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画派” 艺术简析

2018-11-10 10:07焦鹏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艺术价值

焦鹏

摘 要 :“长安画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北以陕西西安为主要地区兴起的一个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画派。是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一个绘画流派。主要创作了一大批表现西北地区朴厚自然、苍凉雄浑的西北风情,黄土高原绘画作品。展现了陕西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大西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热烈感情,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人民红军,歌颂劳苦大众,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种精神面貌。不仅继承了中国从古提出的 “文人画”观,也对新时代中国画创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理念。论文主要通过对“长安画派”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探索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画坛绘画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黄土高原题材中国画;长安画派;艺术价值;艺术特点

一、长安画派产生的背景

“长安画派”出现以一个团体性的艺术活动主要活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革”结束后,画家们处于多向发散与个人面貌的本性回归时期。但“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却逐渐发扬光大,受到了后继者们的追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当代西北地域题材中国画创作的思路、方法和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绘画自五代以来,进入唐宋鼎盛时期,绘画科目已经有很多种。两宋时期设立画院,这一举措更加推动了中国绘画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宋代文人士大夫、画院画家的参与,以及元代以元四家为首的文人画的兴起,中国绘画在哲学思想领域体系的内涵上得到了空前的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中国绘画中独立完整的一种绘画体系。但是文人画又形式重复,再加上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使国人的这种文化自信遭到了深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场绘画变革。具有爱国情怀和道义精神的中国文人志士开始进行了文化上的反思,并且出现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也为持续了近百年的中国画向新时代转型做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二、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及作品

(一)赵望云及其作品

“长安画派”画家中最早开始涉猎西北地域题材的是赵望云。

赵望云,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赵望云先生的一生在中国艺术史上可谓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早期抗日战争时期,作品所描绘的当时农民的贫苦大众的生活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并且获得了平民画家的称号。

游走于西南等地写生旅行,其后,他写生的主要地域开始转向西北地区,赵望云从成都重庆辗转大西北,对他的艺术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西北黄土地风土人情的影响下,形成了赵望云先生简括、平淡、朴实、含蓄的特有的艺术风格,也为以后独特的创作特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先后或个人或集体进行了几十次大大小小规模的写生活动,临摹石窟壁画。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提出了经典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

赵望云先生一生都在为中国画创作,面向生活,画风质朴浑厚,骨高气雄。尤其画人物、山水最为著称。他的作品所创作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农民、工人、劳苦大众以及各少数民族的生活及农村的田园风光、边塞的辽阔草原、西北地区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风沙弥漫的弋壁滩,凡是他所到过的地方,都保留有他所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所创作的一幅幅画卷。他所表现的创作题材,在以前很少有作为创作题材。他在写生创作实践中 下了很大的功力。《养猪图》 作品表现的是陕北人家的一个很普通的生活场景,图中赵望云先生用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很轻松地描绘出树木、栅栏,每一笔都生动形象,树木形态不一而又写实,可见他的造型能力。作品中所画的猪,不同的神态,用写意的笔墨形式处理,使之传神而又不造作。旁边的老人和小孩更是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这里运用工致的手法使之人物更加动人,成为画面的重点。这幅作品很好体现了赵望云先生的写生创作特点,人与物是分不开的,以景突出人,又以物带出人物,相互呼应,这种表现手法将人和物完美结合一起,在以前的绘画作品中是很少出现的。

赵望云先生的写生作品突出反映的是劳苦大众人民的真实生活,从而使他的作品更加贴切生活,正是印证了他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既不失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还能将生活中的现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以前中国画很少能反映出来的。

除了写生作品以外,他所创作的大山大水,气势磅礴,宏伟的山水画中也不失这一特点。

由一些作品可以看出赵望云在他的创作思想,创作特色上已经有了成熟统一的创作风格, 在学习传统的绘画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坚持以传统为老师,但是又不局限于传统,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他的山水画里还是坚持了他之前表现生活的特长,生活劳作的劳苦大众人民仍是他创作的主体。赵望云在画面中融入人的活动,是一种现代感极强的新境界,它完全是在实践中寻找到的新创造。是他自己走出来的艺术成果,也是他生活、思想感情和技巧多方面统一的产物。

