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8-11-12 09:46封惠
教师·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多媒体

封惠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声、画、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辅助手段。教师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积累写作素材,激发想象力。文章就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谈谈自己的體会。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26

作者简介:封 惠(1974—),女,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八中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如雨后春笋般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多媒体则成了现代化教学中的“宠儿”。教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创设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引领学生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乐学、爱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我就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导入新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的探究欲望。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文中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在教学本课之前,我播放了一段MP4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们在悠扬悦耳的歌声中尽情欣赏草原美景:朵朵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悠闲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一碧千里的草原。远处,羊群在绵延起伏的小丘上悠哉游哉地吃草,清澈的小河宛如一条明如玻璃的绸带,牛儿们一边饮水,一边“哞哞”地唱起欢快的歌谣。一座座蒙古包静静地坐落在那绿色与蓝色相交的天际,一位位身穿鲜艳衣裳的骑士策马疾驰,热情地迎接从远方来的客人……对于素未去过草原的学生来说,这生动有趣的画面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使他们心中涌起了无限向往之情。

声画俱佳的视频能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中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课文教学营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媒体引路,有效突破重难点

1. 观看视频,把握重点

现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类型丰富,文辞兼美,但因受时空限制,有些课文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和客观事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从未经历和感受过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转换为充满动感的形象直观的画面,为学生展示特定的教学情境,能使他们对相关事物实现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感知的飞跃,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中,作者为表现居里夫人坚定执着、甘愿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重点描写了居里夫妇为了探索镭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研究过程。由于事件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也缺乏实践体验,所以学生对居里夫人为科学研究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只停留在文字上的一些模糊感知。为了使学生对于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有更具体、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指导学生观看了一段居里夫妇提炼镭的短片,并深情地讲解:“在寒风呼啸的冬天,一个破旧的栅子里,居里夫人在烟熏火燎中吃力地搅拌着矿渣,刺鼻的气味呛得她不停地咳嗽,皮埃尔正忙着搬运一车车矿渣;简陋的实验室里,烧杯和试管中的酸碱溶液飞溅在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点点烧痕……多么艰辛的研究工作啊!”

学生们在直观感受中引发了情感共鸣,深入理解了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到居里夫人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便实现了有效突破。

2. 动画演绎,攻克难点

语文课文教学中的难点有如一盘棋中的瓶颈,如何实现有效突破,是语文教师们备课之时的关键所在。“百闻不如一见”,可见亲身感受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性。在成功引入、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形象、有声有色的特点,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疑点和难点,落实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开凿隧道的方法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詹天佑》一课的教学难点。虽然课文中较为具体地介绍了八达岭、居庸关和青龙桥的地形特点、修筑方法,但仅限于文字,对于生活阅历浅薄的小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更不要说形成具体感知了。在教学前,我精心制作了动画课件,采取图文结合、动画演示的方法。首先,出示八达岭、居庸关和青龙桥的图片,介绍它们险恶的山势和不同的地形特点,让学生感受修筑铁路之艰难;接着,播放开凿隧道和火车沿“人”字形线路爬坡的动画,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并进行详细讲解;最后,要求学生看工程示意图,反复朗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加深感悟,这篇课文的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在构设情境、演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感知,成功构建“思维空间”,教学难点便在欣赏画面的愉悦感受中顺利被攻克。

3. 欣赏乐曲,朗读感悟

优美动听的乐曲可以舒缓紧张,放松心绪,陶冶情操,美化生活。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那震撼人心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之美、语言之美与音乐相结合,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纯真的心灵,让他们走进文本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

《月光曲》一文生动描写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优美传说的过程,情感细腻,富于变化。“理解《月光曲》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六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名曲缺乏了解,音乐鉴赏能力也有待提高。为了使学生们了解《月光曲》的内容,体会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乐曲,根据旋律的变化出示“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等美妙画面,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月光曲》中的情境。在愉悦的乐曲欣赏中,学生们兴致盎然,初步感知了乐曲内容。接下来,我出示课文第九自然段,让学生找出写实景的句子和皮鞋匠听音乐时所产生的联想,并进行区分。之后,我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抓住“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等词句来感受“海上升明月”的景象和乐曲节奏的轻松舒缓;紧扣“越升越高、穿过微云”,体会音乐节奏的逐渐增强;抓住“巨浪,一个接一个”等词,在高昂激越的曲子中想象大海波涛汹涌、狂风卷着巨浪的情景。传世之作值得一再倾听,课文的优美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品味。为此,我第三次播放《月光曲》,引导学生闭目倾听,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文字描述想象海面由微波粼粼到波涛汹涌,领悟乐曲由轻松舒缓到高昂激越的变化。教学难点就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美妙壮观的景象中、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悄然突破。音乐艺术的魅力,为我们营造更美好的学习课堂!

三、生成画面,培养想象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古诗词,其意境深远、语句精练,很多古诗课本中虽然配有插图,但画面简单,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师仅用语言描述,也无法全面表达古诗的内容及意境。利用CAI课件将古诗内容转换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那效果可就是非同一般了。

因此,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组有趣的画面(山村美景图、夫妻逗乐图、豆田锄草图、编织鸡笼图、卧剥莲蓬图),让学生想象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当时内心的活动,编成一个小故事。这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顿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个个大显身手,争着展示自己的成果。随着学生生动的描述,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人情之美 、生活之趣便在他们脑海中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他们深入地领悟了词中的内容和意境。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从中发现美、品味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更美丽的画面。

四、巧用课件,培养写作兴趣

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通过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形情兼具,境理一炉,从而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学习。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情感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感悟。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

声画并茂的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动感的视听效果能让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帮助他们按一定顺序观察世界,了解事物,積累写作素材,同时拓展想象力,启发动态思维,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实现“我手写我心”。

小学生的感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主要通过观察和想象来了解世界。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完成《介绍民风民俗》这一单元习作时,告诉学生,可以写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饮食、服饰,也可以写各地特有的节日习俗和民间新颖别致的工艺品。为了让学生对各地特有的地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我将课前搜集的民族节日和民间小吃视频以及民居、服饰、工艺品图片,播放给学生看。当画面上蒙古族勇士骏马疾驰的英姿、那达幕大会上精彩的表演、纳西族火把节热闹壮观的场面呈现于眼前时,学生兴奋地盯着画面,不时发出喝彩声和欢呼声;那些色彩缤纷、款式新奇的民族服饰,成功引起了学生们的“啧啧”赞叹;最令人垂涎欲滴的是各地的特色美食了……课件观看完了,学生的情绪激昂,纷纷说:“民族节日真有趣!我也想去参加火把节。”“苗族服饰太美了!那些银饰太诱人了,真想穿着拍几张美照!”“我想吃酥油茶!我要吃竹叶糕……”这时,我趁机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一边仔细观看,一边说说各种民族节日、服饰、工艺品、民居、饮食的特点。随着画面镜头的转换,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无比热烈。之后,我指导学生把刚才所说的内容有条理地记叙下来,成就一篇篇美文。

形象直观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体验生活的渠道,丰富了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的困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调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视听、情感碰撞中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抒写真情。

新颖多样的电教手段有如繁花中的一片绿叶,把新世纪的课堂点缀得春意盎然,为学生创设了神奇、愉悦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寓教于乐”,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黄淑芬.多媒体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3(2):140-141.

[2]钟金福.正确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1(4):48.

[3]徐 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时代教育,2013(12):230.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