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模式初探

2018-11-06 10:46唐海波王淑娟王佳刘婧
科教导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模式

唐海波 王淑娟 王佳 刘婧

摘 要 志愿服务是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锻炼党员能力的重要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平台。基于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将党员服务社会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出“1+1+2+3”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模式,成效显著。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37

Abstract Volunteer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exercising party members' ability, and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exerting the vanguard and exemplary role of party members.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party member service society with the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ctively explores "1+1+2+3"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serve the social model with remarkable resul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volunteer service; mode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学生党员从入党那一刻起就应该时刻将这一宗旨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将其努力付诸实践。[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因此,在高校引导学生党员走进社会,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1 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要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2]

(1)志愿服务是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教育内容上,对党员的教育多侧重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宣传, [3]轻视宗旨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党性修养的培养和体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宗旨意识,锤炼党性修养。

(2)志愿服务是锻炼党员能力的重要载体。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逐步完善知识结构,锻炼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志愿服务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平台。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力所在。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觉悟和境界,更是在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和奉献行为 。[4]大学生党员首要的是立足本职,勤奋学习,做学习上的排头兵。但单有这些还不够,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更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志愿服务工作,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从而塑造起党员的先进形象。

2 当前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党员走入普通学生和群众中开展服务活动,扩大了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员对民情、社情的了解,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当前,大多数高校开展党员服务社会的活动主要有学生群体中的“结对帮扶”,去敬老院、孤儿院的“献爱心”,进社区或农村的义务清扫以及义务支教等形式。这些活动内容陈旧,大多停留在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的层面,没有关注到社会需要和社会热点,未能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更多时候表面上轰轰烈烈,形式大于内容。

(2)动员不够,组织不得力。传统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内容陈旧,发力点不强,实效性不高,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主动性差,大多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参加活动,服务活动的动员组织大多处于无力境地,并未真正发挥出教育党员、服务社会的作用。

(3)缺乏平台支持,没有长效机制。传统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层次较低,辐射面小,服务渠道较为狭窄,缺乏长久稳固的平台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零散化的显著特点,并且也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运行和考评机制,难以形成长期持久的效应,活动开展常常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3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的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模式的构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开辟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出“1+1+2+3”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模式,使大学生党员立足专业,结合社会需求,开展服务工作,拓宽了服务的渠道,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内涵、质量和水平。

(1)“1”指依托一个校外实践基地。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以此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既拓宽了党员服务社会的渠道,又成为我们了解产业发展及农户需求开展调研服务活动的窗口。此外,科教人员推广经验丰富,对产业发展及农户需求了解深入,为调研服务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智力保障。

(2)“1”指围绕一个产业或农户需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立足学科优势以及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或农户需求,内容涉及调研产业发展状况、园艺作物种植管理技术的调研与推广、园艺产品的网上营销等方面,内容的针对性强,活动效果显著。

(3)“2”指配备两名指导老师。1 名指导老师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的事务性工作,如择员组队、经费预算、生活安排、安全教育等,一般由政工干部或行政人員担任。另一名指导老师由科教人员担任,负责服务活动的内容安排、队员培训、问卷设计、信息收集、论文撰写。

(4)“3”指分三个层次组建服务队伍。组建由博士、硕士、本科三个学历层次的志愿服务队伍,硕士生、博士生中的党员人数多,比例大,而且硕士生、博士生学历层次更高、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能有效提升志愿服务和调查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3.2 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

(1)活动实践性强,教育效果显著。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专业所学开展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内涵丰富,实践性强,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意识与情怀,激发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达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良好效果。

(2)专家教授参与度高,服务水平提升。学校科教人员围绕研究方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项目调研,近三年组建调研队伍35支,内容涉及苹果产业效益调研、西瓜甜瓜生产情况调研、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休闲农业资源调研、设施农业产业状况等。

(3)切实服务“三农”,社会反响强烈。2014 年,科技支农博士服务团赴周至哑柏开展猕猴桃田间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受到新华网的报道,在团省委专项活动评比中获得“优秀团队”称号,《提高博士生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能力的实践探索》调研论文在第十届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党员团队协助农业合作社成立淘宝销售网店,给番茄、西瓜等农产品建立“杨凌净菜”二维码,并联系《农业科技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据统计,2015 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 560 万,同比增长 30%。

4 基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模式的创新

4.1 拓展渠道,创新平台

建立和巩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不断拓宽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渠道是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活动得以长期开展的基础。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将校外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示范基地)、合作密切的企业、专业相关的农业合作社都作为开展党员服务活动的实践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服务渠道,有效地将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连接起来。

4.2 模式化运作,项目化管理

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构建了“1+1+2+3”党员服务社会的运作模式。并对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的规范管理,以农户需要、产业需要设项,按项组团,从项目申报书的审核,到过程的监督、评估,再到最终的项目总结、评价及奖励,完全实施项目化的运行和考核,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保证活动效果。

4.3 发挥学科优势,确保活动效果

1123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是“智力”上的发挥。[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985”农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关切社会需要,发挥学科优势才能确保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实际效果。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多赢的举措,既可以优化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又能深化理论所学,激发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技能,推动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滌,赖炳根.基于实践体验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26-28.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02).

[3] 刘树宏.当前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49-51.

[4] 李正军.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5(10):14-16,26.

[5] 吴志功,田辉,梁家峰.让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2):20-2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模式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