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幼儿园绘画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8-11-12 09:47张巧宁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提高有效性策略

张巧宁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改变了以往老师“范画”的传统模式。导致部分幼儿出现不会画、不敢画等,甚至对绘画活动丧失兴趣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提高绘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亦或是策略吧。

关键词:提高;繪画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美术活动中,绘画是传统的主要的表现形式。那怎样才能让幼儿会画、想画、喜欢画呢?

一、让幼儿充分感受与欣赏,丰富幼儿的表象,为绘画活动做准备

《指南》颁布后,改变了以往老师“范画”的传统模式。导致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画”,那么如何丰富幼儿的表象呢?

(一)利用身边的事物让幼儿充分感知,积累表象

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让幼儿充分感知,积累对事物丰富的表象。如,在一次绘画活动《美丽的花》中,选取了我班孩子较熟悉的“鞭炮花”。“鞭炮花”对于其它班级的孩子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对于我们班的孩子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班教室门口的围栏上爬满了“鞭炮花”,让幼儿对熟悉的“鞭炮花”进行作画,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兴奋,纷纷围过来仔细观察还不时的有手去摸一摸,闻一闻。我要求孩子们先说说你眼中的鞭炮花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想象,再进行绘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孩子们对“鞭炮花”的形态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孩子们的作品也形态各异。

(二)利用儿歌等一些形象性语言来帮助幼儿记忆物体的表象

如:在绘画活动《菠萝》中,我引导幼儿念儿歌:“一个大土豆,穿上格子衣,添上小花纹,长出绿头发”孩子们边念儿歌边画画很感兴趣。具体形象的语言增加了幼儿对事物表象的记忆,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绘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关键,那怎样才能让绘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呢?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心理学》提出“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幼儿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如在《快乐的线宝宝》教孩子如何画直线和弯曲的线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把课件制作成动态的形式,再配上语音:“变变变,线宝宝变成了绳子,和小朋友一起学跳绳;变变变,线宝宝又变成了大波浪,和鱼宝宝捉迷藏;“变变变,线宝宝又变成了小蚯蚓……”声情并茂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让幼儿充分的欣赏感知,激发他们对线条创作的兴趣和欲望。

(二)提供多样性的材料、运用多样性的活动形式,让绘画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绘画活动中改变以往传统的用纸张彩笔绘画的形式,创造新颖的活动形式,能大大激发孩子的兴趣,收到不一样的活动效果。如:在一次绘画活动“怪兽”的创作过程中,老师采取在卡纸上滴上颜料,让幼儿吹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再根据形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上怪兽的眼睛鼻子等。这样幼儿玩得非常开心,画出来的作品也形态各异。再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运用废旧的地球仪装上各色颜料,通过集体滚球的形式在一大张黑色的卡纸上集体作画,孩子们做出来的作品真的很像在天空中绽放的烟花,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玩得高兴,也玩得很有成就感。

其实幼儿园绘画活动的形式还有很多,材料也很丰富,只要老师平时多留心,多思考,很多材料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如:蛋托画、竹筒画、吸管吹画、纸团印画、弹珠滚画甚至水管、拖鞋、蛋壳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作画的材料,形式新颖有趣,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增强绘画活动的情境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合适的情境成为老师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个良好的情境环境的创设,能让孩子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变不愿意到愿意参与。

三、让评价过程变得具体有效

(一)引导自我评价

《指南》中提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也就是说,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评价应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应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去说一说画中的内容和故事。

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我的一家”中,林诗晗小朋友的画就很有想法,她把自己和妈妈画的很大,而爸爸在一个小角落里而且画的小小的,我让她和小朋友说说她的一家,她说我的家里只有我和妈妈,爸爸在很远的地方,要过年才回来。面对这样的想法你能说她的画面不完美吗?

(二)进行有针对性、有发展性的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作品的评价目标不明确、形式单一笼统。总是那几个词“真漂亮、真不错、像不像等”。评价的重点永远是集中在少数能力强的孩子身上,不能面向全体。绘画能力弱的幼儿会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自信。所以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类无具体指向的评价。例如:“你画的这个人很可爱哟!要是能再画得大一点,他的表情可以看得更清楚了!”;你画的这个小花园很美哦,如果花园里的花的颜色再丰富一点就更棒了等等。尽可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参与绘画活动的乐趣。

(三)幼儿间互相评价

《指南》提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也就是说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如大、中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评价能力。可以积极的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如大班主题绘画活动“我心中的小学”每个幼儿对自己向往的小学都有不同的想法,让幼儿自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或请幼儿说说你对别人画面的想法,引导自由欣赏,互相交谈,互相评价。还可以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用于环境布置,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结束后继续进行自评互评等,也能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更长久的积极性。

总之,在《指南》背景下如何打破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提高幼儿园绘画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需要我们关注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

猜你喜欢
提高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