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棱镜试论资本家之实质

2018-11-13 13:12黄许辉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格化资本家马克思

黄许辉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福州 3500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出“资本家只是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才有历史的价值,才有像聪明的利希诺夫斯基所说的“没有任何日期”的历史存在权”。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指出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因此,对于现代社会的两大阶级之一的资本家阶级的研究,我们也必须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棱镜,将其看作是“资本的人格化”来进行剖析,唯此方能带有历史的穿透力。

1 资本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

“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一开始,在人的意识之中只是单纯的想通过赚取金钱的方式来获取必要的生活道具从而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当金钱“进化”成资本之后,拥有资本的这些人想到的是通过资本来换取更大的资本,从而为自己(实则是为资本)创造更大的可能性。这些占有物质生产资料、拥有资本的人就是资本家,他们以资本的运作为业,以资本的意识、本能为自己的意识,换句话说,资本家的一切由资本所决定,资本家乃是资本的人格化。

资本是资本家同时在精神上、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自我满足感的鸦片,它麻醉着资本家使其愈来愈从资本的角度,而不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规划人生,使其把市场价值当作唯一的价值存在,把自身的经济潜能作为自我的唯一潜在及能力,并以此来确证自身的意义所在。资本是资本家摆脱不了的束缚,资本家不间断进行的再生产只是为了把自己作为资本家的条件再生产出来。资本家控制着生产资料,控制着劳动力,但实际上,他自己因遭受着控制而沦为附庸,这个控制者,这个拉着挂在资本家脖子上的链条的“人”便是资本。“资本家——他事实上只是人格化的具有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资本。”如马克思所说,他的意识、意志以及思维都为资本所塑造,资本的逐利性让资本的增值成为资本家生产生活的唯一目的和远景。资本家的真实人格在资本“人格化”的魔术中为资本的本能及意志所替代,开始按照资本所规定的路径替资本创造利润,满足资本自我膨胀自我增值的需求,将服从资本的增值误认为自己利益的体现。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去透析资本家的实质,我们把握到资本家本质上就是人格化的资本,接下来,应当进一步分析马克思资本人格化思想的独特理路。

2 马克思资本人格化思想的独特视域

人格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风格、个性及气质,是一个人区分于他人的主要乃至根本特征。人格主导着一个人自我认知的方式方法以及其对待周遭环境的态度,甚至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及其命运。人格是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的成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步培育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人格具有着稳定性,所以只要不是发生能够足以影响一个人心智的大事件,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人格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关于人格,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及研究,但大多数或是夸大生物遗传因素,或是过于看重人格形成的心理因素。比如说,在弗洛伊德的眼中人格是依靠“力比多”这一能量来源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组织,因此“力比多”的发展阶段同样也是人格的发展阶段。“力比多”在任何阶段的发展或停滞都会对个体的人格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处在人格结构的最低层的是“本我”。本我简单来说由生理需要、先天欲望所构成,并不具有理性以及自主意识;“自我”在人格结构当中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自我产生于本我,遵循现实的原则来缓和、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及冲突;处在人格结构第三层次的乃是“超我”。位于此最高阶段的人格是自我的道德化,它为了追求完美的境界,能够依照道德的原则抑制住产生于本我的冲动,并且能对自我进行规范。弗洛伊德过分看重人的先天本能及生物、心理方面对人格的影响,在他看来人格的产生与发展是完全遵循心理的发展阶段如同宿命论一般进行的。

