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

2018-11-07 11:45向欣杨华彭瀚吕莹徐旭
实用医学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瘘口硬膜脊髓

向欣 杨华 彭瀚 吕莹 徐旭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贵阳550001)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类相对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其发病可能与炎症、外伤及退行性疾病有关。一般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目的均为封闭瘘口,阻断异常的动静脉回流。由于介入栓塞治疗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目前多数机构更倾向于采用疗效更加确定的显微手术治疗[1-2]。近年来随着复合手术室的推广应用,为这类疾病的诊治带来更多便利。本报告收集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5-2017年8例经复合手术治疗的SDAVF患者,就其手术方式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例患者来自2015-2017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均行脊髓MRI、CTA及全脊髓DSA检查后明确诊断。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7~76岁,病程 1~4年,其中有2例为栓塞术后复发患者。

1.2 影像学检查本组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CTA及全脊髓DSA检查。MRI表现为:脊髓表面见扩张迂曲血管,呈“虫蚀”样改变,T2加权像可见脊髓表面迂曲的血管流空信号,髓内高信号提示髓内水肿,CTA可见椎管内病变血管,并寻找硬膜供血动脉,初步定位瘘口位置(图1A、B)。DSA再次确定瘘口(图1C),可见供血动脉自硬膜瘘口处供血,引流静脉异常扩张迂曲,向上或(和)向下引流。

1.3 手术方法全麻生效后,置患者于俯卧位,行左侧桡动脉置入鞘,行脊髓血管造影并定位瘘口。常规消毒、

铺巾,以瘘口节段为中心取皮肤直切口约6~8 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暴露病变处椎板,取一临时动脉瘤置于椎板上于透视下再次确定瘘口位置后,半椎板开窗,剪除黄韧带,显露并纵行剪开、悬吊硬脊膜。探查硬膜下,即可见动静脉瘘口(图1D),分离瘘口后,用临时动脉瘤夹夹闭瘘口,再次行血管造影,见脊髓异常血管消失,证实瘘口确切,予烧闭瘘口处动脉血管及瘘口,离断烧闭的动脉血管(图1E),再烧灼瘘口周围硬膜,再次造影见脊髓异常血管不显影(图1F)。严密止血后,取微乔线连续水密缝合硬膜,并用人工硬膜修补硬膜,硬脊膜外放置引流一条,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

1.4 随访及评估出院后随访8例,时间3~36个月,门诊随访予MRI复查,部分患者电话随访。采用改良Aminoff-Logue功能评分评估脊髓功能,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使用配对t检验评估评分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组8例患者术中显示SDAVF瘘口均全部切除,脊髓血管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显影良好。1例复发病例术中造影提示同一瘘口与2支畸形静脉相通,烧闭瘘口后造影即未见异常引流。随访3~36个月,见表1(12个月后评分无变化故未列入表内),症状好转7例(87.5%),稳定1例,其中运动好转者7例,感觉好转者6例,括约肌功能好转者6例。手术前(7.63±1.32)及术后3个月Aminofflogue评分(2.07±1.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3 讨论

脊髓血管畸形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20%~30%,而SDAVF属于较常见类型,占70%~80%,其病因可能与外伤、炎症有关,其显微手术疗效较为可靠,但瘘口的定位、寻找和术中即时评估的手术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前提。复合手术室的应用为治疗本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组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术前确定瘘口位置是关键。本组患者均经MRI检查发现椎管内血管畸形后入院,并在术前采用行320 CTA进行瘘口的粗筛,评估瘘口可能出现的位置,然后再进行全脊髓造影,重点观察可疑部位的供血,确定瘘口的位置、数量,充分评估后再择期手术。MRI敏感度高,特别在T2相上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蚓状畸形血管,并可与其他椎管内病变鉴别,不仅是本病的重要筛查手段,从MRI上可对畸形血管的和脊髓水肿的范围进行评估,从而可初步预估患者的预后[3]。虽然有报道动态MRI对瘘口的显示可接近DSA水平[4],但常规MRI仍难以做到对瘘口的准确筛选,故术前本组患者再行CTA检查。CTA对于SDAVF瘘口位置可以准确筛选与定位,可以大幅减少全脊髓DSA的手术时间,可以提高瘘口的检出效率,但是仍缺乏血流动力学的资料,故再需再行DSA检查,以获得以上补充信息,更重要的是,对于可疑的所有瘘口进行最后的确定与定位。

进行复合手术时,患者需取俯卧位,经常规股动脉途径不便进行造影操作,故本组患者均采用桡动脉入路,患者于仰卧位行全麻,转为俯卧位后再行桡动脉插管。为方便操作,取左侧动脉置入5F鞘管,并用5Fcobra管进行瘘口造影,在透视下定位并准确确定手术切口位置,一般以瘘口为中心显露3个椎板即可。

图1 SDAVF复合手术治疗前后对比Fig.1 Comparision between SDAVF pre-post hybrid operation

表1 手术前后aminoff-logue评分比较Tab.1 Aminoff-logue scores comparision between pre-post operation

行半椎板入路,显露瘘口处硬膜即可。传统手术中定位有可能不够准确,打开硬膜后迂曲的静脉妨碍了瘘口的找寻,延长了手术的时间[5]。而在复合手术中可非常精准地进行瘘口定位,半椎板可提供约3 cm×2 cm大小面积的硬脊膜,已可充分暴露瘘口。由于开窗面积较小,不能充分观察脊髓表面的异常引流血管全貌,并根据引流血管形态及颜色判断瘘口是否准确。故本组患者在烧闭瘘口前均行取临时动脉瘤夹进行瘘口临时阻断,然后再次行DSA复核瘘口及畸形血管消失后再行瘘口烧闭,并扩大电灼周围硬膜。半椎板入路术后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甚小,勿需另外固定或骨质修补复位。但由于切口较小,需采用显微缝合方式进行硬膜水密缝合,以免术后出现脑脊液漏。

复合手术室对医护人员的放射损伤。虽然目前放射防护较为完善,但是对于在其中工作的医师和洗手护士,仍需注意累积剂量的放射损伤[5-6]。

复合手术室具有术中显影定位并且行血管内治疗的优点,在心血管外科、胸科、泌尿科手术均有应用报道[7-8],而其为神经系统血管疾病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治疗平台,可在显微手术的同时评估血管病变形态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7,9-10],对于 SDAVF,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定位,不仅有利于微创精准手术的实施,同时在术中评估手术的有效性,也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恢复。

猜你喜欢
瘘口硬膜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微氧渗透辅助负压封闭治疗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