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2018-11-07 02:01韩永生
决策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安徽标准化标准

■韩永生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又是三年质量提升行动的第一年。

质量提升,标准先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标准化工作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好标准化战略,推进全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徽标准化水平。

标准“领跑者”

开展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要以标准升级倒逼装备制造和消费品质量升级。重点组织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推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兴业态,以及各类优势企业依据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的国内标准确定的对标技术方案,开展比对分析、技术验证、比较试验、协同攻关和成果创新等工作。

在合肥市率先开展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推动各地积极跟进、主动参与、点面结合。通过对标发现差距、找到不足,提升安徽省制造业标准质量水平。

大力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围绕培育发展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新业态、新动能,有效建立新兴产业标准制修订“直通车”机制,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加快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引领新经济建康发展。

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建设。营造“消费选领跑、生产看领跑”的氛围,帮助行业领军企业达到或超过国际同业先进水平。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 努力实现安徽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走出一条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加快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指导获批筹建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三家单位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细化、量化各阶段目标和具体任务,深化责任落实。按照《安徽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规范运行,将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成重要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服务安徽“三重一创”等重大战略实施。

“标准化+”行动

开展“标准化+”工业行动。加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研制,推进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家用电器、汽车制造、食品医药、轻工纺织、能源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现标准化新突破,逐步提升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平板玻璃、煤炭等传统产业质量标准水平。积极开展高端制造业、消费品、高新技术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开展好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行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安徽制造2025提供强大标准支撑。

开展“标准化+”农业行动。着力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多层次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安徽在建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示范区绩效考核,探索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益评价。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省建设,黄山区、南陵县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打造标准化样板,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开展“标准化+”服务业行动。总结安徽旅游服务、家政服务、餐饮服务标准化的成功经验,继续开展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顾客满意度高为目标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更好发挥标准化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开展“标准化+”城乡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城乡体系规划、重大水利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农村路网和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标准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备案的全过程,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开展“标准化+”社会治理行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更加公平、安全、有序发展。重点抓好蚌埠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试点。

开展“标准化+”公共服务行动。建立健全教育、卫生、文化、政务服务等领域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打造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示范项目。

开展“标准化+”党建行动。落实省委组织部基层党组织党建标准化建设要求,完成国家标准委党建标准化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安徽党建标准化工作,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深化标准化改革

加强地方标准管理。按照新标准化法的规定将地方标准限定在满足地方自然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突出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性,重点支持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制修订。严格推荐性地方标准立项评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着力提高推荐性地方标准供给质量。

发展壮大团体标准。选择市场竞争较充分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逐步形成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鼓励社会团体发挥对市场需求反应快速的优势,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优化标准供给结构,促进安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继续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的监督抽查。鼓励安徽有影响力的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

增强安徽标准国际影响力。积极地更多地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全面提升安徽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打造“一带一路”质子超导国际标准联盟平台,鼓励安徽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发挥3个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作用,积极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让更多安徽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转化为国际标准,提高国际话语权。

全面推进军民标准融合。大力实施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推动军用装备和设施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将先进适用的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军地协作制定一批军民通用标准。鼓励支持中电科38所等企事业单位承担军品标准和民用标准融合转化项目。

制度+队伍+服务

完善制度。继续完善专标委管理制度,细化专标委工作规范,建立专家库,制定标准论证、评审工作细则,使标准立项、评审、审查更加公平公正,提升地方标准质量。加强试点示范项目管理,进一步提升试点示范质量,打造标准化精品工程。

建好队伍。继续办好标准化战略高级研修班,重点培养参与国际标准活动人才,让更多部门和地方的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参加培训,成为推进标准化战略的骨干。大力实施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培养标准化工作的基础队伍。大力组织标准制修订、农业标准化、标准化良好行为、服务业标准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事标准化队伍能力水平和技术素养。

精准服务。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标准化工作的业务指导。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主动上门帮助企业制定标准、完善标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各专标委主动与企业对接,协助起草单位按计划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由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技术机构和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成立专家组,推进全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安徽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