(二)石鲁及其作品

无论是西方印象派画家梵高,还是疯狂的明画家徐渭,每当读他们的作品和传记时总能把他和石鲁联系在一起。癫狂一词是对石鲁最好的解释,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一石,一鲁。不管是本身就集聚疯癫的石涛,还是以疯狂着为表现对象以剧烈的颠覆性击醒沉睡的中国人的鲁迅,都暗示着石鲁气质中的癫狂,还有他对艺术的表达态度。

早期时代的石鲁,他的创作主要是传统写實的绘画风格,以通俗的人物故事和场景来宣传当时的社会环境。到了60年代,他的创作达到一个较成熟的阶段,一方面以纪实,表达情感特色,以及象征手法表现为主,另一方面以一批新的艺术特点的山水画创作成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并且提出了主张把山水当做人来画的艺术思想。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典型的代表石鲁绘画特色的作品。《转战陕北》就是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画中构图布局独特,笔墨扛鼎有力,运笔多顿拙,粗狂有棱角,画面以雄伟的大山为烘托,毛主席巍然屹立在山坡上,尽管主要人物的比例在整个画面上占得很小,但给人印象却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势。尤其在画面上虽然看不见千军万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在大山大壑间隐藏着千军万马,画家用间接的方式暗示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场面。使《转战陕北》意境开阔,气势逼人,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成为了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的经典。

到了70年代,他很少再表现山水作品,这个时期主要以大写意花鸟为创作题材。在这些作品中,极具个性化,在诗书画印上,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在笔墨上做出了重大的变革,强力的提按用笔用墨,激烈的抒情品格,很符合他癫狂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特色,完成了书画有传统形态笔墨向现代形态的剧烈转变。

纵观石鲁,他的绘画精神充满了新的时代活力。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系统化的笔墨与理论值的后人去学习探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批绘画艺术工作者。

三、长安画派的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

(一)長安画派艺术特点

长安画派作为一个艺术团体,在它的发展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孕育期、酝酿与准备期、多角度探索与集群风格的形成期、合力效应的发挥与发展、完善和创立时期、多向发散与本性回归期几个不同的阶段,在各个不同阶段中它的艺术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并指导着“长安画派”画家们的艺术实践。但是从近代艺术发展中来看,长安画派艺术特点还是以代表人物赵望云和石鲁为基础。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相结合是对长安画派基本的思想路线的定义,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成为长安画派的创作口号。

平民艺术观,以人为主体,以及美术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有前途,画自己身临其境的景物、劳苦大众、社会生活的创造者,是他所执着的,明确的艺术主张。这使他的作品简洁明了,为众人所明白。

以写生改造中国画。赵望云前期的创作过程,创作题材,都是从写生中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所创作的作品又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二)长安画派艺术价值

长安画派艺术的价值不仅仅是局限于画面的内容、笔墨的技法,更多地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态。所以他就成为了反映劳苦大众生活的一种方式,记录生活,记录社会。赵望云宣称他的画里不画不劳动的人。这一观点更加确立了以赵望云先生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的绘画思想和绘画题材。这可以清晰地从他笔下的农民、少数民族的牧民、工人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反映出来。赵望云先生这种创作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绘画改革和社会矛盾的对立统一,完美将劳苦大众作为绘画题材的主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为当时的绘画发展道路做出了贡献。同时石鲁的生活经历也使他的创作理念和赵望云志同道合。他曾提出“生活是画的源泉。画无生活若加工无原料。生活枯竭,画必凋败”等等,强调生活对创作的重要性。以生活、人民为主这一创作思想在以前是很少几乎没有被艺术家所重视,长安画派从题材到绘画思想上的这一改革,无疑在画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为以后绘画创作的探索道路提供了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艺术价值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