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进园”:蚌埠的“二次创业”

2018-11-07 02:01夏自钊
决策 2018年10期
关键词:蚌埠市蚌埠升级

■本刊记者 夏自钊

2018年5月,蚌埠市的一项重点工作得到了中央部委的高度认可。

5月4日,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蚌埠调研期间,对蚌埠市的退市进园工作给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变,给予充分肯定。

王江平回京不久,蚌埠的退市进园做法,被工信部作为样本,向一批重点城市进行了推广。大连等城市,正是从工信部得知消息,专门派团到蚌埠考察学习。在得到中央部委和兄弟城市高度认可的同时,蚌埠也在收获退市进园带来的多重红利。

中集安瑞科蚌埠压缩机公司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中粮生化(安徽)公司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燃料乙醇生产线;丰原集团建成国内最大的聚乳酸产业园和世界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基地……一个个“第一”、“最大”、“最先进”,是蚌埠通过退市进园,实现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好证明,更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凤凰涅槃和后发城市的奋起直追。

蚌埠退市进园工作究竟是如何推进的?为什么能带来如此多红利?

必答题的“关键一招”

坐落于国家级蚌埠高新区的中集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前身是蚌埠压缩机总厂。近年来,装备制造业下滑的现实之下,安瑞科逆势上升。2013年是安瑞科退市进园后第一个完整的年份,当年实现4.5亿元订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从2013年起,安瑞科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退市进园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机遇,通过退市进园,我们的技术、设备、产品和管理都得以全面提升,实现了做大做强。”安瑞科公司副总工程师臧杰告诉《决策》。

安瑞科的转型升级,是退市进园给城市发展带来红利的一个缩影。与安瑞科同期搬迁的还有皖酒集团、安徽柳工、和平乳业、意义环保等老工业企业,与安瑞科一样,这些企业都紧抓退市进园机遇,实现了涅槃重生。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老工业城市,蚌埠市面临城区老工业区传统产业比重过高、企业工艺设备落后、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由于自身特殊的市情,对于蚌埠来说,退市进园是一道必答题。无论是城市发展需要,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向高质量发展,退市进园都势在必行。”蚌埠市经信委负责同志对《决策》说。

但如果仅仅从老工业城市必须完成的工作来看待退市进园,无疑没有理解这项工作的战略深意。“退市进园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要将这项工作提升到巩固蚌埠市皖北地区和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地位、推进工业站稳全省第一方阵的高度。”蚌埠市委书记汪莹纯表示。

建成皖北地区和淮河流域中心城市,最大的支撑是产业。正如蚌埠市市长王诚所指出的,“退市进园是优化全市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的重大战略部署。”

首先,从单个企业来看,退市进园不是简单的异地复制,而是一种全面升级。不仅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先进的生产线和成倍增长的产能,还通过搬迁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了创新发展、集约发展。

其次,从全市产业来看,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工业布局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都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实现,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工业站稳全省第一方阵。

第三,从城市转型升级来看,蚌埠市正紧抓退市进园的重大机遇和时间窗口,推动实施《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并巩固蚌埠皖北中心城市地位。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和后发型城市,退市进园是蚌埠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下,退市进园也是蚌埠追赶崛起的一盘大棋和关键一招。

精准有力的政策体系

退市进园,如何退得快、进得稳,殊非易事。

“企业的搬迁可不简单,绝对是一个系统工程。”蚌埠市退市进园办相关负责同志告诉《决策》,首先搬出去和迁进来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政府融资平台如何运作?其次,在土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新园区如何破解土地难题?再者,迁入区与迁出区政府如何协调,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和服务?此外,还有规划选址、项目审(报)批、迁入园区配套等方方面面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西部城区生物化工企业的搬迁是块“硬骨头”,中粮生化、丰原集团、天润化工等企业不但体量大、社会影响大,而且搬迁所需费用和土地均十分庞大。

为解决这些难题,蚌埠市在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的谋划上下了大功夫。2014年1月,蚌埠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退市进园的实施意见》,并组建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以重点生物化工企业的退市进园为例,蚌埠市先后召开专题会、协调会60余次,协调解决项目审(报)批、用地、路网、供电、供水、施工环境等问题100余个,可见退市进园工作之复杂。

据了解,退市进园工作最难的是资金问题,仅丰原集团一家就需20亿元土地补偿款,中粮生化交付第一批土地后,也需6.6亿元的补偿款。由于国家和省一级并无相关项目资金,巨额的补偿款只能靠蚌埠市自己解决。但是,为了退市进园,蚌埠下了大决心。其推进过程颇为艰辛,包括补偿方案的制定、与企业的洽谈及最后签约,方方面面都付出巨大努力。

那么,资金难题是如何破解的,即“钱从哪里来”?