与其相反,马克思并不是从抽象的生理、心理等角度来研究、分析人格,他对人格的剖析采用的是历史的研究方法。马克思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棱镜,在纵观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人格的形成发展是由人置身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并且受到外界客观力量的制约,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社会关系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社会文化对人格同样具有着塑造功能。离开了社会历史来研究人格的理论是空洞和抽象的。人格的形成及发展应当置于社会历史的过程,首先要明确的便是人格是人的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的统一,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周围环境持续交互过程中的产物,社会实践在人格的发展及实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处于不同经济制度下的人的人格会有不同的表现。其次,在马克思看来人格是人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人格脱离了人,自然就是一个抽象,但是人也只有在自己的类中存在,只有作为人们,才能是人格的现实的理念。”一个人的人格应当体现着人之为人的共同特性,在此基础上,每个个体又有着区分于其他个体的不同特征,人格体现着个性。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下,物的属性表现出人格化的特点而控制着人,人的真实人格自由全面的彰显却受到了遮蔽。之前的研究一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劳动阶级遭受着奴役,但是实际情况是资本家阶级同样受着资本的制约而不能够展示自身的真实人格,马克思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棱镜来研究人格、分析资本的运作对人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对于资本的人格化,部分学者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作为主体的人格上升转化成无形资本这一现象过程,实际上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资本人格化思想相背离,多少带有唯心主义的成分。而认为资本人格化只是马克思为了更为合理地论述资本的实质、为了完善其资本理论的自洽性而编造出来的概念的看法,更是对马克思资本人格化思想的抹黑和歪曲。马克思主义资本人格化的实质乃是在只见物而不见人的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资本逻辑规定、控制资本的使用者,使其看待事物都只能透过资本的棱镜,逐步丧失了自主性、主体性,从而表征出的需求,价值取向等都非自我的真实意愿,最终使得人与人自身疏离。资本的人格化同时意味着人的真实人格开始走向片面以及扭曲,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丧失了他们作为人的此岸性。在资本与人的关系中,个体真正的人格为资本逻辑所替代与裹挟,资本成为了思想者和创造者,成为了有目的、有思维的“人”,而原本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却只是作为资本运作的一个手段被贬低为被动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个体的人格中质的特性,即人之为人的特性不断被消除,人因缺乏自身的独立个性而不具有完整的人格,物的个性代替了人的个性控制着人,成为了一种新的“人格”。资本人格化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说是其核心手段、是资本逻辑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本在人格化的过程中通过其代言人来诉诸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自身罩上了合法性、合理性的光环。成为资本的容器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便是资本家,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就仅仅只是资本主义巨大机器上被动旋转着的螺丝丁。

3 超越资本人格化的现实理路

如前文所说,马克思是从现实的、历史的角度看待资本家阶级,而非从期待的角度。有些社会问题,并不是取决于个别资本家的善意或恶意,人们应该要看到在个别资本家身后操纵他的资本的力量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产生的诸多矛盾只是客观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由资本逻辑所主导及决定,而非人性,更不是资本家的主观意愿。光是对个别资本家进行道德上的谴责亦或是在社会层面上实行道德构建或许会有成效,但是治标不治本,关键应当是改变在其背后裹挟他的资本的逻辑。因此我们对资本家不能单纯地采取道德批判的态度,不能指望有一天资本家们会突然清醒过来并进而产生对自身命运及全人类命运负责任的意识。也不能像有些学者所说的保留资本的同时消灭资本家,这当然是不现实的。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解决资本问题的关键也在于资本。我们应当具备历史性的长远目光,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棱镜看到资本的自我否定性,看到包括资本家阶级在内的全人类的解放的希望都在工人阶级身上,只有在扬弃了资本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摆脱资本对人的束缚,到那时资本才能把独立性和个性还给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不再是工具、手段,而是作为目的本身,作为自我实现、自我作为的有意识的行为主体。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玫瑰色的幻想、不可实现的乌托邦,其终有一日会通过一场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而得到实现。这场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需要的便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只有建立在生产力的高水平发展之上人们才能获得自主意识从而摆脱商品拜物教,摆脱资本拜物教;人们才能在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劳动时间极大缩短的形式下摆脱旧式分工的所产生的局限,人的创造能力才会得以充分的激发,才能发展出多方面的才能,最终实现人格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进一步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来取代资本主义的既定框架,这样资本才会把它的力量还给人,才会把人应该具备的人格还给人本身,这样包括资本家在内的所有人才会向现实存在的人本身复归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不是一个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不触及社会根本的活动,共产主义社会也并不只是代表前者的结束和后者主题的开始,它更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进步,代表着旧世界的被推翻以及新世界的建立。资本家也只有到这样一个由人来全面地驾驭自己的全面本性的社会中,才能作为完整的人通过全面的手段来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资本家阶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阶级,他们的风光只是表面的,任何人都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出隐藏在这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棱镜,我们看到了资本家的实质便是资本的人格化,把握到了资本对资本家的形塑及控制。虽然现在社会的实际运作不能够没有资本的参与,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运用资本的同时尽可能地规范资本,减少资本的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确,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扬弃资本而非消灭资本家,而唯有通过资本,方能扬弃资本。

猜你喜欢
人格化资本家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例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真问题”的生成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