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2018-11-05 23:31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9期
关键词:老骥伏枥忠臣气节

曹操写了一首名叫《龟虽寿》的诗,吟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其中“烈士”一次迥异于今天的语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大约在魏晋之前,“烈士”一词从来没有牺牲的意思,而是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韩非子·诡使》如此定义“烈士”:“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曹操此诗中的“烈士”,也是这个意思。

“烈士”既然是有气节的人,有时为了维护這种气节就要以生命为代价来捍卫自己的原则,因此像忠臣一样,“烈士”常常舍生取义。从这个意思上,“烈士”渐渐才有了牺牲生命的含义。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辩亡论》中写道:“忠臣孤愤,烈士死节。”明确将“烈士”和“死节”联系在一起。唐朝诗人杨炯在《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中也说:“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烈士舍身以求名,视黄金之赏为粪土。

“烈士”今天的含义是后来产生的,直到近代,“烈士”才逐渐演变成为专指因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必须牺牲生命方能称为“烈士”。

猜你喜欢
老骥伏枥忠臣气节
老骥伏枥显担当
竹外疏花
图看天下
石奢自刎
守护中华民族气节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夜读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