2017年1月,蚌埠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建淮河兴业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融资50亿元,用于支付重点化工企业退市进园补偿款。具体做法是,几家重点化工企业搬迁后,在城区的土地作为资产注入到淮河兴业公司,并通过增加注册资本等方式,做大淮河兴业公司资产规模,以增强融资能力。据介绍,专门成立一个淮河兴业公司来负责补偿款的融资和支付,这种操作方式最大的好处是“算总账”。

“所谓算总账,即几家重点化工企业的土地收储后,统一打包注入到淮河兴业。由于企业原址土地上,有道路、绿地、学校等公共设施,有的企业位于限制开发区域,搬迁后土地不能出让,因此,单个企业的收储方式很难操作。这就是淮河兴业公司算总账的好处。”蚌埠市退市进园办相关负责同志告诉《决策》。

资金解决之后,关键问题就是引导企业早搬快搬,在搬迁中扩大投资、转型升级,这才是退市进园的本质。2018年5月,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蚌埠调研期间,高度肯定的正是蚌埠市对企业的引导激励政策。

首先是让利企业。在搬迁过程中,蚌埠市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利益。按照基础补偿标准,企业原址土地80万元每亩,基础补偿之外,土地出让净收益高于80万元每亩的部分,按不低于50%的金额作为补充补偿。同时,为鼓励企业多投快投、早搬快搬,兑现搬迁补偿政策后,土地出让净收益的政府结余部分,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履行协议、项目实施、土地修复等情况给予企业最高全额奖励。

其次是要素支撑。蚌埠的退市进园,不是单纯把企业搬走,而是搬强企业。

符合条件的退市进园项目,由政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技术改造、三重一创、自主创新、制造强省等专项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中粮生化、丰原集团、天润化工分别获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3.46亿元、2.22亿元和0.53亿元,有力助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激励企业的同时,蚌埠还通过一系列倒逼政策,引导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实现技术进步与提档升级。一方面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严格实施过剩产能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设备,防止异地简单复制。

为防止落后产能转移,蚌埠专门出台意见,企业异地迁建和就地改造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环保安全要求,履行必须的项目审批程序,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采访中了解到,这些举措收到了显著成效。中粮生化、丰原集团等重点企业均在退市进园过程中,抢抓机遇进行全面提升,尤其是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响亮地喊出了“抢抓搬迁机遇,开展二次创业”。位于固镇经开区的丰原新址上,一个国内领先的项目群,正在拔地而起。

“以退为进”的红利效应

“对于丰原来说,退市进园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我们等待这样的机会已经很久了”。丰原生化董事长付松告诉《决策》。

在丰原集团“公司大事记”上,2016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丰原正式启动迁建,除了丰原总部,丰原生化、丰原明胶、泰格生物等项目全部迁至固镇经开区,并借机上马了聚乳酸、丙氨酸、维生素等新项目。这些项目被称作“技术的大提升、产业的大升级”,肩负着丰原集团转型转场的重要使命。

“这些极具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项目需要新的空间、新的生产线做支撑,而老厂设备陈旧,很多技术改造难以实现,亟需新园区、新设备实现升级。所以说,退市进园就是丰原的二次创业。”付松告诉《决策》。

位于固镇经开区的丰原生物制造产业基地上,一个世界级的聚乳酸新材料基地已经孵出雏形。“经过退市进园,那条曾试图搅动生物化工和生物新材料产业的鲶鱼,游回来了。”一家知名财经媒体评论道。

在丰原喊出退市进园就是二次创业的时候,蚌埠另一家龙头企业中粮生化则提出“退是为了更好的进,退一步天高地阔转乾坤”。

对于中粮生化来说,从蚌埠西郊搬迁至沫河口工业园,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从设备更新、工艺转换、管理系统升级,到产能提升,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行业面前,实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目标。位于沫河口工业园的中粮蚌埠产业园,装备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燃料乙醇生产线,全流程实现自动化控制。

据了解,中粮蚌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80.5亿元,整个园区占地约2000亩,规划建设为集生物质能源、生物新材料、生物制品、新型发酵饲料、食品配料、研发中心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投产后将成为华东及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燃料乙醇生产供应基地。

在搬强龙头企业的同时,蚌埠市还搬出了千亿产业。乘着龙头企业二次创业的东风,蚌埠抢抓机遇延伸产业链条。蚌埠市正在编制新材料发展规划,加快千亿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和“材料之都”建设。目前,蚌埠已经培育形成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脂、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等3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依托丰原集团,蚌埠正在打造国内最大的聚乳酸产业园,未来三到五年,蚌埠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将达到1000亿元。

退市进园的红利还不止于此。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园区的承接能力在退市进园过程中也得以加强。沫河口工业园区、固镇经济开发区等退市进园主承接园区,正在以重点生物化工企业迁入为契机,解决了开发区扩区扩容、基础配套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等多年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园区基础设施在传统的路网、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要素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研发、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良好的软硬件,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企业的二次创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园区承接能力的增强,这些退市进园带来的发展红利,正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汇聚成为蚌埠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耸立在园区新址上的一座座厂房、一间间实验室和一条条崭新的生产线上,蚌埠通过退市进园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寄望,正从平面规划图变成立体的现实。

猜你喜欢
蚌埠市蚌埠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回暖与升级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