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与传统护理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对比和护理体会

2018-11-13 11:01袁卫卫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腹腔镜

袁卫卫

(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腹腔镜手术是阑尾切除的最有效方式,该术式相比传统开腹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众多优势,因此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受到患者和医生的一致欢迎。虽然腹腔镜切除术有许多优点,但受到手术视野相对不足的影响,对于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后易发生腹腔脓肿、出血等并发症,为此本文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5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9例,女36例,年龄在35-67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自愿参加本文实验。观察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2±2.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在7-43h之间,平均时间(19.2±2.4)h,阑尾病理类型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单纯急性阑尾炎3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例,手术时间在49-70min之间,平均时间(54.6±3.1)min,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7±2.9)岁,发病至手术时间在5-37h之间,平均时间(18.6±2.8)h,阑尾病理类型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2例,单纯急性阑尾炎3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例,手术时间在54-67min之间,平均时间(52.9±3.4)min,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术中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包括:术中配合,术中配合临床医生做好消毒、铺巾、建立气腹、建立静脉通道等手术工作,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手术完成前提前做好手术器械、敷料等检查工作,协助医生放置引流管、缝合等工作[1]。术中巡回配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手术室和出手术室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校对患者手腕环、姓名、住院号、配血报告、药敏实验结果、手术部位等病例资料,防止手术出现差错,期间检查各种备用药品、手术器械准备和管线连接情况,确保阑尾切除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以此减少术后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机率,手术进行过程中迅速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防止各种连接管线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可提前将管线固定于无菌床单上,缝合完成后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密切监测患者苏醒情况[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主要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术后患者胃肠蠕动恢复即可出现肛门排气、排便和进食[3]。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阑尾残端瘘、腹腔脓肿、肠梗阻等,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对腹腔镜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康复及镇痛剂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整体护理干预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亦低于对照组,说明整体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相比传统护理模式能很好干预术后疼痛,从而降低术后镇痛剂使用,镇痛剂使用率降低反过来能促进患者术后切口愈合,降低镇痛剂对胃肠功能的不良影响,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也更低,说明整体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模式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在阑尾切除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