阶段不要谈恋爱,影响学习和就业”。

第四,贴标签。如,“你太自卑了”、“你神经衰弱了”。

第五,空洞的保证以让来访者开心。如,“你一定能找到工作的”、“你的明天会更好”等等。

2.3 具体化技术

高校很多学生在叙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自己有关的事件时,常常模糊不清,甚至前后矛盾,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也是大学生的通病与长期困恼之一。因此,心理咨询师可采用具体化技术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准确说出自己的意图。

如,学生说:“我总是很自卑”,咨询师:“能具体说说哪些事情让你自卑的吗?”学生:“我面试了很多家企业都没被选上,而我室友面试了一家就被选上了,还是央企。”咨询师:“还有呢?”学生:“在校期间我都没得过奖学金,我们班几乎90%的同学都得过,我很羡慕。”咨询师:“还有吗?”学生:“在校期间我都没谈过恋爱,看着校园里一对对的情侣,我很羡慕。”咨询师:“还有吗?”学生:“目前能想到的就这些。”咨询师:“能说说你的兴趣爱好,以及特别之处吗?”学生:“我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喜欢上网;喜欢写作,拿过奖项。”咨询师:“你们班有多少学生至今没找到工作的?有多少学生没谈恋爱?又有多少学生因为有能拿奖的文采呢?”学生会找到共鸣,一直以来都没有理清自己自卑的原因,在这样的情绪下越想越自卑,现在这样具体一说、具体一分析,其实也没什么,自己有的特长别人还没有,或许在别人的眼中,还羡慕我呢。

3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职业指导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3.1 反思以前的教学目标,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在高校职业指导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因此,建立信任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学生信任教师,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教师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给予传授“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而是建立双方平等、信任的关系,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信任关系是互相的,教师也要信任学生,要信任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强大的意愿自己遇到的职业发展问题。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动向,引导学生澄清目标、挖掘能量,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将与学生的肢体接触转化为心灵的交流,认真倾听,时刻秉承尊重和理解的原则,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予以纠正。如此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综合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3.2 充分挖掘就业困难生的优点,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师应更加高度就业困难生,注意挖掘其闪光点,表现出对其的关注和欣赏。可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让这些学生担任班级学生干部,鼓励这些学生多参加学校社团、社会实践活动,推荐他们到学校勤工俭学岗位工作,推荐他们到相关企业实习等等,为他们创造更多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这些困难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在这些过程中收获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不断降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心理压力,建立自信心,收获成就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3.3 积极搜集就业信息,对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作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应时刻关注人才市场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从而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高人才职位匹配率,实现毕业顺利就业,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不断满足社会需求。

3.4 组织行业性、专业对口的专场招聘会

笔者认为,在进行高校职业指导实践时,为提高学生与岗位对接的成功率,應根据毕业生的实际特点,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招聘信息。组织行业性、专业对口的专场招聘会、大型双向选择招聘活动等等,对相关学生予以推荐,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为本校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3.5 定期组织召开成功校友交流会,培养学生同情同理的能力

高校职业指导实践部门应定期邀请就业顺利、职业成功的校友在毕业季来临前回学校为学弟学妹做就业指导讲座,分享自己的就业经验,讲述自己事业有成的奋斗历程,从而引发学生产生共鸣,激发斗志,不断唤醒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实现人生价值。

3.6 加强对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壮大师资力量

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要想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就业质量,就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等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加强这方面的物力、财力的投入,为工作人员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首先,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强、周期长的工作,涉及心理学很多专业知识。因此,高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等工作人员去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心理咨询技术培训活动,或者邀请知名专家、学校来学校召开讲座,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其次,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有专门的场所、设备,从而提高心理咨询效果,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笔者认为,应尽可能地为每个院系都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从而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有效性,不仅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还要为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等一系列困惑提供帮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职业指导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咨询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教育中的管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塑造健全、和谐的人格,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秉承心理咨询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主动与学生联系,做好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兰珊珊.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19).

[2] 苏萌.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职业,2016(31).

[3] 李硕.关于心理辅导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7).

[4] 荣芳倩.心理咨询理论在职业指导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5(9).

猜你喜欢
具体应用
煤矿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及其应用探讨
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设计与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异步教学法
在包装领域中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