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四性”例谈

2018-11-12 09:46蔡顺兰
教师·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四性启发性艺术性

摘 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章结合教学案例,就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这四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课堂提问;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5

作者简介:蔡顺兰(1981—),女,福建漳浦人,福建省漳浦县旧镇中心学校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开放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师生通过对话交流、思想碰撞去顺畅地完成各个教学任务。有价值的提问能叩开学生心灵之窗,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应做到以下“四性”:

一、目的性

课堂提问应有目的性,即问题要针对教学的关键、知识的重难点,紧扣教学目标,就是该问的一定要问,不该问的要尽量剔除。提问始终贯穿于教学环节,达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提问的最基本要求是目的要明确。

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9+4=□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摆学具小棒,再教学“凑十法”。为了突出“凑十法”这个教学重点,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过渡一下,引导学生思考:

(1)9和什么数相加得10?

(2)把4分成几和几?

引导学生“看大数,拆小数”,接着教师边板书方式,边口算“9和1凑成10,10再加3得13”。通过“过渡性”的提问和适宜引导,学生很快就弄清了“凑十法”的三个步骤——看大数,拆小数,凑十位。两个有意义的提问产生了直接的效果。

二、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要把握好问题难易的“度”,要防止“浅、偏、深、空”,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诱发他们思维积极性,从答问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

例如,在教“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有教师这样问:“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由于二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这样的提问学生根本就回答不了。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计算要求,把这个问题分成三个小问题:

(1)笔算两位数减法列竖式时,先做什么?

(2)先从哪一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让学生逐一讨论回答后,再请优等生概述,最后教师总结出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总而言之,一个问题的设置要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从而接近问题的本质,最终解答问题。

三、启发性

启发,即引导诱发,启发性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激发他们创造热情。提问是为了启发,乐学始于善诱,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迪性,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如教“三角形的面积”时,有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最后总结提问:“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懂得了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是不是?”这种教师先抛出答案后由学生回答“是”或“否”的问题,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不如不问。笔者认为,在课后总结环节,可以尝试设置以下三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1)刚才我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面积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课后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性回忆,并非“流水账”式的叙述。上述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阶梯式的问题设计实现了学生思维从形象向抽象的步步转化,师生在问答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艺术性

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亲切感。提问应使学生感到教师在真诚地期待着他们回答,而不是命令与训斥。例如,教学“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例2时,教师要求学生想出第二种解法。如果教师问“怎样用别的方法解答?”就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话尤如命令般冰冷;如果教师改换另一种语气,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别的解答方法吗?”学生会觉得比较亲切,感到自己是回答问题的主人,从而自觉主动地思考问题。

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新奇感。教师提问应能促使学生在新奇之中展开思维的翅膀。例如,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之后,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比较,可采用反问式提问:“比……多的都用加法计算吗?比……少的都用减法计算吗?”这样的问题引发疑问,使学生从反面论证“比……多”有时用减法,“比……少”有時用加法。

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感。教师提问应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小节时,教师可以采用比喻式提问,如“2像什么小动物?”(小鸭子)等。这种有趣的问题,能帮助学生较快地记住数的形象特征,教学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关明灿.数学设问的几个实用性原则[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153-154.

[2]陈 樑.谈数学课堂的有效设问[J].数学通报,2017(5):37-39.

猜你喜欢
四性启发性艺术性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新材料作文有效教学应把握四性
“五统”、“四性”是怎样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