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培训主题式研修实施策略

2018-11-12 09:46彭亚平
教师·上 2018年5期

摘 要: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就送教下乡培训背景下,在分析当前小学乡村教师对记叙文教学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构建高效课堂能力不强的现状基础上,结合送教下乡培训,从摸准突出问题,优化课程设计;立足一线实际,强化优势促实效;理论联系实际,提炼策略技巧三方面,对“以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为例”的主题式研修策略加以讨论。

关键词:送教下乡培训;主题式研修;小学记叙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2

作者简介:彭亚平(1982—),女,湖南省洞口县花古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湖南省洞口县(以下简称“我县”)属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共有5600多名教职员工。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县每年参培教师达到1900余人。我县自2015年成功申报湖南省首批“国培计划”项目县以来,国培受益面更是大幅度增加。我县以送教下乡为切入点、突破口,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主题式研究,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对各门学科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送教下乡培训实践,以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为例进行主题式研修探讨。

一、摸准突出问题,优化课程设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为实现小学记叙文教学高效策略,我们可以发挥国培的辐射作用,从教学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将实践、反思和改进紧密结合,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

2017年,我县国培办在探索中创新,在培训前结合“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的研修主题,采取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调研考察等方式,进行充分的培训前调查访谈,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真正摸清学员们在小学记叙文教学策略和国培研修结合中已有什么,还需要什么。

为了让一线教师有理念上的提升和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送教点的学科专家围绕“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研修主题,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才能,再深入调研一线教师在该研修主题下存在哪些困难、亟待解决哪些问题、喜欢哪些培训模式、喜欢哪些授课名师和专家等。针对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及现状,为满足一线教师的迫切实际需求,学科专家紧扣“小学语文写人叙事类记叙文教学策略”研修主题,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和解读,深入分析各名师授课特点与课题内容,精心进行优秀示范课例和优质讲座等课程设计。

学员们在示范课例和精彩讲座前,根据自身存在的困难,针对具体课题进行预设问题交流;在示范课例和精彩讲座后,就自己的反思及准备改进的地方通过研修学习单与专家、名师进行有效沟通。2017年,我县“送教下乡”小学语文学科培训项目共收到一线教师研修主题问题卡618份,归纳整理、回复解决问题189个。

二、立足一线实际,强化优势促实效

培训学员大多是来自乡村一线,能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相当有限,对记叙文教学策略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现实,为了强化示范课和讲座的实效,送培团队在课程的安排上要独具匠心、精心安排,在分析名师们优势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地进行对应课程的安排。

2017年,我县文昌街道第三小学作为送教下乡小学语文学科送教点之一,大力实施主题式研修策略探讨,将小学记叙文教学策略与国培研修主题紧密结合。

首先,调研名师优势。如杨兰老师擅长琴棋书画,好古文研究,文学功底深厚,她执教课例《牧童评画》,抓住古文教学,分析人物特点;宁丽君老师的课堂富有激情,朗读水平很高,她通过以读代讲等方法进行朗读方法指导,带来优秀课例《一杯牛奶》;向彩艳老师作为骨干教师、彭奥琳老师作为年轻教师,思维能碰撞出火花,她们通过“同题异构”形式,向学员们展示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共构精彩”的特色课堂,并进行了精彩示范说课;王立芳老师一向致力于备课故事的研讨,通过讲解自身备课的故事,很好地做了课例设计的示范;谢苏容老师善于在课堂渗透情境教学,她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与文本精准对话,做了很好的优质课示范;学科专家彭亚平通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实现语文课的华丽转身》讲座,向学员们很好地诠释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和要求,对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供帮助。6堂名师示范课和专家的精彩讲座引领,给77名学员树立了有针对性的示范“靶子”。

学员阳素梅说:“在这次培训中,学科专家的微讲座刷新了我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明确了我今后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方向与重点,我也和其他很多学员一样发出了感叹,原来我们之前的记叙文教学根本不是在教语文,都是在教课文!我一定将学到的理論和实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学员郭敏说:“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次培训中的几节示范课,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学员丰文娟说:“送教名师在课堂上不仅解放了学生的耳,还解放了学生的脑、口、手,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这次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的梳理,对我们日后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整个培训期间,学员认真观摩课程,通过交流研讨反馈出,他们不仅获取了更多、更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具体的听、评、思、改等方法,实现了课程学习与现场理论实践相结合,在集中培训与引导下学员自磨课例指导一体,达到了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应用与逐步提升的目的,在促进实效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炼策略技巧

将小学记叙文教学策略与国培主题式研修有效结合,不仅让学员从教学理念到实践上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梳理提炼小学记叙文教学策略技巧,使小学记叙文教学策略植入每片教育园地,引领学员们将其用在今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既提升自身素养,又让学生受益。因此,笔者在示范课环节后进行集中研讨,对相关策略进行总结提炼如下几点。

一是在理清层次基础上明确中心思想。记叙文选择材料是围绕中心思想进行的,因而抓住记叙文中心思想,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从结构上、题目启示、开头提示或结尾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关系,让其明白:归纳中心思想时也把主要内容写进去,但两者并非一回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重点段落的具体分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分析内容边揭示所包含的思想,进而归纳出中心思想,进行教材的二次创作。如在示范课《一杯牛奶》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弄懂文章大意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二是着重分析好主要人物。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人物来体现的,写事往往是为了写人。分析人物,就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来分析。如示范课《扫大街的父亲》,描写父亲的外貌、动作、心理等的特点,突出父爱如山的特点,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旨。

三是抓住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讲清记叙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主要人物形象,能逐步有效地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分析,紧扣中心详略得当地选材,分析鲜明和独特的人物个性语言;理清文章结构布局,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表达方式,研究其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的运用,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務等。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比如,在示范课《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中设计辩论环节:“你觉得沈国华到底应不应该出国学习?”执教教师在引导学生弄懂文章主要内容后,将男女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这种学习策略在课堂的运用,自然提高了学生们记叙文阅读水平,使得学生能不拘泥于学习文章的表层内容,有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是突出记叙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文字的能力。因此,在弄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充满真情实感的读写结合训练。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崔 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J].小学教学参考,2007(Z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