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生学业导师视角下的学业导师制度分析

2018-11-06 10:46马飞
科教导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马飞

摘 要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高校实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本文阐述了本科生学业导师的优势和目前本科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了从事学业导师的具体实践经历,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业导师的工作效果,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学业导师制的完美落实,为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学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 学业导师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35

Abstract Undergraduate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is a kind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s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ultivating tal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undergraduate academic tutor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academic tutors. At the same tim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perf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and provide academic support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academic tutors;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本科生导师制度来源于导师制度,而导师制度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其最先由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率先提出和实施,并最终形成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但前期的导师制度,导师不是以指导学生学业为主的,直到19世纪中期,现代意义上的导师制度才真正成型。我国最初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应用导师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学分制在各个高校本科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本科生导师制才逐步开始在国内各高校中被实施。2000年初,浙江大学在校内率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后导师制如雨后春笋,在多个大学相续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它是一种区别于以往研究生导师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科生学业导师是以专业指导为基础,对本科阶段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尽可能地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提高本科阶段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学习效果。

2016年,在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条件下,综合本科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制度,江苏科技大学在取消本科生班主任制的基础上,开始面向全校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本人荣幸成为一名本科生学业导师,现结合自身近二年的学业导师实践经验,对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进行分析,对其优越性、存在问题及如何真正实现学业导师的职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优势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中提出,“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1)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各高校规模迅速扩大,本科生的招生人数不断提高,本科生数量的提高导致高校本科阶段教育的师生比下降明显,专业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日渐减少。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此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提高教学质量,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应运而生。利用专业的知识,针对高校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类难题,进行专业化的答疑,并对学生进行学业方面的指导和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2)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都是采用辅导员的模式,辅导员可能是本专业的,也可能是非本专业的,不管其所学为何类专业,国内高校辅导员一般来说是不参与学生专业方面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学业上的管理,辅导员经常是力不从心的。但由于其日常工作与学生接触频繁,对每个学生相对比较了解,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其也具有很多的经验和相对成熟的管理方式,可以指导解决学生离开家,脱离父母之后,在生活上的出现的各种问题。本科生学业导师则正好相反,擅长的是学业辅导,缺点是日常接触较长,管理经验欠缺,学生的生活问题指导处理能力相对较弱。江苏科技大学本次实行的辅导员加学业导师制度,弥补了各方面的不足,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能得到正确的指导,这一制度体现了江苏科技大学在教学改革上的创新。

(3)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学术研究的基本保证。一般来说,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彼此联系比较少,学生在下课之后,见到专业老师的时间比较少。而在本科阶段的学生,自身精力旺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求知欲,缺少专业老师的学业指导,无法发挥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近年来,就笔者所带专业学生来说,一方面,从竞赛角度来说,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广赛”、“紫金奖”等专业赛事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专业老师的辛苦指导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从专业学习来说,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完成从知识积累到知识应用的转變,更离不开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解惑。另外,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存在,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也客观上提高了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机率。为学生将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2 本科生学业导师存在的问题

学业导师加辅导员,辅以学生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江苏科技大学已实施近二年,此种管理模式虽然在其它学校也有相类似的版本,但对江苏科技大学的各位学业导师及相关的学生管理部门而言,还算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模式。以笔者近二年的学业导师实践来看,学业导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业导师的职权不清

因为目前实施的是学业导师加辅导员的教学制度,理论上是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方面,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生活方面,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分清,尤其是对于学业导师方面,由于校内完全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职责与权力上,无法明确自己的角色,比如班干部的选用,宿舍学风的管理以及优秀学生标准的评判等,虽然在日常校内学业导师会议上,相关领导也强调学业与生活不需要分得太清,只要是学生的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都应该有管理的责任和管理的义务。但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

2.2 学业导师的有效指导方式不足

专业老师虽然是学业导师,但学校并没有明确一个学业导师的工作时间,对于各学业导师而言,都是在自己没有安排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来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业指导,而学生找学业导师咨询,也必然是其没有课程安排的情况下进行。在老师学生互相约一个指导时间的时候,笔者就经常遇到,虽然我自己某一段时间没有教学安排,但学生这一段却都有课,而等到学生有空闲时间了,我却有课程安排。另外,有的学业导师不仅负责本科生,还有研究生方面,更是很难互相协调指导时间。

另外,没有明确有效的学业指导手段,学业导师经常以抓“两头(学习好的一头,学习差的一头)”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虽然能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秩序,但是根据笔者的实践,由于“两头”毕竟是少数学生,抓少数学生的学习状况,注定对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比较困难。

根据实践,有效的学业指导,应该从思想教育开始,要首先对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观。立德立身。在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上,对学生采用自由式组合分组、阶段性作业方式辅以日常多渠道交流指导等方式进行学业指导,才有更可能提升学业指导效果。

2.3 学业导师的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学业导师积极性不高

现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全校的学业导师为班级制模式,也就是一个学业导师带一个自然班,一般学生数量为三十位左右,在学业上,一个老师需要指导这么多人,则必须依托一个激励制度,并且导师应具有一个创新的思维模式,此时才能保障指导效果。

当前,学校缺乏相关的激励措施,本科生学业导师报酬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绝大部分学业导师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不会因为报酬而影响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但过低的报酬,直接影响学业导师的积极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与不担任导师的教师或者研究生导师相比,本科生学业导师要承担着更为繁重和多样化的任务,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

3 总结

笔者以为,学业导师是一个重要的且有效的高校教育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的效果。学业导师在江苏科技大学还是一种新的模式,要真正发挥学业导师的优势,还需要有很多的经验积累。首先,要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政策和相关制度,培养专业教师对于学业导师制的责任意识。其次,正确定位学业导师的角色,注意协调好学业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关系。最后,除了完善现有的考核机制外,相关的激励制度也必须要加强,以提高学业导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沈佳丽.本科生导师制改进对策探究——以闽江学院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3(1).

[2] 徐礼志.学业导师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

[3] 樊建新,压勇.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4] 冯团辉,王武,高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与完善[J].高教学刊,2016(8):90-91.

[5] 樊奔.本科生導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15):27-29.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