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定学习目标”提高高中生物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2018-11-12 09:46肖智勇
教师·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主动性自主性高中生物

摘 要:“学生自定学习目标”会使自己的学习活动更加清晰和明确,大大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清晰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关键词:“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主性;主动性;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5

作者简介:肖智勇(1980—),男,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实现,是源于学生对达成学习目标的期望和自身内在需要的相互协调和作用。学生学习目标的指向和难度层次的差异制约着自主学习动机的价值取向和动力水平。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必然导致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达成目标的意愿也不同,从而学生产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动机差异。所以,指导学生制订切合实际的课堂学习目标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产生正面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一、“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尝试自定学习目标,必须先去感知和认同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感知和认同的基础之上进而内化和运行自定的学习目标,而内化和运行自定的学习目标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学生要确定自己认同的学习目标,前提是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认真预习教材(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明确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学生可以充分地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培养生物学习的预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节课时,学生为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①通过资料分析掌握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功能;②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总结细胞核的功能、记住细胞核的功能(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遗传信息库);③通过资料分析掌握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功能,举出自己知道的与之相关的例子;④通过资料分析的实验,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科学方法等。虽然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他们自定的学习目标在层次上有所差异,但是我们根据以上学生自定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出:学生已认真通读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明确本节课自己应该学到什么知识和达成什么目标,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提前完成了配套练习并找出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学生自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必须课前完成系统的预习工作,教师坚持以“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必然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二、“学生自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己制定了良好的、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会使自己的学习活动更加清晰和明确,保证生物课堂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很多实验,通过学习教材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实验的历程,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原理、方法和步骤,领悟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和设计科学实验的理想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学生对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是很有兴趣的,总是满腔热情地进入实验室,但是很多学生总是铩羽而归,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久而久之对实验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生物这门学科失去兴趣。究其原因,其实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预期目标要求很高,总以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教材一致。这是因为学生没有为自己制定好学习目标,导致学习目标无法实现,使得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如果学生能够为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在实验课上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例如,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师可让学生课前自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①熟练使用显微镜;②自己制作一片临时装片;③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④在低倍镜下找到植物细胞;⑤低倍镜下找到分裂前期的细胞;⑥准确画出分裂期的一个细胞等。分析以上学生自定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有层次的,说明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明确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切合实际的实验学习目标,学生对实验课上能否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很是期待、興趣很高。因此,这节实验课学生很专注,实验课的纪律非常有序,学生在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完成实验。有的学生认真地观察其他同学的实验过程;有的与同学积极地讨论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的不足之处;有的要求老师和同学观看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实验的喜悦。总之,本节实验课学生的目标很明确,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学生在完成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反映出了很高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大多数教师明确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保障。学生若要保证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应该要明确自己每一节生物课的学习目标,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生物学知识不是单纯靠教师讲授的,学生应该要有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在教师的引领下,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所以,“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自定了学习目标:①知道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经典实验;②记住每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③记住同位素标记法;④学会分析鲁宾和卡门的实验;⑤理解萨克斯的实验;⑥说出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每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这些学习目标都是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相关的经典实验,如果这些经典实验单纯靠教师讲授,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学生会认真地听老师讲授那也是枯燥的、容易遗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每一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共同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各自展示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接着小组内讨论各成员的完成情况,并通过相互帮助来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总结出来,完成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各小组之间的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展示补充,让学生在学习目标得到实现的同时享受学习的快乐。因此,有了自定的学习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每一位学生都为自己的每一节生物课制定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合理、准确的学习目标引领和教师有效指导下完成每一节生物课的学习。这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还让学生改变了自己以往被动学习的观念,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自定学习目标的指挥下主动、自主地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赵奎强,郭 爽. 尝试学生自定学习目标——一句承诺引发的思考[J].运动,2012(11):89,90.

[2]何 艳.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李晓勇,陈郁郁,麻威武.论自主学习中学习目标设置的作用及原则[J]. 现代教育科学,2005(14):15-16.

猜你喜欢
主动性自主性高中生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